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目的比较中国大动脉炎诊断模型、1990年ACR分类标准及2018年ACR新的分类标准(草案)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风湿免疫科大动脉炎数据库中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来我院就诊的大动脉炎患者196例,同期就诊的其他血管疾病患者共131例,所有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数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根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以专家组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上述诊断/分类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方面,中国大动脉炎诊断模型分别为85.7%、96.2%、89.9%、97.1%、81.5%、0.909,1990年ACR标准分别为47.4%、97.7%、67.6%、96.9%、55.4%、0.726,2018年ACR分类标准分别为79.1%、98.5%、86.5%、98.7%、75.9%、0.888。中国大动脉炎诊断模型与2018年ACR标准在ROC曲线下面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6,P>0.05)。灵敏度、准确度和诊断效能最高的是中国大动脉炎诊断模型,最低的是1990年ACR分类标准,特异度最高的是2018年ACR分类标准。2018年ACR分类标准与中国大动脉炎诊断模型一致性的Kappa值为0.719,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990年ACR分类标准与中国大动脉炎诊断模型一致性的Kappa值为0.516,一致性较差。结论中国诊断模型是基于中国大动脉炎人群的临床特征建立的,对于中国人群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2018年ACR分类标准(草案)与中国大动脉炎诊断模型的一致性较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出版日期
2021年11月28日(中国Betway体育网页登陆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