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精神科护理风险的识别及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浅析精神科护理风险的识别及应对策略

    杨金花

    杨金花(南京市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210003)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识别及策略。方法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明确护理核心制度、制定病房安全管理规范及各班安全检查制度、加强病房环境的管理、制定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坚守岗位提高警惕。结果精神科的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护士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保证了精神科病房的护理安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精神科识别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108-02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护理管理程序,是对护理工作中现有或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精神科护理风险是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导致患者或工作人员不同程度伤害的可能性。精神科患者在疾病的影响下往往失去自我防护能力,既不会正确辨认各种危险因素,也不会反应躯体的不适,甚至在各种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容易发生冲动伤人、毁物、自杀、自伤、外逃、噎食等意外情况,严重时还危及生命[1]。精神科疾病的严重性、病情变化的突然性、患者体质的差异性、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均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风险,精神科的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等各环节及过程中。因此如何及时的识别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是精神科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1精神科护理风险的识别

    1.1护理管理因素所致的风险。

    1.1.1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核心制度以及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不健全,护理工作的程序及护理措施未做到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对护士各项制度和护理措施的执行缺乏监督机制。

    1.1.2病房的危险时间段、危险人物、危险的环境物品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如病房的危险物品如剪刀、指甲钳、水果刀、打火机、药品、病房钥匙、治疗用物的管理不善有被病人拿到的可能;病房拥挤光线昏暗,地面潮湿,床旁无护栏,桌面、玻璃有棱角,厕所台阶高无扶手,门窗设施不牢固,有暴露在外的各种管道及电线插座,移动的凳子;心电图、B超等检查位于开放性的楼层建筑,外出检查易导致外逃;家属的探视管理不规范、家属有携带危险物品的可能;节假日及晚夜间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时间段,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却不合理;病房管理以封闭为主住院时间长,集体进食,易发生院内感染。

    1.1.3护士长能力有限,不注重自身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对精神专科的培训少内容缺乏针对性,对病房不实行科学的管理。

    1.2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1.2.1缺乏高尚的职业情操。责任心不强,业务生疏,安全意识不强马虎大意,对病情观察不细致,不能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现未报告。

    1.2.2有章不循,制度形同虚设。不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护理核心制度如: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缺乏法律知识,不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记录不正确。对潜在的问题缺乏预见性,对环境中的危险及病人的危险性意识不够,缺乏对患者及家属的告知及宣教。

    1.2.3精神科的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患者不配合,家属不理解,被患者谩骂,人格侮辱和人身攻击,导致护士心理压力大,承受能力差,如果不能很好的调适,会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

    1.3患者因素所致的风险。

    1.3.1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在幻觉、妄想等症状的支配下,常常会出现伤人、毁物、自伤等冲动性行为。不承认有病时,对各项治疗和护理不配合,甚至反抗,视工作人员为敌。有的患者不安心住院随时伺机外逃。

    1.3.2精神病患者自身合并一些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特殊治疗如约束保护、MECT治疗和精神科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的吞咽困难、噎食、体位性低血压而出现跌倒等。

    2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策略

    2.1合理、科学、严谨、规范的护理质量管理是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重新修订护理规章制度,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护士长带领全科护士对全院及其他医院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和控制事件的发生。识别并确定目前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如外逃、自杀、伤人和噎食等,根据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方案,明确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规范遇火灾、停水、停电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处理和上报程序。制定发现病人有自杀倾向时的处理报告制度。

    2.2明确护理核心制度。教导护士不良事件常常发生在经意间,细节决定成败,工作必需做到细处,严格执行查对、交接班、巡视制度、给药制度[2]。要求护士将核心制度贯穿在护理工作中,并人人知晓,人人落实。建立科室、大科和护理部三级不同时段的监督指导机制,做到指导不间断,监督不定时。护理部及护士长应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行人性化弹性排班,繁忙时及时增派人力,做到量才使用,搭配合理。

    2.3制定病房安全管理规范及各班安全检查制度。每日检查床单元有无藏匿药品、布带、锐器等危险物品,每周彻底检查两次,有疑问时随时检查。病人外出治疗和检查时应做好登记,病人入院、外出返回也要检查,防止危险品带入。有家属探视先向家属宣教,不得带入火柴、打火机、锐器等危险物品,从源头上予以杜绝。病房因工作需要的刀、剪、针线、体温计和约束带等物品必须定点定量放置,班班交接不得缺失,病人严禁使用危险物品。

    2.4病房环境的管理。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环境,病室勤开窗通风、注意食堂的饮食卫生,让病人多喝开水,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随时观察有无感染迹象。拖地时拧干拖把,保持地面干燥,设有防滑垫和扶手。病室内陈设简单,所有的直角墙面做包圆处理,无易碎物品,无床头柜和凳子。墙上无暴露的钉子、电线、电源、插座有保护性装置。定期检查病房的门窗是否牢固,门窗锁、家具、病房设施有无损坏,有应及时与总务科联系及时维修。妥善保管钥匙,用绳索固定于工作服上。服药、就餐时维持好秩序,防止藏药和烫伤。

    2.5制定新护士及新护工规范化培训计划,护士长管理培训计划,组织实施专科培训计划和增加法律知识的培训。如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条例》。学习护理文书的书写,准确、及时、真实、客观的记录所观察病人的情况,做你所记,记你所做,护理记录作为一份重要的医疗文件,可为司法鉴定和医疗纠纷提供依据,并为总结护理经验积累资料。

    培养精神科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成熟的人格,稳定的情绪,良好的自我认识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预见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应急能力和抗压能力。

    2.6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建立一个合作气氛的工作环境。尊重患者,态度应和蔼耐心,严肃认真,不要用刺激性的语言,保持环境的安静,避免刺激患者的情绪。护士对全科的患者应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每位患者的情况,尤其要掌握病情动态,确认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

    2.7坚守岗位,提高警惕。患者症状复杂行为怪异,工作人员必需坚守岗位,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发现情况及时制止。如不能大闹、攀高,凡有患者活动的地方,就有护士或护工陪护;及时发现病人暴力行为的先兆,如出现躁动不安、来回走动、拍门、摔东西或言语威胁等失控行为时,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当暴力行为出现时护士应团结无助,共同处理暴力危险,立即疏散围观病员,控制场面,转移被攻击的对象,解除病人手中的危险品,将病人转移到隔离而安静的病房(隔离室或保护室),必要时予以药物控制或保护性约束;将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安置在重症病室,重点交班,不让其离开工作人员的视野,以便于及时发现、及早干预、防范于未然。

    3小结

    安全无小事。精神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关系到患者及护理人员的躯体健康,生命安全不容忽视。合理、科学、严谨、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患纠纷,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医院的发展和稳定提供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曹新妹,翁素贞,徐一峰.实用精神科护理第二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08.

    [2]任美芝,蔡春丽,邓炳恒.精神科病房的安全管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4):4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