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以攀大路宝鼎2号隧道二等控制为例唐远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以攀大路宝鼎2号隧道二等控制为例唐远洋

    唐远洋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测绘工程大队610212

    摘要:简述了GPS的定义,结合宝鼎2号隧道二等控制网的建设实践,阐述了GPS在隧道施工控制网建设中应用的细节,对变形投影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工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GPS;控制网;隧道

    1、GPS的概述

    GPS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也是美国卫星导航系统的称呼,文中GPS引用了其广义上的含义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包括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Galileo、中国北斗系统)。该系统由用户、地面、空间三个部分组成,测量归属于用户部分。当前该项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在测绘领域中得到了普遍应用,特别是在高精度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建立上具有较强优势。

    2、GPS的运用案例

    2.1工程概况

    宝鼎2号隧道位于攀大高速公路攀枝花仁和区前进镇田宝村,隧道长约8千米,隧道按分离双洞设计,并设置1处通风斜井,隧道平均设计高程处于正常高约1450米的高原地带,斜井洞口正常高约1700米,隧道两端都处于山沟中,特别是进洞口处,处于夹皮沟的沟底,再加上进出口卫星信号较好的位置都被信号塔及电线塔占据,给选点埋石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本项目控制等级:二等(6000m以上特长隧道)。

    2.2点位布设

    本次工程在隧道进口方向布设了两两通视的G01、G02、G03三个点,在隧道出口布设了G06、G07、G08三个点,为便于隧道通风斜井施工,在通风斜井处布设了G04、G05两点,共计8个二等点,为保证精度,边长都在1公里左右。埋设点位的基础均坚实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均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及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均大于15度,点位均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其距离不小于200米,并远离高压输电线路,其距离不小于50米。

    2.3已有资料的利用及与原系统的衔接

    2.3.1与原系统的衔接

    隧道所在的高速公路前期已布设了四等控制网,为便于与原系统的衔接,在进行二等网观测时候,联测了附近G14、G26、G27三个四等点。最终选择了比较稳固的G26、G14作为本次控制的平面起算点。

    2.3.2已有资料的检查与利用

    从甲方提供的资料得知,原四等控制网的投影高度为1250米,经解算获得G26-G14基线投影到1250米,长度为9667.415米,而利用业主提供的坐标成果反算长度为9667.485米,每公里变形为0.72cm,低于规范每公里小于2.5cm的变形限差,说明该数据资料质量合格,可以利用。具体投影变形算法见公式1-1、1-2

    变形由归算到参考椭球面和椭球面归算到高斯平面两项所引起,具体公式如下:

    2.3计算方法及精度检核

    独立的工程控制网,按规范应满足相应的变形需求,故需要进行单独投影(本项目控制网的等级为二等,每公里的变形规范要求≤1CM)。同时因为隧道的施工控制网是为隧道贯通施工测量提供起算数据,隧道施工测量的大部分工作在隧道面上进行,为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一般选择隧道的平均高程面为投影面,故本次投影面选择宝鼎2号隧道的平均高1450米。

    为与原四等网衔接,本项目采用一点一方位的投影方法,即以G26的坐标,G26到G14的方向作起算。实际操作是把G26-G14的边长投影到1450米,得出投影后新的长度,再固定G26的坐标值,利用新长度沿着G26到G14的方向,反推出G14投影后的坐标,得出G14新的坐标。

    2.4数据观测及计算

    2.4.1数据观测

    本次观测采用GPS静态观测,GPS观测前根据卫星星历掌握卫星的可见性,并制定了相应的观测计划。观测方法采用边连式,以保证图形强度和观测的精度。

    2.4.2数据计算及精度检核

    将采集的外业观测数据和下载的精密星历,利用天宝公司网平差软件TBC进行基线矢量解算,并进行基线解算质量、闭合环的闭合差以及重复基线较差分析。

    (1)、基线解算质量因子和参考方差的检核

    由“基线处理报告”报告中的数据统计得出:(二等)

    从以上的三项检核可知,本次观测的GPS控制网网中所有基线均满足二等GPS网外业观测的精度要求,可以进行后续的网平差及结果计算。

    2.5遇见的问题及解决

    根据上文的叙述可知,隧道控制网点位的选择,应使其平均高程尽量与控隧道的平均面接近。否则,从控制网向洞口引点时,会因高差较大而产生变形误差。由于隧道测量施工人员技术参差不齐,可能会不了解。本项目由于环境的限制,山顶通风斜井和进洞口处(夹皮沟)埋设的点位较投影的隧道平均高程面均偏高,所以在向业主提供成果时,作出特别说明,并利用1-3、1-4两公式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引点时的投影改正(两点间平均高程,比投影面,每高100米,距离每公里变长1.57cm,反之亦然)。并建议了洞口起算使用点位。

    结语:

    GPS技术的优势是很多传统设备不能比拟的,但在工程测量作业过程中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并深入分析GPS控制网的建网目的及要求,确立优秀的设计方案,并注意衡量相关指标的精度,特别应注意投影变形的相

    关细节,这样才能确保成果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刘小军,朱兰艳.浅谈GPS测量系统在长大隧道平面控制测量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4,33(15):206-208.

    [4]于凯,左自波,王颖轶,黄醒春.基于远程实时监测的高烈度区沉管隧道施工可视化系统[J].地震工程学报,2014,36(03):759-764.

    [5]任朝军,吕黄,苏林王,应宗权.沉管隧道管节沉放实时定位测量技术现状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12,49(01):44-4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