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亩
截至目前,重庆市江津区基本形成了“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的发展新格局,实现宜机化耕地改造2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0台,收割机30台,配套机具100套,无人机50架,无人机、农机操作手1000人,专业维修人员300人,累计开展粮油机械全程化服务达15万亩。
“飞播油菜示范片3个测产点加权平均亩产为162.57公斤,超过了平均水平!”5月5日,在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芳阴村诚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油菜田里,当测产专家们经过严格核算,报出这一数据后,合作社负责人邱本平笑了起来,2700亩油菜全程无人机播种、施肥管理,达到这个产量,他很满意。
让山地丘陵也用上智慧农机,提升种植效率,提高种植收益,这是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机研究所(以下简称重庆市农科院农机所)副所长李英一直钻研的事。在重庆市农科院、重庆市江津区科技局的支持下,李英牵头成立重庆市首个科技特派员党员志愿服务团,并率先开展“综合农事+全程机械化”示范,为山地丘陵乡村振兴蹚出了一条路。
无人机飞播技术破解山地种植难题
“你看,全是‘巴掌地’‘鸡窝田’,大型的农耕机器开不进,播种、施肥、收割只能靠人工。”油菜田承包人邱本平坦言,山城重庆因地形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但在广袤的农村,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却是农户耕作中最大的难题。
重庆素有“六山三丘一分地”之称。全市耕地中丘陵山地占比高达98%,其中坡度1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47.1%。机械上不了山、农机入不了地是重庆农业现代化的短板。
江津区土地富硒,种植出来的农作物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不过因为机械化程度不高,很多地方耕作主要靠人工。邱本平一直从事农事劳务工作,他算了一笔账,以前他种油菜,需要请五六十个人,一年最多只能种1000亩,扣除成本,为种田忙活一年,却几乎赚不了钱。而且随着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当地面临着无人种地的问题。
剪着干练的短发,说话干脆有力,李英与机械打了二三十年的交道,加上她有着一股重庆女性典型的“巾帼不让须眉”的干劲,被同事们称为“热心的铁娘子”。
“油菜是重庆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料,年种植面积已超400万亩。”李英说,川渝地区是我国冬油菜的主要种植区域,为保障我国“油瓶子”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当地油菜种植以传统的人工播种方式为主,劳动强度大,播种移栽费时长、成本高。
对此,李英在2021年提出了油菜无人机飞播技术。该技术不仅提高了土地墒情适应性,降低了气候环境的影响,还提高了播种效率与播种质量,降低了播种成本,显著提高了油菜种植经济效益。
在重庆市农科院的支持下,李英带领重庆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设施与设备功能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开展研发工作。通过两年的试验,结合油菜农艺生长特性,他们制定方案、试验测试、确定参数,制定了一套适合重庆丘陵山区使用的无人机飞播技术规程,有效解决了油菜播种的瓶颈问题。
科研探索丘陵山地全程机械化种植
“我一个人操作无人机,通过飞播技术,一天可以播种100多亩。”26岁的邱俊自豪地说,他是重庆市江津区诚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飞手,在李英团队的帮助下,他学会了操作无人机进行播种、植保、施肥等工作,现在只需要两三个人配合,就能完成以前几十个农民做的事。以前在江苏打工的他说,有了无人机播种和农艺技术,现在种田就像上班,朝九晚五,收入不比打工少。
“今年用了无人机油菜飞播技术,我的油菜种植面积一下就增加到了2700亩。”邱本平笑着说,不但播种效率和质量高,而且大大节约了成本,加上种的是重庆市农科院油菜团队培育的新品种“庆油3号”,油菜苔能够当蔬菜卖,油菜籽出油量高,今年,仅卖油菜苔,他的收入就突破了30万元。
油菜无人机飞播技术不仅被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列为重庆市2022年度十大引领性技术,今年还作为重庆市主推技术在全市进行推广。经统计,本年度按李英团队拟定的无人机飞播技术标准进行无人机飞播的油菜种植面积已达30余万亩。
“不仅仅用无人机,我的理想是丘陵山地农业都能实现全程机械化。”李英说,针对重庆丘陵山区的水稻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现有收割机可靠性差、机械化程度低的突出问题,她带领农机所研究团队与重庆鑫源股份公司等开展了丘陵山区小型轻便联合收割机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
通过对小型联合收割机喂入技术及结构创新,操纵机构创新及操作舒适性提升、作业监测技术装备创新等技术攻关,他们研发并推广了以整机重量轻、适应性好、作业效率高、可靠性好、智能化先进适用为特点的系列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现在农用机械是‘开得进’也‘用得上’了。”邱本平说,有了适合的农用机械,田地进行简单平整后,就能开展机械直播、机械收割等机械化操作,现在他的合作社有8名机械手,不仅能够满足他自己流转农田的种植需要,还能承接其他农业企业的工作。
邱本平又算了笔账,等油菜籽丰收后接着种水稻,种一块田能有三份收入,现在不用担心种田赚不了钱了!
据统计,今年李英联合川渝两地科技特派员志愿服务党员在江津区诚智农业专业合作社集成高粱油菜轮作技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油菜无人机飞播技术、油蔬两用技术示范田3000亩,把生产效率提高了30多倍,在油菜不减产的情况下新增经济效益近150万元。
科技特派团“合力”创新服务模式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派驻重庆市江津区三年多来,李英不仅通过自己的专业服务推动江津的山地丘陵智慧农机发展,还担任江津区科技特派员党员志愿服务团团长,通过整合技术、资源优势,创新服务模式,把不同专业的科技人员凝聚起来,发挥团队力量,创新服务形式。
“可以把无人机播种技术再改进一下,实现条播,这样方便成熟后进行机械化收割。”在油菜测产现场,重庆文理学院教授赵立军提出了改进意见,作为丘陵山地智能农机和农业机器人研发设计专家的他,也是党员志愿服务团成员。赵立军针对丘陵山地农业所需,已经研发了“丘陵山地拖拉机无人驾驶系统”“果园除草机器人”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下一步,他将和服务团一起针对江津农业产业情况,研发更多智慧农机。
截至目前,江津区基本形成了“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的发展新格局,实现宜机化耕地改造2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0台,收割机30台,配套机具100套,无人机50架,无人机、农机操作手1000人,专业维修人员300人,累计开展粮油机械全程化服务达15万亩,其中水稻12万亩、油菜3万亩,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55%。
“协同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从单兵作战到集中作战、从单项技术到集成技术、从短期流动服务到长期固定服务、从单一示范点到区域示范集群的根本转变。”江津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组建党员科技特派员志愿服务队,目前,江津区已形成涵盖1个人才库、17个科技特派团、27个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服务新格局,解决技术问题3391个,受益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达1637家,受益农民达22.2万人次。(记者 雍 黎)
【责任编辑:周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