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土家族和苗族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的携带率和基因突变类型。方法2019年3-7月,采用前瞻性设计和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重庆市的11个调查点,采集土家族和苗族育龄人群的空腹静脉血,利用跨越断裂点(Gap)-PCR和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共调查土家族人群516例,年龄为(28.63 ± 5.26)岁,男性258例、女性258例;苗族人群270例,年龄为(28.62 ± 5.35)岁,男性139例、女性131例。土家族地贫基因携带率为5.04%(26/516),α、β地贫的携带率分别为1.94%(10/516)和2.52%(13/516);检出3种临床意义不明的新发突变,分别为HBA2:c.46G>A(Gly>Ser)、HBB:c.*+129T>A、HBB:c.-39T>G,各1例。苗族地贫基因携带率为7.78%(21/270),α、β地贫的携带率分别为3.33%(9/270)和4.44%(12/270)。土家族和苗族α地贫基因型均以-α3.7/为主;β地贫基因型土家族Codons 41/42(-TTCT)beta0、Codon 17(A>T)beta0、IVS-Ⅱ-654(C>T)beta+均较多,苗族以Codons 41/42(-TTCT)beta0为主。结论重庆市土家族和苗族地贫基因携带率均较高,不同民族间地贫基因类型不同。3种临床意义不明新发突变基因型的临床意义应重点关注。
简介:在田野工作中,由于存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是否具有相似生活经历的差别,可以将研究者大致划分为局内人(insider)、局外人(outsider)两种类型。他们的研究取向和学术定位不大一致,有时候会造成对于同时期同一研究对象的认识大相径庭的困境。探寻采取哪种身份更能真实的反映被研究者固然可贵,但认识和理解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时代场景以及学人的学术背景、研究动机对于推动人类学的学科发展更具现实意义。由此,本文试图在回顾20世纪30年代凌纯声等人与石启贵的湘西苗族研究的基础上,透过他们表征在外的局外人、局内人的身份,从时代场景、学术背景与研究动机三方面来深入理解他们著述里分别凸显的“文化猎奇”、“政治自觉”的特点。
简介:摘要:加强乡镇社工站建设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批示要求的重要体现。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是作为民政领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具体举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解决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不足、推动民生保障服务从“兜得住”向“兜得准”“兜得好”转变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等工作的可行路径;是社会工作与基层民政建设紧密结合和建立政府主导引导社会力量参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的务实举措;为融水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和促进全县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由此可见,乡镇(街道)社工站在参与基层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持续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建设和发展对于解决民生领域的急迫问题和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简介:从狭义的国际政治(国家间政治)演进到广义的国际政治(全球政治),始于冷战后期,而全球政治成为国际政治的主流则是在冷战结束之后。全球政治时代的来临,使得安全维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纵向维度看,安全关注层次从国家向上扩展到国际体系和次国际体系、向下扩展到次国家和个体,由此导致安全指涉对象和安全化行为体不仅包括国家行为体,而且包括各种非国家行为体;从横向维度看,全球政治时代的安全关注已超越传统的政治和军事议题领域,拓宽到环境、经济和社会诸议题领域。北极地区的安全层次和安全领域变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随着全球政治时代的来临,北极地区议题的安全化也日益引人关注。作为近北极国家,中国兼具安全指涉对象和安全化行为体的双重身份,在北极地区议题的安全化过程中,既要关注自身国家安全利益,也要关注超越国家安全利益的人类安全利益。
简介:目的探讨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高三学生自我价值感、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价值感和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土家族、苗族和汉族293名高三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和大学生有显著差异;除社会生理价值感低于常模外,自我价值感其余各维度都显著高于常模;只在总体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有显著性别差异,其余各维度均无显著差异。两个量表得分的民族差异不显著;自我价值感和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之间显著相关,但只有总体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与学业成绩显著相关。结论苗族、土家族高三学生自我价值感、时间管理倾向同常模有显著差异,但与学业成绩关系不大。
简介:长期以来,在我国高等音乐院校及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的视唱练耳教学中,一直沿用欧洲固定唱名法来进行教学。众所周知,固定唱名法是按照音的物理属性——振动频率为依据来进行音乐训练的。它的特点是,当变化音增多时,就打乱了视唱旋律原有的调式调性关系,从而失去了原有的各唱名之间相对音高的模式,使各个音变成孤立的频率高度,进而背离调式原则。这对于我们这个具有重旋律、重调式的音乐审美习惯的民族来说,委实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我们黔东南民族师专身处苗岭山区。这里多种少数民族聚居,尤以苗族、侗族人口最多。我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学生的70%以上。在这里居住的各少数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和自己的民族语言,同时也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其中,以苗族飞歌、侗族大歌最为典型。我校招生的生源主要是这里各少数民族的后代,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苗、侗传统音乐文化氛围之中,考入我校音乐系之后,亦不难找出他们身上苗、侗音乐文化的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