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音乐救国是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诸多救国方式之一。民族的危机催化了救亡歌咏运动的产生,救亡歌咏运动的出现助力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原本音乐与大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在抗战时期随着战事所带来的人口流动与迁移,消除了音乐与工农之间的隔阂,救亡歌咏获得推广普及,救亡运动在歌咏声中进入一个新的高涨时期。
简介:作为晚清状元,夏同龢身处的时代背景较为特殊,他经历了王朝的变法与瓦解、国民政府的建立以及军阀混战等一系列的社会激荡和变革。通过他几十年的人生历程,可以窥探到他一直都在这个变革的社会中不断努力探寻救亡图存的良药。
简介:明末顾炎武曾把易姓改号称为“亡国”,而把道德沦丧称为“亡天下
简介:李泽厚是80年代最富睿智和批判激情的思想家之一,在80年代“李泽厚热”的思想潮流中,有的论者甚至将其赞誉为“思想寥落时代的孤星”。他的思想成为了80年代“新启蒙”知识分子反思历史和重建“启蒙”精神的重要资源,极大地丰富了80年代的中国思想界,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他在80年代后期提出的“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简介:摘 要
简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奕訢、李鸿章等洋务派和冯桂芬、王韬等洋务运动的思想家,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处于危亡之中;主张借西法以自强,工商立国、中体西用这些建构起了洋务派的救亡思想,对于冲破传统观念,推进救亡思想与实践的发展起了不可抹煞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简介:摘要:“抗战文化城”时期的桂林其相对开明的政治环境为战时国统区新闻生态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土壤,报纸作为抗战舆论阵地也为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选取抗战时期桂林版《救亡日报》与《力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来探讨这两份优秀报纸的发展过程。
简介:抗战时期全国各界有识之士以不同方式宣传抗日,救亡图存。音乐家李劫夫先生除了创作了大量抗战歌曲,激励抗日士气外,还以漫画形式讴歌统一战线,激发全民抗战热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简介:浑河之流,有先烈的事迹流淌;沈南之巅,有英雄的旗帜高扬。素有沈阳南部桥头堡之称的苏家屯区,地处沈阳与辽阳、沈阳与抚顺、沈阳与本溪交会处,是沈阳抗日武装斗争的重要根据地。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抗日义勇军第21路军,高举抗战大旗,谱写了三打沈阳城、播撒革命星火的壮举,极大地提振了民族士气,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激励了沦陷区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勇气,在辽沈大地上谱写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壮丽篇章。
简介: <正> 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为了培养一大批优秀干部和指战员,于一九三六年六月一日在陕北瓦窑堡创建了“中国人民 抗日红军大学”。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日迁往延安,更名为“中国人民 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总校下设十二个分校,分布于全国各革命根据地。抗大七分校于一九四三年五月在甘肃省华 正>
简介:
简介: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许春草一生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幼年时代就反对洋人:成年以后,外国人每次侵略,越权事件,他总是带头发动群众予以痛击.……
简介:冀中是日军十分重视的“后方”,当地平原地形,对于乘火车、汽车行动的日军十分方便,对力量弱小、以游击战袭击敌人的抗日武装则非常不利。对此,冀中军民发挥了巨大的创造力,发明了种种神奇的战术,与日军展开殊死抗争。
简介: <正> 为纪念1月27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元月25日一大早,江苏省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40余名小记者,在老师带领下,打着团旗,肩挎照相机,手拿采访本,冒着严寒,奔向苏鲁边界运河支队 抗日纪念馆,在这里寻访 抗日英雄足迹,缅怀 抗日先烈。从徐州东上京福高速近一小时就到达苏鲁边界江庄镇,这里是著名的运河支队 抗日纪念地。 正>
简介:~~
简介:小孤山的惨败让日军下江“讨伐”部队视为莫大耻辱。指挥这场战斗的日军指挥官回营后切腹自杀。这路日军的最高指挥官声称:不消灭宝清板石河子沟里的五军,决不罢兵。自此,敌我在宝清地区的战斗高度紧张了。
文化内移与抗战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
浅论夏同龢爱国救亡思想轨迹的变迁
“得荃忘鱼”、渔父哲学与当代道德“救亡”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的历史重释
抗战时期回民的爱国救亡运动
洋务派救亡思想的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救亡日报》与《力报》发展过程的比较研究
浅谈1937年李劫夫的两幅救亡漫画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抗日义勇军第21路军活动纪略
抗大七分校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体育活动片断
抗日将领在安徽
老照片·抗日烽火
许春草的抗日
难忘冀中抗日烽火
抗日烽火激励后人
抗日先锋东征曲
抗日英雄李炮
"抗日战士"陈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