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管理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4
    / 2

    城市轨道交通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管理刍议

    陈贵锋

    440103198108306013

    摘要:我国城市化建设和我国轨道交通工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也越来越快,规模不断增大。而轨道交通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交通方式之一,具有人流量大、空间较为密闭的特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救援难度非常大,并且会造成较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应当引起重视,而研究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正是提高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建议

    引言

    本文从安全风险预控的涵义、关键点切入分析,简要指出了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尚存在的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督制度不完善等,重点探讨了当前城轨运营企业加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八条对策,以供相关企业及人员参考。

    1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理现状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正在由建设为主,转向建设与运营管理共同发展的阶段,在运营管理中,风险管理就是其中一项重点内容,但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经营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如下。收集信息会受到渠道和方法的限制。收集的信息存在不充分、不准确的问题,导致对风险不能快速识别,并实时进行分析处理,一般都是在风险事件发生后,风险管理系统才刚开始反应,风险的预警存在一定滞后性,前瞻性不足,这也导致大部分风险事件只能事后处理而不能事前预防。对影响运营安全的风险源不能精准有效识别。风险的判断较为被动、主观,管理模式粗放,主要依赖外部表象信息,对风险的判断缺乏预测性,整体的风险管理主动性不足。存在失灵现象。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经营企业在风险管理上还不够重视,还没有建立信息收集、风险分析、风险处置及后期评价的闭环管理机制,并且风险管理的系统、规则更新不及时,迭代周期较长,当外界的环境改变、风险特征发生变化后,风险预警的准确性下降很大,难以实现自我更新,去适应这种外界的变化。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多样化管理模式导致的体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综合运营管理水平需提升上。网络化运营模式和PPP运营模式相结合的情况下,导致不同运营主体间甚至是不同运营线路间、设施设备间联系不够紧密,衔接不够协调,缺乏更科学、客观的服务质量管理机制,整体运营效率、质量均需改善。二是监督制度不完善。随着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亦是如火如荼,规模迅速扩张,其中暴露出的管理问题也愈发突出。当前的监督管理标准基本由城轨交通运营企业制定,行业内缺乏更统一的监管标准,并不利于政府、群众等发挥监管职能。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策略及建议

    3.1加强安全教育,管控不安全行为

    通过对风险源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的因素中主要包括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乘客、工作人员、极端分子都有可能做出危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风险行为,因此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可以通过宣传小册子、专题演讲、宣传视频等形式让乘客树立安全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掌握一些在遇到危险事件所必备的应急技能,使乘客在发生安全事故时不慌乱,能够有能力快速地实施自救甚至帮助他人。对于工作人员,需要规范操作流程,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操作标准并将标准的执行落到实处,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强职工的素质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失误,并将安全时刻铭记于心。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极端分子,需要从社会的层面减少人民群众的生活压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减少极端行为的发生。

    3.2健全制度及法规体系

    首先,在制度方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要根据行业的技术变化、上级技术工作指示等要求,持续性地完善当前对安全技术的评审机制,指导审查运营流程,及时监督和整改查出的隐患问题。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同时,要强化执行,健全问责机制。因部分风险事故的出现都和人员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制度体系缺陷有关,在定期开展的安全会议上要问责和通报,实施详细的专项汇报。其次,在法律法规方面。法律法规具有强制性、明晰性的特点,利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必须认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生产安全、行车安全、劳动保护、消防管理、设备维护、事故管理等,并将法律法规要求渗透在管理工作中。

    3.3特种设备管理机构与职责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作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所辖的特种设备数量远超TSG08—2017规定的应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标准。运营单位特种设备管理机构通常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质量监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使用部门、维修部门以及委外维保单位相关人员构成,覆盖所有类别的特种设备,逐台落实安全责任人。值得注意的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必须由本单位最高管理层中主管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的人员担任。质量监管部门负责制订特种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监督特种设备使用部门和维修部门开展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使用管理与维修维护。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监督特种设备使用和维修部门开展特种设备作业安全管理工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分析,组织开展事故应急处理与救援演练。有些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安全监督部门与质量监督部门为同一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制定企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标准,负责统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与证件复审等工作,并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档案。

    3.4加强数据分析、处理、融合的渠道和方法,构建风险标签库

    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管理的前提就是能够识别风险,也就是发现、辨识和表述风险的过程,风险因素会诱发风险事件从而带来风险后果,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因此,如果能在产生风险因素时及时采取有关措施,消除风险因素,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产生损失;如果在发生风险事件时,能够及时响应,提前制止,也能够避免带来不良的影响和后果。但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过程中,风险因素往往是复杂的、潜在的,因此需要搭建数据收集、分析、融合处理平台,构建风险标签库,在出现风险因素或者潜在风险因素时,能够及时识别,提前做好风险决策。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对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是保障运营安全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风险因素及成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一系列策略和建议,希望能够加强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效果,提升风险管控的效率。综上所述,伴随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将成为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支柱。同时随着轨道交通运营效率的不断提升,势必对安全管理、风险预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及时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安全问题,并根据所在地区轨道交通实际运营情况制定详细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捷、安全的保障,进而为促进我国城市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劲,许皓玮,葛善伟.运用机器学习强化银行风险预警[J].中国金融,2022(2):66-67.

    [2]张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估与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3]邓遥,欧阳新加.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J].城市交通,2021,19(5):105-110,13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