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结合体外反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心脏康复结合体外反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王轶敏刘艳通讯作者

    西安大兴医院康复医学科/呼吸二科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医治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疗效。方法:将2021.12~2023.1经治的80例患者分成对照、试验组两组,各40例,均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对应心脏康复训练及体外反搏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6MWT值大于对照组,BNP、CA125值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心脏彩超检测结果好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有显著差异(P<0.05)。出院后6个月中试验组患者再次急诊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CM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心脏康复训练并配合使用体外反搏疗法,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康复体外反搏疗法;效果观察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脏病类型,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很多患者会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退的情况,伴随病情进展恶化很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逐渐发展成心衰,病情严重者最后会猝死。关于DCM的病因、病机,当前国内外临床均没有给予确切结论,可能和遗传、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关。临床结合心脏彩超、心电图及心脏标志物检测等并结合患者病症表现能做出精准诊断[1]。对于DCM,当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保守、心脏移植术治疗,近些年,心脏康复、体外反搏疗法等非药物疗法的优势逐渐被认识,用于DCM治疗领域体现出良好效能,本文围绕此开展分析,现做出如下报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80例DCM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经治时间2021.12~2023.1。如下标准:①均符合DCM诊断标准,经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确诊;②精神状态尚可,沟通能力正常;③能独立耐受行走过程;④知晓并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有重大疾病者、神志不清者及严重心理性疾病者。按照住院编号奇偶数分成两组,各组基本情况如下:

    对照组(n=40):男女人数比11:9,年龄38~74(55.14±4.26)岁,病程2~6(3.28±1.04)年;心功能(NYHA)分级:II级23例,IV级17例。

    试验组(n=40):男女人数比1:1,年龄35~75(55.71±4.09)岁,病程1~8(3.41±1.12)年;NYHA分级:II级、IV级分别有25例、15例。

    比较两组患者以上基线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结合对照组患者病情指导其服用利尿剂、抗心衰类药物、受体抑制剂等,试验组西药治疗方法和对照组保持一致,并给予如下治疗:①心脏康复:医生监督指导患者住院期间在走廊50m范围内往返行走,开展6min步行测试(6MWT),6min内最大限度地增加行走距离,如果自觉出现胸闷。气促、心慌等症状时可以适度减缓行走速度或者休息片刻,直至患者没有体力行走为止,每天下午均要进行1次训练,每次持续时间以25min左右。患者出院之前用遥测心电监护仪监测其心率大小,计算出目标心率,叮嘱病患出院以后按照目标心率每周进行3~4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25~30min(要求运动要达到靶心率),医师每个周末均要进行1次电话随访,共计进行8周的心脏康复训练。②体外反搏疗法:每日进行1次,每次持续45min,每天进行1次,连续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6MWT)、脑钠肽(BNP)、糖类抗原125(CA125).

    (2)心脏彩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

    (3)各组出院后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再次急诊住院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6MWT、BNP、CA125等检测值均用表示,t检验;%表示再次急诊住院率,X²计算。检验水准:P<0.05。

    2结果

    2.1 6MWT、BNP及CA125

    连续8个月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患者6MWT值更大,BNP及CA125测定值更低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WT、BNP及CA125的对比

    时间

    组别(n)

    6MWT(m)

    BNP(ng/L)

    CA125(IU/ml)

    治疗前

    试验组(40)

    221.41±14.27

    1954.12±512.32

    103.25±30.54

    对照组(40)

    220.69±13.62

    1953.88±514.63

    102.68±31.39

    治疗后

    试验组(40)

    391.28±64.21

    1048.41±289.52

    61.07±13.26

    对照组(40)

    312.63±60.28

    1298.63±274.65

    73.14±14.59

    2.2心脏彩超

    治疗前,组间患者LVEDd、EF、CO水平相近,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各组病患以上三项指标均获得一定改善,试验组患者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彩超检测情况的对比

    时间

    组别(n)

    LVEDd(mm)

    EF(%)

    CO(L/min)

    治疗前

    试验组(40)

    64.07±2.87

    39.71±3.41

    3.14±0.32

    对照组(40)

    63.89±3.14

    40.11±3.55

    3.19±0.36

    治疗前

    试验组(40)

    58.44±3.61

    49.86±2.63

    4.29±0.36

    对照组(40)

    60.25±3.07

    46.13±4.08

    3.71±0.43

    2.3再次急诊住院情况

    所有患者出院后均完成了长达6个月的随访,对照、试验组中分别有3例、14例再次急诊住院,试验组再次急诊住院情况再次急诊住院率7.50%低于对照组35.00%,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DCM起病缓慢,一些患者在有明显症状时才前来就诊,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心衰表现,严重者出现栓塞问题。当前临床治疗DCM追求实现的目标有控制心衰进展恶化、防控发生栓塞问题、遏制心律失常及减少猝死的风险[2]。关于DCM,当前 国内外均没有开发出特效药物,常规西药治疗尽管能在短期内控制病情,减轻症状,但副作用较大,且远期疗效欠佳

    心脏康复及采用多协同的、相互之间存在关联性的方法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其在心绞痛、心梗、慢性心衰等疾病治疗领域均体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心脏康复训练内容有运动评估和指导、运动训练、饮食指导、戒烟酒及循证用药等。6MWT是当前临床评估心血管疾病病情控制及预后的一项简易指标;BNP有利尿、扩张血管及降压等功效,BNP水平越高时提示心衰病情越严重;CA125是一种肿瘤标记物,近些年有研究发现慢性心衰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上升,其和心衰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性。体外反搏是当前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的常用无创疗法,治疗过程中促进血液反流进主动脉,诱导舒张压水平上升,增加冠脉血液灌注量,减少外周阻力及心脏负荷,使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同步增加,每搏输出量势必有所增长[3]。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试验组患者6MWT、BNP、CA125以及心脏彩超检测值均好于对照组,再次急诊住院率7.50%也低于对照组的35.00%,提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由此可见,心脏康复训练联合体外反搏治疗DCM,能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增强心脏功能,减少再住院的几率,体现出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心肌病联盟中心.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治疗流程及质量控制[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3,23(02):5233-5238.

    [2]边汝涛,王振涛.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2):1826-1828.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肌炎心肌病协作组.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34(05):421-43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