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导航
期刊检索
论文检索
新闻中心
期刊
期刊
论文
首页
>
《中国保健营养》
>
2019年4期
>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打印
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DOI
odw0zzyg4k/4399680
作者
赵静
机构地区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河南漯河 462000) 【摘 要】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采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进行研究,采用抽签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为对照组;一组采用高浓度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为观察组,每组的患者为30例,将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不同,高浓度的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更好。 【
出处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4期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125-01
临床上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多为盲探,因此成功率并不高,且容易损伤患者,造成并发症的出现[1]。近几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麻醉科逐渐开始广泛应用影像学技术进行协助麻醉[2]。由于麻醉起效的时间和维持时间会因麻醉药的浓度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看临床上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3]。本研究主要针对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的效果差异,因此选取60例上肢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是本研究的基本步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采用抽签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7-68岁,均值为(42.1±
17.5)岁
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8-69岁,均值为(41.6±
16.8)岁。在性别
年龄等有关临床信息上,两组间的情况相似,可以进行比较(p>
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包括监测血压和脉搏
消毒
监测生命体征。患者取平卧位手术,头部向患侧偏离。所用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11MHZ,将适量耦合剂放在探头上,包裹无菌塑料袋,放在患者肌间沟区,使用超声探头观察患者的前中斜角肌夹着上
中
下臂丛神经的超声图像。若患者肌肉出现颤动则停止进针,之后将有刺激功能的神经导管置入,对患者的肌肉颤动情况进行观察,并注射0.5%利多卡因20mL,手术期间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镇痛。术后将神经导管与电子镇痛泵相连,使患者能够自行镇痛,
镇痛药物通常控制在5mL,时间20分钟,若患者依然未缓解则口服药物镇痛。
观察组采用的罗哌卡因浓度为0.500%,对照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250%,两组的其他操作均相同。
1.3
观察指标[4]
对两组的肌皮神
桡神经和尺神经以及中正神经的完全阻滞率进行比较。痛觉阻滞效应使用针刺患者的各部位神经,若刺痛消失为完全阻滞,刺痛减退为部分阻滞,刺痛正常为未阻滞。完全阻滞率为完全阻滞例数/总例数*100%。
1.
分类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出版日期
2019年04月14日(中国Betway体育网页登陆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1
李伟东.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临床医学,2020-04.
2
王乃爱.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免疫学,2014-12.
3
冯艳娟.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临床医学,2020-09.
4
李安珍.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卫生事业管理,2021-09.
5
薛海涛.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医药卫生,2023-06.
6
曾磊.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临床医学,2023-11.
7
胡东 ,田怡涵.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临床医学,2022-09.
8
贺静马倩郭唯崔清伟单浩飞.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临床医学,2017-06.
9
徐柳芬倪香玲杨广坤.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
.临床医学,2018-09.
10
刘永红.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
.临床医学,2022-04.
来源期刊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4期
相关推荐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观察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同分类资源
更多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对应措施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治黄水疮小验方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药物治疗与护理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有效排痰对呼吸道管理患儿的应用实践体会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卵巢囊肿切除术后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相关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125-01
临床上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多为盲探,因此成功率并不高,且容易损伤患者,造成并发症的出现[1]。近几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麻醉科逐渐开始广泛应用影像学技术进行协助麻醉[2]。由于麻醉起效的时间和维持时间会因麻醉药的浓度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看临床上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3]。本研究主要针对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的效果差异,因此选取60例上肢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面是本研究的基本步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采用抽签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7-68岁,均值为(42.1±
17.5)岁
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8-69岁,均值为(41.6±
16.8)岁。在性别
年龄等有关临床信息上,两组间的情况相似,可以进行比较(p>
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包括监测血压和脉搏
消毒
监测生命体征。患者取平卧位手术,头部向患侧偏离。所用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11MHZ,将适量耦合剂放在探头上,包裹无菌塑料袋,放在患者肌间沟区,使用超声探头观察患者的前中斜角肌夹着上
中
下臂丛神经的超声图像。若患者肌肉出现颤动则停止进针,之后将有刺激功能的神经导管置入,对患者的肌肉颤动情况进行观察,并注射0.5%利多卡因20mL,手术期间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镇痛。术后将神经导管与电子镇痛泵相连,使患者能够自行镇痛,
镇痛药物通常控制在5mL,时间20分钟,若患者依然未缓解则口服药物镇痛。
观察组采用的罗哌卡因浓度为0.500%,对照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250%,两组的其他操作均相同。
1.3
观察指标[4]
对两组的肌皮神
桡神经和尺神经以及中正神经的完全阻滞率进行比较。痛觉阻滞效应使用针刺患者的各部位神经,若刺痛消失为完全阻滞,刺痛减退为部分阻滞,刺痛正常为未阻滞。完全阻滞率为完全阻滞例数/总例数*100%。
1.
返回顶部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