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TheCOMPASSexperimentatCERNisstartingdatatakinginsummer2001,TheCOMPASSoff-lineframework(CORAL)willusetheCERNConditionsDataBase(CDB)tohandletimedependentquantitieslikecalibrationconstantsanddatafromtheslowcontrolsystem.WedescribetheuseoftheCDBwithinCORALandthefullscaleperformancetestsontheCOMPASSComputingFarm(CCF),TheCDBhasbeeninterfacedtotheSCADAPVSSslowcontrolsystem.TocontinuouslytransferallthedatatotheCDBandmakethemavailabletotheusers,Wedescribethisinterface,afeasibilitystudyperformedusingmockdataandwepredicttheexpectedperformance.
简介:针对现行侦察手段对敌方海洋移动目标进行地理坐标的测量方法不多,测量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反舰巡航导弹搭载北斗卫星定位接收机(COMPASS)、合成孔径雷达(SAR)、脉冲多普勒雷达(PD)、高重频激光测距仪(HRLR)、激光测高仪(LHD)与数据传输系统(DCS),实现对敌海洋移动目标准确识别和精确定位的方法,介绍了侦察导弹的组成,说明了定位原理,给出了物理多站连续交会定位算法模型,进行了模拟测量数据解算和误差分析。通过仿真证明,本方法简单、实用,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可为海上远程精确打击体系提供高精度的目标位置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MPASS-CAT风险评估模型以及新建立的预测概率模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373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63例)和非VTE组(310例)。依据COMPASS-CAT评估模型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和危险度分级。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基于COMPASS-CAT模型纳入D-二聚体≥1.03 mg/L、血红蛋白<10 g/dl变量,构建新的COMPASS-CAT预测概率模型,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应用MedCalc软件比较ROC曲线差异,分析不同风险评估模型对预测NSCLC患者VTE风险的应用价值。结果全组患者VTE的发生率为16.9%(63/373)。VTE组患者的COMPASS-CAT评分为(6.37±3.40)分,高于非VTE组[(2.74 ±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TE组COMPAS-CAT评分≥7分、卡氏体力状态评分≤80分、心血管疾病合并症≥2种、中心静脉置管、高脂血症、血红蛋白<10 g/dl、D-二聚体≥1.03 mg/L、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的比例均高于非VT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1.03 mg/L、COMPAS-CAT评分≥7和血红蛋白<10 g/dl均为影响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COMPASS-CAT模型和新构建的COMPASS-CAT预测概率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5和0.804,与COMPASS-CAT模型比较,COMPASS-CAT预测概率模型的AUC增加0.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对于住院治疗的NSCLC患者,COMPASS-CAT风险评估模型对VTE发生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COMPASS-CAT模型纳入D-二聚体、血红蛋白变量构建新的预测概率模型可提高NSCLC患者VTE危险因素预测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采用抗凝策略人群中的心血管结局(COMPASS)”的中国亚组数据,分析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对稳定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COMPASS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国际多中心、随机、平行组设计的临床试验。本研究选取其中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中国31家医学中心的稳定性心血管病患者(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外周动脉疾病或两者同时存在)进行亚组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组、利伐沙班单用组及阿司匹林单用组。收集3组的年龄、性别等基线临床资料。患者于随机分配后第1、6个月以及此后每隔6个月于门诊或电话中接受随访。观察的主要疗效终点是心血管病死亡、心肌梗死及卒中的复合事件,主要安全性终点为修改的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标准大出血,评价临床净获益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算终点事件的年化发生率,并采用分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比较3组终点事件及临床净获益事件风险的差异。结果COMPASS研究中国亚组共纳入1 086例稳定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组366例,年龄(64.2±8.3)岁,男性293例(80.1%);利伐沙班单用组365例,年龄(63.8±9.0)岁,男性301例(82.5%);阿司匹林单用组355例,年龄(63.6±8.8)岁,男性282例(79.4%)。最终共1 081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9.5%,中位随访时间为575(413,673)d。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组主要疗效终点事件发生9次(1.5%/年),利伐沙班单用组发生21次(3.7%/年),阿司匹林单用组发生14次(2.5%/年);主要安全性终点3组分别为6次(1.0%/年)、9次(1.6%/年)及7次(1.2%/年);临床净获益事件3组分别为10次(1.7%/年)、22次(3.9%/年)、15次(2.7%/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事件在中国亚组中发生较少。结论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联用以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中国稳定性冠心病和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