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个结果
  • 简介:被害同意能力是被害同意生效的要件之一,包括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两个要素,在判断上分为事实性和规范性两个层次。同意能力的确定没有统一的标准,既不能从刑事责任能力中直接推导,也不以民法上的行为能力为必要。在刑法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以刑法规定为准;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能简单照搬刑事责任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而是应当具体考虑行为人的年龄和心智状况,结合案件发生的具体场景以及被害支配的具体法益,综合考量加以确定。

  • 标签:被害人同意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具体标准
  • 简介:被害的虚假同意是指被害在受暴力、威胁或其他强制手段等情况下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作出的心口不一的同意,虚假同意不能产生真实的同意行为的法律效果。判断被害的虚假同意可结合行为人的行为手段、被害事后的反应及其他情况。同意行为中的认识错误包括被害、行为人的认识错误,主要由误传、误解和欺诈等所致,动机错误不影响同意行为的成立。同意的范围既包括行为人的行为也包括行为的结果,后者仅指必然结果,只有经事先特别说明并得到被害同意才包括风险结果。行为人行为实施完毕前,被害改变或撤销同意的,行为人应当立即停止侵害,行为实施后改变或撤销的,之前的行为仍然有效。

  • 标签:被害人同意行为虚假同意认识错误同意范围对象和内容刑法效果
  • 简介:专横的治疗行为超出了病惠同意的范畴,其能否基于被害同意的理论阻却犯罪的成立,成为德国学界医疗刑法研究的重点。医疗行为在目前德国的法律规定状况下,应该认为自始具备构成要件的该当性,仅在具备病患有效同意的情况下才能阻却犯罪的成立,判例确定了患者的自主决定权至上。专横的治疗行为由于不具备患者事前的有效同意而使得医生需要承担身体伤害的刑事责任.但是德国理论界近年来发展出“假设同意”理论可以解决部分的专横治疗行为的案件,阻却违法的成立,适当降低医生的职业风险。

  • 标签:专横的治疗行为被害人同意超同意范围行为假设同意推定同意
  • 简介:在刑事诉讼中,被害具有独立的诉讼当事人地位。保护被害的诉讼权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次笔谈选取理论和实践中有关被害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引起对被害的更多关注。

  • 标签:被害人刑事诉讼当事人地位诉讼权利
  • 简介:被害承诺理论是从法谚"得到承诺的行为不违法"演化而来,且在现代社会已被广泛承认。但我国法律对于被害承诺是否能够成为排除犯罪性的事由,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寻求被害承诺在我国司法实务中存在的理论依据、成立条件、适用范围等就显得十分必要。针对这些问题,刑法学界应当对各种争议学说进行探讨,希冀寻求到一种符合我国现状的理论,来满足实践的需要。

  • 标签:被害人承诺阻却违法事由推定承诺代理承诺
  • 简介:从法谚"得到承诺的行为不违法"演化出了被害承诺问题.从我国刑事法理论研究的现状来看,对被害承诺的研究是不充分的,盖因在中并未明文规定被害之承诺.但是研究被害承诺,知晓被害承诺的刑事法依据、被害承诺的构成,对于正确理解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以及讨论现实中的治疗行为、安乐死等问题会起到帮助作用.

  • 标签:被害人承诺刑事法依据被害人承诺的构成
  • 简介:我国的犯罪被害学研究在整个刑事被害理论中,之所以认为犯罪被害学应当而且事实上也在刑事被害理论中发挥了先驱者的作用的基本根据是,犯罪是犯罪人对被害的一种侵犯

  • 标签:失落被害人
  • 简介:犯罪被害责任是一个尚未受到广泛关注和接受的概念,但是随着犯罪被害学的发展,社会互动理论、被害性理论等充分论证了犯罪被害责任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世界上一些国家也通过立法肯定了犯罪被害责任的存在。认定犯罪被害责任有助于强化广大潜在犯罪被害的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有助于构建科学的犯罪预防模式,实现刑罚正义和社会正义。为了将犯罪被害责任应用于实践,需要首先明确犯罪被害责任的判断标准,然后对犯罪被害责任进行分类,最后通过立法、司法等环节建立我国的犯罪被害责任追究制度。

  • 标签:犯罪人被害人犯罪被害人责任追究制度
  • 简介:被害承诺是司法实践常见的,但现行刑法并没有明文规定的一种阻却犯罪事由。其法理根据是,刑法以保护法益为目的,尤其是个人法益,被害以自己的意思主动放弃的个人法益则不受刑法的保护,但前提是,被害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权益以及危及生命的身体健康权益。被害承诺的成立,首先是承诺主体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即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同时具有意思自治的能力;其次,承诺的对象只能是个人法益,对他人法益、国家法益做出的承诺无效;另外,承诺以被害意思表示出来为必要,承诺时间只能是事前承诺。

  • 标签:被害人承诺法益放弃意思自治自己决定权
  • 简介: <正> 被害 报案与控告是指 被害 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将有关犯罪事实和(或)犯罪嫌疑人向国家专门机关揭露、揭发和报告的行为。前者一般仅针对犯罪事实的发生, 被害 提供的案件事实、证据材料较为简单笼统,往往不能明确指出犯罪嫌疑人。而后者则不仅有犯罪事实的发生,而且通常还具体地指明犯罪嫌疑人,提供的犯罪事实和证据材料相对比较具体和详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2款规定:" 被害

  • 标签:犯罪事实证据材料国家专门机关刑事诉讼法犯罪行为公安司法机关
  • 简介: <正> 一、序言平成7年,千叶地方裁判所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行为人在赛车场进行越野赛车的练习, 被害 是有7年赛车经验的教练, 被害 坐在副驾驶的位置指导行为人开车,在 被害 的指导下,行为人使用了未曾使用过的驾驶技术行车,结果引发事故,导致 被害 死亡。法院认为,行为人的驾驶方法以及 被害 之死亡结果是 被害 接受的危险的现实化,并且行为人的行为也不欠缺社会相当性,因而否定行为人成立业务上的过失致死罪。[1]在此判决后,围绕着过失致死伤罪,激烈地讨论着这样的问题:当 被害 参与危险行为并促成结果发生时,对于制造危险或者是促进 被害 实施危险行为的行为人,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免除罪责。

  • 标签:地方裁判所被害人同意阻却法益指导行为违法性
  • 简介:被害的研究是对社会犯罪现象的一个研究角度,犯罪与被害都不是一个绝对静止的概念,二者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一对矛盾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研究被害的心理演变,提高防范被害的意识,减少被害的发生,亦即减少了犯罪的发生。

  • 标签:被害人社会犯罪心理演变相互依存矛盾概念
  • 简介:被害补偿制度在中国还属于新生事物,而与我国紧邻的日本该制度发展得已相当完善,考察其在该方面的制度建构、理论探讨的社会背景、立法考量以及制度定位,有助于把握其中精要,借鉴日本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 标签:日本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给付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而忽视了犯罪人对被害应当承担的责任,  建立被害损害补偿制度,由国家和社会来承担赔偿责任

  • 标签:补偿制度被害人补偿
  • 简介:被害承诺和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一样,都是刑法中正当化行为的一种。我国法律对被害承诺的认定仅作为超法规的违法阻却事由而存在,对其理论研究也相对较少,这与其刑法中的地位不相符。被害承诺的成立要件应当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时间要件、表示要件、动机要件和限制条件。被害承诺在刑法总则中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 标签:被害人承诺违法阻却事由个人法益刑事立法
  • 简介:被害被害中的心理状态,  (二)被害与犯罪人的人际关系是犯罪发生的作用原理(注,被害在犯罪被害后的不同态度和反应

  • 标签:心理演变被害人心理
  • 简介:被害过错是如今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现象,但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规范其刑法意义。刑法视野下的被害过错研究,必须以刑法的视角在规范层面研究,构建被害过错的成立要件,分析被害过错与犯罪构成的关系,影响刑事责任之根据,究其根本,是刑罚权对于被害有过错情形下行为人的适用限制,以此确立被害过错的功能和体系地位。

  • 标签:被害人过错刑事责任犯罪构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