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价值与文学史价值
钱文亮(以下简称钱):洪老师,最近,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您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 史》的《作品选》和《史料选》,感觉从总体框架到具体篇目,与其他同类选本相比, 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例如,报告文学您一篇都没选;八九十年代的杂文也没选。但 诗歌的篇幅有较大的增加。“白洋淀诗群”的多多和芒克,还有比较靠近的诗人柏桦、 王家新和张枣等,都进来了。小说部分,有礼平的《晚霞消失的时候》、王朔的《动物 凶猛》、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等。您还选了“八个样板戏”中的《红灯记》和《沙家 浜》。有许多是以前大多数选本未选过的。其中有些在文学史界还会有争议。当然,您 在“编选说明”中提示说,这套书是您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配套读本,作品入选, 主要以“文学性”为标准,也会适当考虑体现文学思潮上的价值(或者说文学史价值)。 尽管如此,正如您曾经说过的,面对当代文学大量的作品、材料和现象,如何确认、取 舍和处理,是一个需要很好考虑的问题。
洪子诚(以下简称洪):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许多学者都做出了大量 努力。史料和作品选编也一样,已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可能、也不应该推翻重来。选什 么,不选什么,有时是有很具体、实际的考虑。比如容量的问题。因为是教学用书,不 能太厚,否则,对学生来说,精力和经济都难以承担。“报告文学”并不是不重要,但 它们的篇幅都很长,涉及内容又有非常强烈的时效性。八九十年代的诗我增加了一些分 量,因为一直感到近年文学界对诗的冷遇,这不公平;这也是想表达我的看法。编当代 文学作品选会遇到很多矛盾、问题,其中一个很麻烦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作品的文学价 值和文学史价值的关系。它们有的是统一的,或比较一致的,有时就有差别,不统一。 在这里,选入的“作品”是具有独立的文学“文本”性质,还是更多具有文学史的“史 料”价值,是有区别的。我编的这个选本,这两方面都会兼顾。这种“兼顾”,肯定会 出现矛盾,看起来一定有不很协调的地方。
钱:目前有的选本,感觉挺乱的,没有自己的一个尺度。比如有的还在选《班主任》 、《乔厂长上任记》等,诗歌仍选郭沫若的《骆驼》、贺敬之的《回延安》、《三门峡 ——梳妆台》和大跃进时期的《新民歌》,还有《天安门诗抄》。只要在当时轰动过的 都选。所以,您特别标明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作品选和史料选,而不是“当代文学 作品选”,给人一种“画龙点睛”之感——正好体现出您的判断,和诸多的选本有了区 别。这一点在选入的诗歌、杂文方面特别明显。
洪:五六十年代的杂文选了一些,80年代以后就没有选。因为杂文在五六十年代是一 个特殊的体裁,在特定时期,它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80年代以后,表达的通道和可 能已经增多了,它的位置和重要性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它本身在艺术形式的积累和创 新上,也不是那么明显。当然,如果篇幅允许,也还是可以适当选一点的。
钱:您刚才所说的“矛盾”,应该不是指在“文学性”的标准本身上有什么不统一的 地方,而是取舍作品时,在“文学性”(文学价值)与文学史价值这两种标准之间的困惑 。要依据文学史的标准,按张志忠的一个说法,实际上考虑的是文学效果史。
洪:跟“效果史”有关,但也还有其它因素。包括作品在当时文学思潮中的位置,发 表、出版的当时和后来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又包含复杂的方面。
钱:说一个作家或某部作品有文学史价值,很大程度上指他是开风气之先的,或者说 是具有某种文学思潮的代表性地位的。
洪:现在来作当代文学史、文化史的研究,很多材料都很重要,包括你前面提到的大 跃进民歌。《班主任》、《乔厂长上任记》等,当时影响都很大,在文学潮流上也可以 说是“开风气之先”。这类作品很多,包括“十七”年,文革期间。对它们处理起来比 较难。有的作家、作品,目前评价的距离也很大。也有人对郭小川50年代的叙事诗评价 很高。这些叙事诗,在当时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视角,情感内涵。在探索当代具有对抗性 ,或差异性(相对于当时主流)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方式上,是很重要的。不过,如果说到 建立一种风靡一时的诗歌“体式”(“政治抒情诗”)上,他的另一些作品,更值得注意 。
钱: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处理方式?有些作品,文学史著作不能不提,比如说一个诗人, 他最有名的作品可能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但这些“成名作”(或代表作)文学史著作一定 要写到它。而编作品选时,则可以选另外的东西——在他经过较长的艺术实践、自我的 磨砺以后写出的文学价值很高的作品。它们在发表时也许没有很大的影响。
洪:这其实是你的文学史和作品选主要要解决什么、突出什么的问题。理所当然地应 该有不同的文学史,不同的作品选。是重视文学(文化)思潮变迁、文类沿革?是注重精 神冲突?还是更重视作家、作品的文学独创?侧重点的不同,决定文学史不同叙述方法, 和作家作品的选取标准。你所说的以“文学性”作为基准的文学史和作品选,在处理时 间很靠近的当代文学时,有时有一定难度。不仅艺术性高低并不很容易判断,更重要的 是,有一些问题和现象(从艺术的角度也许乏善可陈)需要“当代人”去处理。所以,我 主张在处理时间很靠近的文学现象时,尺度相对放松一些,这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