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骨伤医院骨科浙江台州317500
【摘要】目的:观察消肿止痛膏治疗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消肿止痛膏局部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休息制动、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治疗,疗程7天。观察两组总体临床疗效及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功能活动障碍等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功能活动障碍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踝关节肿胀积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肿止痛治疗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疗效确切,消肿作用显著。
【关键词】急性踝关节扭伤;消肿止痛膏;外敷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扭伤性疾病。此病大多由于患者运动不当等外伤导致的,其发病率在所有关节扭伤中高居第一位[[1]],其主要症状为踝部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关节周围肿胀、皮肤青紫、跛行、伤踝活动时疼痛加剧,活动受限等症状。而且部分患者还可能久治不愈,如若治疗不当,还容易使病情转为慢性,造成习惯性扭伤。进而威胁其踝关节的运动功能[[2]]。过去,临床上一直使用冰敷、加压包扎等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但是效果一般。临床实践证实,消肿止痛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此药物的有效性。我们对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60例,均为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骨科门诊和急诊患者,男37例,女23例,男女之比为1.61:1;平均年龄38.62±11.90岁。随机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消肿止痛膏)30例和对照组(冰敷)30例,60例患者均在伤后半小时至12小时内就诊。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治疗前临床症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试行版)》[[3]]和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制定的有关急性软组织挫伤和关节扭伤诊断标准:有明显的外伤史或关节扭伤史,局部疼痛、肿胀、瘀斑或皮下血肿,压痛,肢体功能或关节功能障碍;X线检查无骨折、脱位及骨骼系统疾病等。中医辨证标准:损伤早期即见疼痛肿胀,痛有定处或有青紫瘀斑及血肿,关节活动受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辨证为气滞血瘀证。[[4]]
1.3纳入标准
年龄在16~60岁之间,男女不限;踝关节扭伤12小时内就诊;急性踝关节扭伤;符合外伤性急性踝关节扭伤诊断标准;自愿作为受试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接受试验药物剂型,完成全部研究者。
1.4排除标准
年龄在16岁以下或60岁以上者;不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长期应用其他有关治疗药物,不能立即停止者;合并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心、脑、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或感染者;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疤痕体质或原有踝关节功能障碍者,丧失劳动能力者或病情危重难以对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确切评价者。
1.5剔除标准
没有按照规定用药的患者;无法确定疗效的患者;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的患者。
2、方法
2.1治疗组
消肿止痛膏治疗:外敷患处,每天1贴,贴敷6~8小时,一般不超过12小时,同时绷带包扎制动。7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避免患足着地负重。
2.2对照组
休息制动、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绷带加压包扎固定,伤后2天内采用冰袋冷敷患处,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次。7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避免患足着地负重。
2.3症状体征评分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别于治疗的第1天和第7天随访时由医师进行症状体征的评分,评分标准见表1。
2.3.1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肿胀、瘀斑、疼痛等症状和体征积分减少大于等于95%,关节活动不受任何限制;显效:上述症状和体征积分减少大于等于70%,但小于95%,关节活动不受限制;有效:上述症状和体征积分减少大于等于30%,但小于70%,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无效:上述症状及体征积分减少低于30%。
2.3.2不良反应评价
观察患者局部用药区域皮肤是否出现潮红、瘙痒以及是否有液体渗出等不良反应症状。
2.3统计学方法
根据观察指标和数据的不同,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采用SPSS19.0。
3、结果
3.1临床疗效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3不良反应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1例用药后2天出现用药部位局部皮肤潮红、瘙痒症状;停止外敷药物3天后,上述症状均完全消失。
4讨论
急性踝关节扭伤在中医骨伤科学辨证中属于“伤筋”的范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壮年活动量较大,发病较多。多因在高低不平路面、跑步、跳跃或上下楼梯、下坡时不慎失足,足踝部处于极度内翻跖屈位或外翻背伸位,使外侧或内侧副韧带过度牵拉而引起损伤。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癖、脉络不通,局部筋肉或损或断,经脉、气血受损,血行失度,不循常道,不能随气而行于脉内,溢于脉外,局部瘀血留滞,不通则通,故而肿胀疼痛,功能障碍[[5]],如《圣济总录•伤折恶血不散》云:“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疲结不散,则为肿为痛”。《医宗金鉴》云:“损伤之症,肿痛者,乃疲血凝结作痛也。”明代薛己《正体类要》中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在消肿止痛膏及消肿止痛膏成分中,大黄苦寒,具有逐瘀通经,凉血解毒之功;黄芩、黄连、黄柏苦寒,外用均有消肿散结、泻火解毒之功。诸药合用,可以活血祛瘀,通络消肿止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方面都具有较明显的疗效;两组踝关节疼痛、压痛、功能活动障碍症状积分降低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踝关节肿胀积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在缓解急性踝关节损伤的肿胀方面,消肿止痛膏疗效较传统治疗显著。
消肿止痛膏药物作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气血流通,促进炎症和瘀血吸收,促进软组织损伤的修复,从而减少关节损伤后的并发症,加快韧带的恢复,有利于患踝功能的早日修复。总之,本临床观察表明消肿止痛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864.
[2]施杞.中医骨伤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90-391.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339-342
[4]奚小冰,薛彬,胡劲松,孙波,李飞跃.复方芙蓉叶巴布膏治疗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多中心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5:56-58.
[5]吴山,田强,郭汝松.林应强教授治疗踝关节扭伤经验[J].四川中医,2009,27(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