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上,当山风吹得满山红叶摇曳成一片金黄,浓密紧固的夜色渐渐褪去,启明星还挂在泛着青黛色的夜空时,爷爷梅跛子就领着我上了路.……
简介:2003年东龙鲟业早期团队开始探索对野生鲟鳇鱼人工繁育种苗进行推广,并建立实验场尝试天然牧养,直到2011年,鲟鳇鱼天然牧养获得成功,于2012年团队正式成立抚远东龙鲟业有限公司,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鲟鳇鱼生态产业链,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2013年创立“东龙鲟”企业品牌,并在市场上迅速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14年组织开展对抚远黑龙江水域野生鲟鳇鱼种群生存状况调查,种群数量堪忧.2015年创立抚远市鲟鳇鱼保护协会,开始组织放流放生活动,全力拯救野生濒危物种鲟鳇鱼.2016年“东龙鲟”商标获黑龙江省著名商标荣誉称号,“东龙鲟”牌鱼子酱获得有机食品认证.2017年建立了高标准鱼子酱专用无菌加工厂,量化了影响鱼子酱品质的46项指标,真正达到了标准化生产.“东龙鲟”牌鱼子酱获得对外贸易资质,“东龙鲟”品牌被认定为“极具发展潜力品牌”,并在《品牌龙江》登载,公司被认定为“黑龙江省杰出品牌”企业,产品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
简介:首先采用饱和硫酸氨分步沉淀和SephadexG-200凝胶层析的方法,获得了非免疫状态下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Gray)和达氏鳇(HusodauricusGeorgi)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在此基础上使用木瓜蛋白酶水解对所获得的免疫球蛋白片段进行了酶解,并采用SDS-PAGE和Western-blot等方法分析了所获得的水解片段。结果显示,2种鲟鱼的免疫球蛋白均可被木瓜蛋白酶水解蛋白,通过SephadexG-100凝胶层析后均可得到两个完全分离的、均一的蛋白峰。SDS-PAGE检测两个水解片段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44KD和66KD,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66KD的片段可以在硝酸纤维素杂交膜上被各自的兔抗鲟IgM多克隆抗体所识别,而44KD片段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这表明,2种鲟科鱼类的木瓜蛋白酶水解特性相同,提示鲟科鱼类的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及生化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简介:在电子控温循环水系统中,研究不同水温(15℃、18℃、21℃、24℃和27℃)对56日龄的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小体鲟A.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4℃组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L)显著高于其它温度组(P<0.05),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W)差异不显著(P>0.05);在18~27℃范围内,体长绝对增长率(AGRL)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显著高于15℃组(P<0.05)。18~24℃组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AGRW)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在18~24℃范围内,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相对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最适生长温度为24℃。18℃组小体鲟幼鱼的SGRL显著高于其他温度(P<0.05),SGRW则差异不显著(P>0.05)。在15~27℃温度范围内,小体鲟幼鱼的AGRW升高后降低,其中18℃和24℃的SGRW分别为0.61g/d和0.64g/d,显著高于其他组。15℃组AGRL最低(1.6mm/d),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小体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范围为18~24℃,最适生长温度为18℃。在15~27℃范围内,21℃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SGRL、AGRL和体长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但27℃组存活率最低。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范围为15~24℃,最适生长水温为21℃。不同温度下,3种鲟幼鱼的肥满度变化不同,施氏鲟幼鱼的生长类型为强异速度生长,不同于小体鲟幼鱼与西伯利亚鲟幼鱼。在15~27℃范围内,3种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在早期生长培育时应选用不同的培育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