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 山东 淄博 255100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医疗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诊治与护理上均需保证医疗的安全性,尤其是精神科。精神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其护理方面所包含的安全隐患以及风险与其他科室相比要多一些,因此精神科的医护人员工作难度及强度也要大一些。精神科的住院患者通常会受到自身病情,住院环境以及药物等影响,会做出不可预知的风险事件,为患者自身及其家庭以及医院等公共场所带来不可定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精神科护理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而后对其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关于精神科疾病
精神科的疾病包含多种类型,比如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其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概率在逐年上升,其与生活以及社会等均有较大的关系。了解精神疾病的发作原理以及治疗方式,可从中发觉隐藏的风险事件。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精神类病症,是一类不明根源的精神类型病症,是指患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并且与其他精神类疾病相比之下较为复杂。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很长时间坚持服药。经过调查统计可得,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通过医院的整体化治疗之后,一般需要进行长期的吃药过程,通常情况需维持至少两年的时间,也有终身服药的情况出现。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终止吃药,其症状复发的概率极大,所以服药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虽然有部分患者在进行及时治疗之后,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进行正常的工作以及生活,但是依旧有患者的症状残留,需要长期的治疗,并且病情加重,使得精神出现残缺的情况。对于精神分裂症治疗比较困难的情况可总结出以下的原因:一方面是此种疾病的发作原因不明确,无法进行对症治疗;另一方面是患者对于患有此种疾病的认知不足,往往不会进行主动就医,并且部分患者的家属不支持就医,使得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治疗。所以除了对患者进行最基本的药物治疗以外,还需进行其他方式的辅助治疗。对于此种疾病患者可使用如下的治疗方案:第一,心理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方面是比较重要的。不光是患者自身疾病可带来心理压力,社会中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不平等对待也同样可为患者带来精神压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愈之后,其内心相对于普通人来说比较敏感,通常的表现为,自卑,不自信,抑郁等恶性心理以及情绪。由于家属是患者比较亲近的人,同时陪伴的时间相对于较多一些。因此,家属应给予患者尽可能多的关爱和理解,与患者经常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消除患者的悲观心态。第二,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往往会表现出懒散的一面,由此患者会逐渐丧失基本生活能力。家属应鼓励并引导患者进行生活技能的活动,协助患者规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以及活动计划。对于患者的完成度,家属应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从而使得患者拥有足够的信心将计划继续。人际交往往往反映出患者对于这个社会的接纳程度,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患者心理正常的体现。家属应带领患者适当参加各类的社会交际,帮助患者恢复以往的兴趣爱好,鼓励患者对帮助以及关心患者的人进行友好回应,以此来降低患者的社会应激感,逐步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患者恢复自我价值观。第三,物理治疗。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可使用物理疗法,目前使用的最多的就是CES,即经颅电流刺激疗法,其是通过微电流对患者的脑部进行刺激,纠正患者有问题的脑电波,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第四,药物治疗。由于不同患者,其精神分裂疾病的情况也不同,所以对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时,优先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入手。比如女性患者可使用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药物,急性发作的男性可选择肌注药物治疗。老人、青少年和儿童则可选用小剂量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等药物,若伴有躯体疾病、精神障碍,服药的同时还需积极治疗躯体疾病。
抑郁症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精神心理疾病,其可能存在于各种年龄阶段。抑郁症患者最主要表现出的症状是极大的负面情绪,患者长期处于悲观,绝望,没有幸福感,否定自己等负性情绪中,逐渐使得患者由心理上的问题演变为身体上的疾病,比如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引发头痛头晕等症状。抑郁症也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疾病,患者极易产生自残或自杀的想法。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通常情况下是使用药物保守治疗,但是此种疾病极易反复复发,因此在对患者的后续恢复的建议上需特别重视。对于抑郁症,是有治愈的可能的,由于此种疾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情况,所以对于患者的治疗不能只从常规的治疗方案进行,还需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对于抑郁症,可通过以下四条建议进行辅助治疗,第一,按时吃药。抑郁症患者的的药物治疗是不能中断的,需长期通过服用药物的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所以服药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第二,生活中的调节。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通常与生活中的细节进行联系,所以患者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过程中
,可从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入手。患者可与家属多接触与交流,患者对自身进行情绪及心理的疏通,使得患者能对疾病进行正面了解,建立自信心,并且患者可培养自己的爱好,由此可避免患者过多关注自身疾病,使得患者能够积极面对生活。在白天,患者可减少卧床的时间,可进行娱乐活动。在夜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入睡,患者可在睡前看书或听轻柔音乐辅助入睡,以平和的心态来保障睡眠质量,使得患者养成规律性的作息时间。同样患者可在睡觉之前进行泡脚或是喝一杯牛奶来进行辅助睡眠。对于使用药物控制睡眠的患者,患者应严格按照要求服药。通过以上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减少患者在夜晚悲观的时间。第三,定期复诊。由于抑郁症比较容易反复发生,所以患者需进行定期复诊,或者患者感觉自身的用药情况不好,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在复诊时对医生提出此种问题。
双相障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通常具有多种的情感障碍,其是指患者具有两种情绪状态,即抑郁和躁狂状态。而其躁狂发作时,患者往往会表现出情感高涨的状态。但是这种高涨的情绪状态不会持续很久,随即患者的情绪将转变为愤怒,暴躁等极端情绪,对自身的功能以及他人产生极大的威胁。目前医学界认为,双相障碍属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疾病类型,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可能性。通常使用药物的治疗方式,但其维持治疗的时期并没有确切的定论。部分患者会因为病情的好转等其他原因而出现停药的现象,由此往往导致疾病的复发。根据以往的一项研究可知,超过半数病情稳定的患者在停药之后的一年内开始复发。因此对于药物的治疗可维持的具体时间,目前并不能完全确定,所以此种疾病的患者往往需要进行长期治疗。治疗双相障碍的药物通常有五种类型,即锂盐,抗惊厥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以及镇定安眠的药物等。不同的患者会有其相应的治疗计划,医生往往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多数患者会对药物成瘾问题进行担忧,一般情况下精神类药物是不会出现服用上瘾的情况,但是部分催眠作用的药物可能会出现成瘾的情况。还有部分患者也会对药物的副作用产生担心,如果患者能够坚持定期复查,并且进行相关检查,则药物的副作用的情况是处于可以控制的状态。第四,了解病情发作的征兆。如果患者以及家属能够对于疾病的发作前兆能够识别,则将对于出现严重情况可进行及时预防。不同患者的发作前期状态是不同的,所以患者需对自身的早期状态进行了解,对自身的状态进行识别。当患者的躁狂情况早期出现时,患者可限制自身的活动,避免处于兴奋的状态;当患者的抑郁情况早期出现时,患者通过维持活动的方式对自身的状态进行改变。多数患者对于自身的生活时间并不能进行健康而合理的安排,睡眠状态以及社交的规律均会使得患者的情绪以及心理状态表现得不稳定。所以患者需对生活时间进行简单规划,可通过睡眠对症状进行减轻。比如患者感觉早期狂躁时,可通过增加睡眠时间进行处理;患者感觉早期抑郁时,可通过减少睡眠时间进行处理。
二、关于精神科的护理安全隐患
经过对精神科以往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可得出以下方面的安全隐患:第一,护理人员方面。由于精神科患者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并且其在住院期间与外界隔绝,因此除了治疗医生,护理人员是精神科患者的第一接触人,所以对于精神科患者的管控,护理人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护理人员的经验不足以及责任心不强时极易引发风险事件。在危险药品的管理方面,一些护理人员由于缺乏责任心,对危险物品及药品的管理理念薄弱,在疏于管理的情况下,极易使得精神病患者接触此类物品或药物,由此造成不可挽回的风险。对于护理记录的书写也常常不详细或是不规范,查房的过程疏于表面,过于形式化,因此也可留下安全隐患。由于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比较繁杂,一些护理人员往往会出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使得在面对一些突发状况时,护理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并且处理,造成风险事件增多。第二,医院管理方面。经过调查发现,由于患者的数量越来也多,以至于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数量比例不协调,导致护理人员无法更细致地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由此降低了服务质量。而医院中也没有为患者开辟一块可进行活动的区域,病房的设备以及用品均已经陈旧,由此不利于精神科患者的情绪恢复,加大安全隐患的可能性。第三,患者自身方面。由于精神科患者的自控能力较差,治疗的依从性较低,因此患者往往会出现较强烈的抗拒行为,在此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风险事件。医院的精神科是实施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虽然保障了人身安全,但是封闭式的环境会不利于患者的恢复。第四,患者家属方面。根据调查显示,一些患者家属对精神类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潜在的危险没有警惕意识,常常将道具等危险品带入病房,由此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而部分家属认为患者在医院的治疗不理想,由此放弃治疗,将患者带回家中,为社会安全埋下隐患。
三、关于护理安全隐患相应的对策
对于精神科护理存在的风险事件,对其总结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对护理人员加强管理。医院应结合实际情况,对精神科的护理制度进行改进。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及安全培训。关于护理人员的培训,其培训内容应全面详细。在培训的过程中,应由经验丰富以及操作娴熟的专科护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指导知识,用药安全建议,安全意识的提升以及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态度等方面。每季度对护理人员进行服务考评,随机抽查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以及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定期开展检查会议,在会议上进行反思总结。找出影响护理安全因素的不良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并解决,对整个护理内容以及护理流程进行再优化,增加护理的安全性。第二,对病房设施加强管理。对于精神科患者病房里的物品应登记在册,每日对物品的数量以及状态进行检查,如有异常,护理人员应及时汇报。对于病房内的危险物品,比如针等尖锐物品进行回收。同时医院应开辟一个开阔的环境,使得患者能多自由活动,进行身体锻炼,有助于患者的情绪恢复。第三,培养爱好。精神科患者由于长期住院,其情绪以及心理均十分压抑,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因此医院可为患者开设爱好室,比如手工制作,书画,乐器等。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此类活动,培养患者的爱好,转移患者的专注力,使得患者开阔自己的心情,让患者充分感觉到正能量的生活。在患者参加此类活动,应有责任护理人员在旁陪同,以防出现突发状况。第四,对患者家属的教育。由于部分家属对精神类疾病的认知过少,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教育。护理人员可发放知识手册,内容包括疾病的护理等知识,患者家属可方便查看。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此手册加以详尽地宣传,包括患者所患疾病的原因,此类疾病的分类,对此类疾病的预防以及处理方法等知识,使得患者家属能对精神类疾病具有一定的了解度,从而提高患者家属的安全意识。对于已经出院的精神科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电话的形式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回访,了解患者在出院后的活动情况,精神状态以及用药情况,并且依据患者的情况,对患者家属提出相关的护理建议。同时嘱咐患者家属一旦患者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寻求护理人员的帮助。
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其主要体现为意识、思想、情感、动作等方面出现异常,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能力以及生活水平。对于精神类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是目前医学界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由于精神科患者的自控能力较弱,因此其不可控制地会做出危险事件,精神科的护理工作责任重大。在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存在以及风险事件的出现不光是患者自身的原因,还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对于精神科护理的安全性防护需各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