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050061
摘要:总书记指出,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准确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目标愿景、 重点任务,对于高质量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共同富裕 财金政策
引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共同富裕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领导集体对共同富裕的认识经历了从片面单一到全面科学的曲折发展过程。
1共同富裕是一个社会变革概念
1.1彻底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当前,我国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在某些领域、某些地方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国社会生产力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但同时要注意到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仍然无法满足不同群体对产品不同品质、不同结构的需求,有效供给不充分,大量国民购买国外产品的现象正是发展不充分的表现。为了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我国必须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提高供给质量。从供给端入手,以国民需求为基础,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种类,通过供给方面的优化带动需求的增加,减少资金外流,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另外,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高度重视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1.2彻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多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不少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地区在医疗、教育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得益于天然的地理优势、资源条件等发展十分迅速,而中西部地区则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三是领域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相对滞后。当前,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必须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坚持创新发展,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坚持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区域、领域发展差距,让城乡人民享有同等发展条件,让东中西部地区各展所长,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协调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坚持共享发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全体人民能够共享发展成果。
2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目标愿景
2.1 发展共同体基本形成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居民收入差距显著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更加紧密, 全社会和全体人民发展共同体基本形成。 城乡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双轮驱动效应更加明显,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乡村美丽、 农民富裕、 农业强盛的图景基本实现。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生产要素实现跨区域自由流动, 产业区域空间布局更趋合理,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建成, 东西发展差距持续缩小,南北方发展更加协调。 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 初次分配中更加倾向注重劳动报酬, 低收入群体增收成果持续显现, 过高收入得到合理调节, 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2.2价值共同体全面确立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 全体人民价值共同体全面确立。 全面实现文化资源普惠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人民在思想道德、 科学文化、 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素质水平全面提升,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全面满足。 个人价值追求与国家价值导向休戚与共的局面全面形成, 个人对职业、 家庭、 国家同一美好的价值追求全面实现, 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与共同价值追求映照进每位国民心中, 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3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
3.1在公平共享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特征。 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初次分配、 再分配、 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优化政府、 企业、 居民之间分配格局。正确妥善处理劳资关系, 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协调机制, 促进劳资合作双赢, 提高劳动报酬份额, 保障企业主体正当、 合法权益, 充分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加大税收、 社保、 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 并提高其精准性; 出台政策鼓励引导社会主体自主自愿参与财富流动, 不搞 “杀富济贫”。 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合理调节过高收入, 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 (张建刚, 2022)。 高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断提升城乡、 区域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提高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降低民生刚需领域支出与成本, 形成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养老托育服务体系, 实现社会福利全覆盖均等化, 促使人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
[1]。
3.2在平衡协调发展中实践共同富裕
平衡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实现共同富裕应聚焦于优化资源机会分配、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建设精神文明等重点领域, 抓住做大 “蛋糕” 这一关键, 在此基础上着力分好 “蛋糕”,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让人民均等地享受更好的教育, 不断增强人民的发展能力,畅通向上流动通道, 促进和扩大社会性流动。 加大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力度, 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全面对接, 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政策体系,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工农互促、 城乡互补、 全面融合、 共同繁荣。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引导资金、 技术、 人才等要素跨区域流动, 加强区域内外产业合作、 资源互补,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 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在推动实现全体人民物质富裕的同时,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不断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促进人民精神共同富裕[2]。
3.3 在体制机制建设中保障共同富裕
建立健全共同富裕体制机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分配结果,更是国家社会、 城乡区域等各主体、 各层面发展环境、 发展条件、 发展状况合力作用的结果, 唯有建立健全共同富裕体制机制, 才能集聚各主体、 各层面的发展力量, 形成发展合力,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愿景。 因此, 实现共同富裕, 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讨论, 更要实现理论与具体制度设计的衔接, 加快探索完善推动共同富裕体制机制, 推动协作机制、补偿机制、 分配机制、 帮扶机制、 市场机制、 法治机制、 治理机制、 价值引领机制等相互协调嵌套,促进各领域各方面政策制度集成适配, 形成目标一致、 相融相济、 科学合理的共同富裕制度体系[3]。
结束语
究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马克思分配正义向度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带领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前进。因此,后续对于具体如何通过分配正义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等研究期待学者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论文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2022年课题“促进共同富裕的财金政策研究”(ZF202206Y4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赵丹丹,赵秀凤.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马克思分配正义向度[J/OL].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2019-11-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3.1338.TS.20191118.0923.002.html
[2]端利涛,蔡跃洲.平台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及实现路径——基于价值流转的机制分析[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3[2019-11-20].DOI:10.14100/j.cnki.65-1039/g4.20191116.001.
[3]朱蕊芸.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内涵解读[J].中国商论,2019(21):162-164.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9.2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