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CT征象与其临床病理特征间存在的关系。方法:选取研究对象80例,行螺旋CT检查,统计其检查结果,并分析CT征象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的关系。结果:不同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患者强化程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厚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远处转移患者强化程度、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厚度差异不大(P>0.05);不同浸润深度患者,肿瘤最大直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CT征象与临床病例特征存在关联性,通过CT检查能够准确判断进展期胃癌患者TNM分期、组织学类型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通过肿瘤最大直径可在一定程度上识别患者浸润深度,从而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胃癌CT征象进展期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肾脏透明细胞癌部分CT征象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胸部CT表现特征和凝血功能的特点,提高对COVID-19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成都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收治的89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资料、以及凝血功能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 结果:普通型COVID-19患者多累及肺外带(93.10%),以磨玻璃影(91.38%)为主;重型COVID-19患者多累及中外带(100%),以磨玻璃影为主(94.12%),伴较多亚实变(64.71%);危重型内、中、外带不同程度受累,伴较多实变及亚实变,小叶间隔明显增厚(90%)及纤维化(70%),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60%)及胸腔积液(50%)。危重型患者纤维蛋白(原)高于重型、普通型患者(8.4000±10.8989μg/ml vs 3.0333±1.4121 vs 2.8069±2.5653μg/ml, P=0.001);危重型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重型、普通型患者(3.5262±5.5756g/ml vs 0.9067±0.5775g/ml vs 0.8822±0.9205g/ml,P=0.001);危重型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重型、普通型患者(30.2385±12.6672s vs 30.2611±5.0694s vs 28.0655±3.4433s,P=0.016);危重型患者凝血酶时间长于重型、普通型患者(19.7385±16.7784s vs 14.6722±0.8252s vs 14.7586±0.8461s, P=0.035);不同临床分析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双肺均受累,普通型以外带为主,重型及危重型逐渐侵及中内带;各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磨玻璃影像,但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伴有不同程度的亚实变及实变,危重症患者常常合并小叶间隔及胸膜增厚、以及胸腔积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测定对COVID-19患者的临床分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CT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采用双源CT征象分析联合动态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90例临床体检或检查发现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研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结果分为良性肺结节(n=40)、恶性肺结节(n=50)两组均实施双源CT征象分析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分析CT灌注参数值、平扫CT值、增强扫描CT值、征象。结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为研究疾病,比较分析CT与传统X线的诊断价值。方法:2019年3月-2021年3月,有140例疑似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在本院就诊,依次完成传统X线检查、CT检查,获取检查结果后进行比较。结果:有临床综合诊断的阳性检出率大于CT、传统X线(P<0.05)。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应用CT检查,检查价值高于传统X线,值得推广。

  • 标签:慢阻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CT传统X线
  • 简介:摘要血肿增大是脑出血后的一种常见有害事件,可导致神经功能恶化和转归不良,早期发现高危患者有助于预防血肿增大并改善患者转归。虽然血肿增大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种影像学征象可能与血肿增大相关,例如斑点征、混合征、黑洞征、岛征等。文章主要从影像学角度对血肿增大的相关影像学预测因素进行了综述。

  • 标签:脑出血血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CT血管造影术磁共振成像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盘植入的经腹部超声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于丽水市人民医院进行定期产检的前置胎盘(PP)孕妇140例临床资料,以临床及病理结果为胎盘植入临床诊断“金标准”,评估经腹部超声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按胎盘植入诊断“金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75例,合并胎盘植入的PP孕妇)和对照组(65例,未合并胎盘植入的PP孕妇),比较两组超声征象差异。结果经腹部超声征象评分诊断的灵敏度为93.33%(70/75),特异度为93.84%(61/65),准确率为93.57%(131/140)。观察组胎盘增厚、胎盘后间隙消失、胎盘内回声不均匀、子宫浆膜层-膀胱交界面血管丰富、可见局灶性或广泛性胎盘实质内腔隙血流发生率分别为92.00%(69/75)、52.00%(39/75)、82.66%(62/75)、60.00%(45/75)、50.66%(38/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0%(21/65)、29.23%(19/65)、30.76%(20/65)、35.38%(23/65)、27.69%(18/65)(χ2=54.041、7.439、38.650、8.446、7.658,均P<0.05)。观察组超声征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Z=10.656,P<0.05)。结论对PP孕妇行经腹部超声检查可为合并胎盘植入的情况提供诊断信息,对临床诊断胎盘植入意义重大。

  • 标签:前置胎盘胎盘,侵入性超声检查,产前诊断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胃镜下观察,探讨消化性溃疡胃镜下局部表现与传统中医辨证的相互关系。方法:确诊16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传统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型,通过电子胃镜下观察胃黏膜改变、溃疡苔颜色、胃壁蠕动等镜下局部表现分析与中医传统辨证的关系。结果:不同证型胃镜下局部胃黏膜改变、溃疡苔颜色、胃壁蠕动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胃镜下局部表现征象与传统中医辨证分型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可作为中医四诊中望诊的补充扩展,提高对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疗效。

  • 标签: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胃镜征象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细胞内抗原1(T-cell intracellular antigen 1,TI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TIA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乳腺癌多层螺旋CT征象与TIA1甲基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有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TIA1表达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MethPrimer预测TIA1启动子区域发现存在cPG岛。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m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IA1甲基化状态,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肿块大小、形态、钙化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边缘,分析TIA1甲基化状态与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TIA1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0.50±0.12 vs 0.95±0.10,P=0.00),但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癌旁组织(64% vs 42%,χ2=4.86,P<0.05)。乳腺癌患者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肿块形态和有无钙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直径≥2 cm患者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肿块直径<2 cm患者(78.57% vs 45.45%,P<0.05),且淋巴结转移患者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79.17% vs 50.00%,P<0.05)。肿块边缘有毛刺的患者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无毛刺的患者(80.77% vs 45.83%,P<0.05)。结论乳腺癌CT显像与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之间存在相关性,这可为乳腺癌恶变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 标签:多层螺旋CT乳腺癌T细胞内抗原1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征象预测胎盘植入谱系疾病评分表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2名怀疑胎盘种植异常的孕妇资料。选取MRI征象及临床危险因素共9项内容制订MRI征象预测胎盘植入谱系疾病评分表并进行评分,计算各型胎盘植入的平均总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法进行组间比较,绘制ROC曲线计算各型胎盘植入的评分界值。结果102例孕妇中,非植入性35例,总分(2.94±1.28)分;粘连性28例,总分(5.54±1.75)分;植入性32例,总分(9.88±2.37)分;穿透性7例,总分(13.57±1.90)分。各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688,P<0.05)。ROC曲线显示,非植入性与粘连性胎盘植入间、粘连性胎盘植入与植入性胎盘植入间及植入性胎盘植入与穿透性胎盘植入间评分的平均界值分别为3.5分、7.5分及10.5分。结论MRI征象评分表对胎盘植入谱系疾病及胎盘植入深度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胎盘植入谱系疾病胎盘植入深度磁共振成像评分系统: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探讨肩关节后脱位的X线征象极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70例肩关节后脱位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研究组,同时将同期接收的70例肩关节后未脱位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进行X线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X线征象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边缘征、槽线征、灯泡征、肱骨头侧方后移、半月缺乏征等X线征象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肩关节后脱位X线征象临床意义
  • 简介:CT可以说是医生的眼睛,它可以发出类似于 X 光的射线,这些光线穿过人体后,投射在胶片上会因为人体组织密度不同,而显现出不同深浅的黑白颜色, 从而让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人体内部组织的具体状态。

  • 标签:
  • 简介:摘要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0.90×10-3 mm2/s及T2加权像(T2WI)低信号、瘤内分隔及瘤周侵犯征象四组相联合,对睾丸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最高。ADC值及囊变/坏死为鉴别非精原细胞瘤与精原细胞瘤、淋巴瘤的独立影响因素;ADC值及瘤内分隔为鉴别精原细胞瘤及淋巴瘤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睾丸肿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

  • 标签:
  • 作者:邢君马利军闫峥峥胡丽娜郭东强高晋南
  • 学科:医药卫生>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1年第10期
  • 机构: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同济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乳腺外科,太原 030032,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同济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胃肠外科,太原 030032,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同济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太原 030032,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同济山西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太原 030032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月经状态进行分层,探讨乳腺癌数字乳腺X线检查征象与不同分子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序贯收集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入住山西白求恩医院乳腺外科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95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估乳腺癌X线检查征象与其分子亚型的关联。结果在入组乳腺癌整体人群中,Luminal-B多表现为不规则肿块[比值比(OR)=0.409,95%可信区间(CI):0.230~0.725],而三阴性多表现为规则肿块(OR=6.439,95%CI:2.541~16.319),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多表现为致密型(OR=3.683,95%CI:1.848~7.343),三阴性乳腺癌钙化分布多数为簇状分布(OR=6.567,95%CI:2.528~17.063),钙化形态多为细小多形性(OR=5.832,95%CI:1.455~23.383)。根据月经状态进行分层,在绝经前患者中,三阴性更容易表现为形态规则(OR=4.533,95%CI:1.286~15.79),致密型腺体多数提示Her-2过表达型(OR=4.323,95%CI:1.641~11.390),三阴性乳腺癌钙化分布多数为簇状分布(OR=7.233,95%CI:1.912~27.372)。在绝经后患者中,绝经后患者:Luminal-B型多数为形态不规则(OR=0.283,95%CI:0.104~0.773),三阴性多数为形态规则(OR=13.959,95%CI:3.054~63.806),致密型腺体多数提示Her-2过表达型(OR=2.946,95%CI:1.073~8.092),三阴性多数表现为簇状分布(OR=5.573,95%CI:1.293~24.027)。结论乳腺癌某些X线检查征象可用于预测特定的亚型。

  • 标签:乳腺癌乳腺X线检查分子亚型病理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青年型颈椎病的X线征象特点及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于2019年2月-2021年2月开展研究,将70例青年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分析青年型颈椎病的X线征象特点及X线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青年型颈椎病采用X线诊断,检出生理曲度改变的比例高于其他征象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青年型颈椎病X线检查征象特点
  • 简介:摘要探讨胃间质瘤不同内镜超声征象与其危险分级间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镜中心行普通胃镜及内镜超声检查,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为胃间质瘤的89例患者资料,比较不同危险程度胃间质瘤内镜超声下特征。89例患者中,极低危险度63例、低危险度21例、中危险度5例,内镜超声下胃间质瘤直径、回声均匀性、溃疡、边界是否规则及囊性变在不同危险度胃间质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超声检查有助于不同危险度胃间质瘤的判断。

  • 标签:胃肿瘤腔内超声检查危险性评估间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征象预测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植入类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67例PPP伴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患者年龄21~48(31.85±5.12)岁,孕周28~38(32.37±2.47)周。根据不同类型PPP伴胎盘植入的临床及病理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粘连组(25例)、植入组(29例)和穿透组(13例)。对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征象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可能相关因素进行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并进一步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PPP植入类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子宫肌层中断/肌层内见胎盘信号、子宫局限性隆突/胎盘向外膨出、胎盘内异常血管、胎盘信号不均匀、子宫下部膨大且宫颈内口胎盘不规则以及膀胱子宫间隙低信号带不连续,为不同植入类型的可能相关因素(P值均<0.1)。其中,膀胱子宫间隙低信号带不连续[(X1,比值比(OR)20.25)]、子宫肌层中断/肌层内见胎盘信号(X2, OR 13.87)、子宫局限性隆突/胎盘向外膨出(X3, OR 6.16)]和子宫下部膨大且宫颈内口胎盘不规则(X4, OR 4.55),为不同类型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建立预测胎盘植入类型的回归模型为:logit(P)=C+3.01X1 +2.63X2+1.82X3+1.52X4(预测"植入"和"穿透"的常量C分别为1.08和5.54),该模型预测3种植入类型的准确率为71.64%,将粘连组与其他类型组相区分的准确率为85.07%。结论MRI征象对PPP伴胎盘植入类型的诊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临床术前评估胎盘植入类型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磁共振成像回归分析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综合、有效的股浅动脉支架再狭窄风险预测模型,在术前预测支架再狭窄的可能,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股浅动脉支架治疗的患者328例(共381条患肢)作为建模队列。以超声作为评价手段,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支架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按其权重赋值,建立支架再狭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并根据其最佳界值将评分模型分为支架再狭窄低危组和高危组。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项危险因素被纳入评分系统并建立支架再狭窄风险预测模型,钙化斑块、腘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40 cm/s、膝下流出道评分≥4分、踝臂指数<0.5、女性均赋值1分,患者合并脑梗死、慢性肾病、病变总长度15.0~24.9 cm均赋值2分,病变总长度≥25.0 cm赋值3分,模型最高计12分。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经ROC曲线验证,提示该评分体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75,95%CI=0.727~0.824,P<0.001]和拟合优度(χ2=4.921,P=0.766),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09。将评分模型进一步分为再狭窄低危组(0~5分)和再狭窄高危组(6~12分),其敏感性为68.1%,特异性为74.6%,准确性为72.7%。结论股浅动脉支架再狭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可在术前较准确地预测再狭窄的发生,为精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超声检查股浅动脉支架再狭窄预测模型风险评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