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ICU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影响研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2

心理护理对ICU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影响研讨

王凯歌 ,李俊男*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医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通讯作者:李俊男*

【摘要】目的:探讨对我院ICU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价值。方法:主要选择我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ICU患者62例进行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情况,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应例数均为31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运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作相应的评估分析。结果:在心理状态方面,护理后SAS、SDS评分比护理前要低,并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SF—36评分在护理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ICU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对调节心理状态有积极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效果影响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对于危急重症的接待科室,在病房中接受危急患者,病情容易发生变化并可加重[1]。病变的折磨和发作会导致身体和精神上的异常,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同时也会导致某些应激指标的改变,对患者的治疗和早日康复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应该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2]。传统上,对于ICU患者的护理,侧重于疾病护理,往往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护理,导致了患者的康复干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以我院62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以分析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研究以我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ICU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1例,研究组中16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在53-79岁之间,平均年龄(66±3.69)岁。对照组中17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在54-80岁之间,平均年龄(67±3.51)岁。在性别、年龄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都与我院签订了知情协议,在研究之前,通过沟通让所有患者都了解了本次研究的意义,并在患者同意后,提取患者病历。

1.2 方法

两组患者都给予对症治疗,并且运用常规护理,主要是按照医生的要求来做好所有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都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并且要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注意对并发症的预防,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具体内容:(1)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患者进入ICU后,要与患者进行更多的交流,维持动态的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如疾病的病机、症状体征等。在交流的时候,护理人员要表现出一种和蔼的态度,而且要表达清楚,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让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得到改善。(2)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倾听患者的诉说。护理人员要认真地倾听患者的诉说,接受患者的恐惧,了解患者的疼痛。护理人员要准确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一系列的资料和影像资料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使患者的精神上得到鼓励和支持。(3)放松疗法。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音乐、松弛、体位维持等方式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4)满足患者的需求。对ICU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要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两组患者分别在护理前和干预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估,两个量表都有20个评估项目,每一个项目采用1至4分的评估方式,分值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重。

(2)生活质量。两组在护理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进行评估,选取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分项内容,对每个项目的评分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结果使用 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分析,对计量资料比较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SAS、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相关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两组患者均减少,研究组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与SDS评分变化 {,分}

组别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n=31)

55.36±4.87

41.14±3.69

61.34±5.17

46.17±4.32

对照组(n=31)

55.45±4.73

47.35±4.21

61.87±5.36

52.68±5.84

T值

0.0738

6.1762

0.3962

4.9897

P值

0.9414

0.0000

0.6933

0.0000

2.2 SF-36评分

两组间SF-36评分,在护理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护理后SF-36评分比较 {,分}

组别

心理功能

生理功能

精神健康

社会功能

研究组(n=31)

75.38±6.68

76.26±6.38

77.34±6.45

78.56±6.48

对照组(n=31)

67.17±5.14

64.54±5.14

63.87±6.22

63.21±5.87

T值

5.4233

7.9647

8.3698

9.7748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ICU患者由于自身情况较重,在清醒的情况下,常常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到患者的遵医行为[3]。除此之外,不良情绪也是一种应激源,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ICU患者,除了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外,还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干预,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4]

心理护理是一种针对身心调节的护理方法,主要是对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行心理调适和干预,通过调节身心状况,使心态得到改善。通过合理的心理干预方法,可以达到与身体干预相似的效果,从而达到心态的稳定,为疾病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支持基础,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实施干预后,其心理状态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研究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通过对ICU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紧张、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主要是因为,在心理护理方面,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在此过程中,通过与护患进行合理的沟通,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状态和身心状况,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概率。

综上,对于ICU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能够达到比常规护理更好的效果,通过良好的心理调适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杰. 心理护理对肝胆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J]. 健康必读,2021(16):167.

[2] 徐雪东,陈丽娜,张宝莹. 心理护理对ICU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22):157-158,188.

[3] 李义珍. 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6):324.

[4] 钱燕霞. 探讨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焦虑状态、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饮食保健,2020,7(15):174-17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