简介:选择初发T2DM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0例,分别治疗半年,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肽及HOMA—β、HOMA—IR。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胰岛功能有较大改善,有统计意义。结论:T2DM患者早期胰岛素治疗有助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该种方法的短期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 2017 年 4 月到 2019 年 4 月收治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并且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强化 治疗 。 结果 : 两组患者 血糖达标时间对照中,治疗组所用时间明显低;两组 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 4.34% ;对照组 15.21% 。两组数据对照有差异,(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明 显, 延缓并发症进展, 临床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7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hP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BG、2hPG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快速控制血糖,对胰岛细胞功能加以改善,长期缓解患者病情,减少反复穿刺注射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到了五月,母亲又要去外面买小猪了。她一出去,家里就剩我和弟弟看家了。林业局的家属房是好房子,在我们生活的小城属上乘之作,院落很大,天棚地板。所说天棚就是用胶合板钉制的蓝色屋顶,一格一格如同把天空分成了方块,而地板则是深褐色上好的松木,洒上一层桐油一样发着亮光,左瞅时是镜子,右瞅时是湖水,我和弟弟就像在这湖水中摇橹。一幢房子里有三个门,房门、卧室门还有厨房门。门上有两只眼睛似的小窗子,我们虽够不到它,却常常为这些别人家没有的门而自豪。上午的时候我和弟弟坐在南窗晒太阳,从早上九点一直到中午十二点,这个时候我们是家里的卫士,任谁也不许进我们家的院子。下午的时候我们把南窗关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不同年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14岁初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一线治疗的CML-CP连续病例。结果共收集957例患者,男性597例(62.4%),中位年龄40(14~83)岁。按年龄分为<40岁组(470例,49.1%)、40~59岁组(371例,38.8%)和≥60岁组(116例,12.1%)。随年龄增长,初诊时脾大(P<0.001)、WBC≥100×109/L(P<0.001)、贫血(P<0.001)、PLT<450×109/L(P=0.022)、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P=0.010)和具有Ph染色体附加异常(P=0.006)的患者比例降低,有合并症(P<0.001)、Sokal积分中/高危(P<0.001)和初始选择伊马替尼(P<0.001)的患者比例增高。而性别、ELTS危险度分布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60岁仅是影响患者总生存(OS)的不利因素(OR=3.7, 95%CI 1.5~9.2, P=0.005),年龄与治疗反应和其他结局无显著相关性。TKI治疗中,随年龄增长,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加(P<0.001),而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随访末期,随年龄增长,仍服用伊马替尼(P=0.026)和服用减量TKI(P<0.001)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结论初发CML-CP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TKI用药选择和剂量、治疗反应、OS期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
简介:提取4J4例2型糖尿病、3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糖耐量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izol法提取总RNA;时实荧光定量(染料法)PCR方法检测miR-9、miR-124和PPARoL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糖耐量组比较,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P〈0.01),伴随miR-9表达上调123.65%(P=0.000);miR-124表达上调49.51%(P=0.005);PPARamRNA表达下调42.08%(P=0.029)。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显著性升高,伴随外周血miR-9和miR-124高表达而PPARot低表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不同年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14岁初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一线治疗的CML-CP连续病例。结果共收集957例患者,男性597例(62.4%),中位年龄40(14~83)岁。按年龄分为<40岁组(470例,49.1%)、40~59岁组(371例,38.8%)和≥60岁组(116例,12.1%)。随年龄增长,初诊时脾大(P<0.001)、WBC≥100×109/L(P<0.001)、贫血(P<0.001)、PLT<450×109/L(P=0.022)、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P=0.010)和具有Ph染色体附加异常(P=0.006)的患者比例降低,有合并症(P<0.001)、Sokal积分中/高危(P<0.001)和初始选择伊马替尼(P<0.001)的患者比例增高。而性别、ELTS危险度分布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60岁仅是影响患者总生存(OS)的不利因素(OR=3.7, 95%CI 1.5~9.2, P=0.005),年龄与治疗反应和其他结局无显著相关性。TKI治疗中,随年龄增长,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加(P<0.001),而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随访末期,随年龄增长,仍服用伊马替尼(P=0.026)和服用减量TKI(P<0.001)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结论初发CML-CP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TKI用药选择和剂量、治疗反应、OS期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报道1例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就诊的初发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降糖后转换为司美格鲁肽单药治疗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50岁女性,因“口干、多饮10 d,恶心、呕吐3 d”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脂血症、高血压。予补液、降糖、纠酸治疗,恢复正常饮食后给予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因降糖效果差,转换为司美格鲁肽0.5 mg每周1次皮下注射,出院时简化降糖方案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晚餐前各18 U皮下注射,血糖达标出院。出院10 d后停用该胰岛素,单药应用司美格鲁肽0.5 mg每周1次皮下注射,血糖水平达标,出院后随访1个月及2个月时的血糖水平仍控制良好,同时患者体重减轻,血压进一步下降,患者满意。司美格鲁肽是新型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其降糖效果卓越,在减重、降压等方面可多重获益,适合用于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的T2DM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吡格列酮单药治疗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方法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6例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数的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2018年10月,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普通组,研究组采用盐酸吡格列酮单药治疗,普通组采用安慰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85%(28例),较普通组的48.48%(16例)更高,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为(7.46±1.33)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为(12.43±2.54)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5.2±0.6)mmol/L,各项数据与普通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单药治疗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可以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