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中心血站 657000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开发新的血液品种,提高输血疗效和水平。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向我市临床用血机构收治的70例输血治疗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根据规范标准直接输血,观察组则实施滤除白细胞后再输血。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对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输血治疗中应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疗效显著,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患者凝血功能的恢复。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对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应用价值;分析
输血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是救治患者的重要手段。以往的输血治疗,通过静脉输血方式,将血液直接输入到患者体内。这种输血方式很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如胸闷、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1]。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下,输血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在临床治疗中实现了广泛应用[2]。本文研究与分析了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我市临床医疗机构收治的70例输血治疗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2-61岁,平均(41.36±3.53)岁。对照组,男12例,女23例,年龄26-58岁,平均(42.66±3.71)岁。分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方式,观察组实施滤除白细胞输血方式,即使用一次性高效滤除白细胞输血仪器进行白细胞滤除,之后再进行输血治疗。不论哪种输液方式,操作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2)对比两组免疫球蛋白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软件对比数据。(±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n(%)为计数方式,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对比(±s,s)
组别 |
例数 |
PT |
APTT |
TT |
|||
输血前 |
输血后 |
输血前 |
输血后 |
输血前 |
输血后 |
||
观察组 |
35 |
23.12±3.36 |
12.16±1.53 |
46.29±7.96 |
25.68±5.46 |
28.49±6.35 |
13.42±4.13 |
对照组 |
35 |
23.27±3.45 |
16.45±2.01 |
46.11±7.79 |
33.34±6.59 |
28.77±6.74 |
21.08±4.46 |
t |
0.184 |
10.047 |
0.096 |
5.295 |
0.179 |
7.455 |
|
P |
0.854 |
0.000 |
0.924 |
0.000 |
0.859 |
0.000 |
2.2 两组免疫球蛋白指标变化对比
输血后,对照组各项免疫球蛋白指标均呈现出明显下降,观察组输血前后差异不大,(P<0.05)。见表2。
表 2 两组免疫球蛋白指标变化对比(±s,g/L)
组别 |
例数 |
免疫球蛋白G |
免疫球蛋白A |
免疫球蛋白M |
||||
输血前 |
输血后 |
输血前 |
输血后 |
输血前 |
输血后 |
|||
观察组 |
35 |
11.05±2.11 |
10.97±1.85 |
1.87±0.31 |
1.81±0.26 |
2.26±0.75 |
2.14±0.68 |
|
对照组 |
35 |
11.23±1.96 |
8.51±1.43 |
1.92±0.28 |
1.38±0.32 |
2.33±0.91 |
1.71±0.54 |
|
t |
0.370 |
6.224 |
0.708 |
6.170 |
0.351 |
2.930 |
||
P |
0.713 |
0.000 |
0.481 |
0.000 |
0.727 |
0.005 |
||
3 讨论
输血治疗常用于失血过多患者,这类患者因大出血导致机体的凝血功能大大减弱,通过给患者输注血液制品,使其体内的凝血成分得到迅速补充,促使其凝血功能得以快速恢复,从而达到止血的干预目的。临床常用的血液制品是由血细胞、血浆蛋白三种成分构成,其中血细胞则是由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构成的,这三种成分发挥着不同的作用[3]: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十分强大;红细胞负责氧气和二氧化碳;血小板有着强大的凝血功能。正常情况下,白细胞负责防卫工作,及时发现和抵御细菌与病毒的入侵,使机体长时间处于健康状态。但对于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来说,白细胞则变成了危险物。有研究显示[4],白细胞数量越多,患者在输血治疗中越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出汗等,临床将这些反应称之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之所以会发生不良反应,是因为输血会对机体造成刺激,产生白细胞抗体,如果存在白细胞抗原不合的现象,就会引发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出现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另外,白细胞是血液传播疾病的重要载体。因此,想要提高输血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滤除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十分关键。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观察组,经过输血治疗后,其各项凝血指标均获得了显著改善,说明在输血治疗中,与常规输血方式相比,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疗效更加确切。另外,免疫球蛋白对机体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通过对比两组输血前的免疫球蛋白指标,差异不明显。经过输血治疗,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下降幅度比较大,意味着患者的免疫功能也随之下降,观察组下降趋势不明显,说明在输血治疗中,应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不会破坏患者的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在输血治疗中应用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疗效显著,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患者凝血功能的恢复。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指标,对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褚倩.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3):12-13.
[2]焦冬梅.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0):73-75.
[3]张晓博,孙斌斌.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6):49-50.
[4]杨华军.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