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类型的样品管同时采集同一受试对象的静脉血标本,并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检测总酸性磷酸酶和耐酒石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采血后低温分离血清ACPT和TrACP活性在1h内无明显变化,室温放置2.5h后活性下降约9%,离心后未及时吸出血清或全血静置2.5h再离心检测,ACP活性上升约20%。促凝胶可使ACP总活性明显上升,柠檬酸钠和氟化钠一草酸钾对ACP活性产生抑制,尤以后者更为显著。胆红素对ACP活性测定有明显的负干扰。结论:ACP活性易受多种试验条件的明显影响,应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 标签:试验条件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抗凝剂
  • 简介:利用992个微卫星标记检测了德国镜鲤(Cyprinuscarpio)F1代190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基因型检测,共组成51个连锁群,覆盖基因组总长度为5138.2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5.19cM;利用软件MapQTL6.0采用区间作图法对酸性磷酸酶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分析。研究结果共检测到9个与酸性磷酸酶有关的QTLs,分布于8个连锁群。其中LG24连锁群LOD值最大(5.37),位于LG24连锁群,最大的可解释表型变异为13.8%。通过BLAST与斑马鱼进行序列比对,找到了与斑马鱼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横跨膜蛋白50a、ADP核糖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家族b8同源的分子标记。本研究结果对鲤鱼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疾病调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镜鲤遗传图谱QTL酸性磷酸酶
  • 简介:酸性磷酸酶是水解酶类的一种,常见于许多动植物组织中。酸性磷酸酶的培养基是一些复杂的正磷酯类(其中包括酚酞磷酸类),酸性磷酸酶由于这些酯类而使磷酸盐基分解。酸性磷酸酶的适宜pH在4.5—6.0范围内,适宜温度为37℃。现在已知的酸性

  • 标签:酸性磷酸酶适宜温度水解酶类酒石酸盐动植物组织淀粉凝胶电泳
  • 简介:将金属盐法与光镜、电镜技术相结合,研究中华绒螯蟹精子形成过程中酸性磷酸酶分布的变化。研究表明,在精子形成的早期,酸性磷酸酶由细胞质中的内质网小泡上产生,随后出现在细胞核内、顶体囊膜上及顶体管内,并且反应产物逐渐由分布均匀的细密颗粒聚集成分布均匀的较大的颗粒:当精子成熟后酸性磷酸酶均匀分布在顶体管中,反应产物颗粒比较大,穿孔器部分发现有少量酸性磷酸酶分布。

  • 标签:生物化学精子发生酸性磷酸酶中华绒螯蟹
  • 简介:目的研究大鼠尺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建立模型,采用酸性磷酸酶法观测。结果大鼠尺神经的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纵向投射,主要到脊髓C6中段至T1中段胶状质,其横向投射则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内,主要位于胶状质内侧半的外侧1/2-3/4区域。结论尺神经投射居内,桡神经投射居外。

  • 标签:脊髓胶状质尺神经酸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酸性磷酸酶联合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经穿刺活检及手术取得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PCa)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将同期60例确诊为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MRI检查,在MRI上测量前列腺径线并计算前列腺体积,参考PSA密度公式计算PAP密度(PAPD),PAPD=PAP/前列腺体积,比较两组的PAP、PAPD、PSA、前列腺体积,PAP、PSA、MRI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PAP、PAPD、PSA、前列腺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P联合MRI的准确数、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PSA联合MRI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P与PSA相比对PCa的诊断效果一般,而用PSA联合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果较好,能显著提升PCa的诊断率,临床应优先选择检测PSA和MRI。

  • 标签:前列腺癌(PC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诊断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碱性磷酸(ALP)的活性水平在死胎孕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法测定100例正常孕妇晚孕血清中ALP的活性水平和100例妊娠至晚孕死胎孕妇血清中ALP的活性水平。结果正常孕妇组血清中ALP明显高于死胎孕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LP是孕期妇女很好的监测指标,检测血清ALP在正常孕妇中的活性水平,可以为妇女和胎儿的优生优育起到积极的临床作用,也是动态监测胎儿宫内发育情况的良好指标。

  • 标签:孕妇碱性磷酸酶死胎
  • 简介:摘要:是一种催化特定反应的蛋白质分子,在物质的分解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土壤中,磷元素是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但是很多有机磷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需要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出各种,将土壤中植物无法吸收的大量磷酸酯或磷酸酐水解为能够溶于水的无机磷,供植物吸收。于是,测定土壤中各种活性已经成为土壤肥力的一种指标,在实际测定过程中,不同的缓冲液PH值对磷酸活性的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更直观,更准确的测定磷酸活性,在实验测量中应优先选取与土壤样本PH相一致的缓冲液进行培养。

  • 标签:农家肥磷酸酶活性不同缓冲溶液
  • 简介:经细胞核膜NTPase的活性变化调节mRNA的特异转运,  2 核被膜结构、核苷三磷酸(NTPase)及成熟mRNA的出核转运,核被膜核苷三磷酸(NTPase)包括大鼠肝细胞核膜NTPase、骨骼肌细胞核膜钙依赖性NTPase、大鼠心肌细胞核膜镁离子依赖性NTPase等多种报道形式

  • 标签:核膜核苷三磷酸酶膜核苷三磷酸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静磁场加载对成骨细胞ALP活性的影响,探索磁力正畸的最佳磁场强度,为临床合理应用静磁场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静磁场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分别在0mT、8mT、50mT和160mT的磁场强度下给予24h、48h和72h的静磁场加载,利用IFCC法检测静磁场加载后成骨细胞ALP活性的变化。结果:8mT、50mT和160mT的静磁场作用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成骨细胞碱性磷酸活性增加,其中以50mT组的碱性磷酸活性增加最多。结论:静磁场可以增加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活性,促进成骨细胞成骨;不同强度的静磁场的促成骨作用不同,50mT的静磁场有更好的促成骨作用,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选择静磁场的强度。

  • 标签:静磁场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低磷酸血症(HPP)是由编码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TNSALP)的基因变异导致功能缺失引起的。HPP的症状、体征和并发症非常多变,包括骨骼低矿化、钙和磷酸盐代谢障碍、反复发生的骨折、疼痛、活动受限、牙齿过早脱落、生长发育迟缓和癫痫等。针对HPP有不同的治疗尝试,Asfotase alfa是一种骨靶向重组TNSALP,能够显著降低围生期和婴儿HPP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同时可改善生长发育、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这种替代疗法耐受性良好,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中度。现就近年来对该疾病的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低磷酸酶血症酶替代治疗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活性在血液病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鉴别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某院住院部收治的血液科患者180例,再选取同期体检合格者40例,分别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活性检验,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正常者男性NAP阳性百分率、积分分别为34.80、(47.10±23.75)分,女性则为30.15%、(48.80±20.58)分,差异不显著(P>0.05);AML、CML、PNH、MDS-RA其NAP积分均低于正常者,差异显著(P<0.05),骨髓增殖性疾病、AA、CLL均高于正常者,差异显著(P<0.05),缺铁性贫血与正常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活性在血液病鉴别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受个体病情、治疗情况影响较大,可作为初步诊断与疗效评价指标。

  • 标签:中性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血液病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钙凋磷酸和钙蛋白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钙凋磷酸和钙蛋白活性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可以导致皮层钙凋磷酸和钙蛋白活性增加,洛伐他汀可降低皮层钙凋磷酸和钙蛋白活性。结论洛伐他汀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这两种活性有关。

  • 标签:洛伐他汀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钙凋磷酸酶钙蛋白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检验的诊断意义。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结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的临床检验结果对细菌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鉴别、妇科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于除了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以外的其他脑膜炎患者的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检验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染色的实验条件。方法用40%、60%、80%的丙酮-枸缘酸固定液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染色固定条件进行测定。同时用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pH9.4—9.6)缓冲液、巴比妥(pH9.2)缓冲液、Tris(pH9.2)缓冲液配制的基质液分别在10、15、20分钟的染色条件进行测定。结果是选择60%的丙酮-枸缘酸固定30秒染色结果最好。三种不同的缓冲液和三个不同的孵育时间的染色结果经多因素方差分析,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最佳染色条件为60%的丙酮-枸缘酸固定30秒,用Tris(pH9.2)缓冲液配制的基质液,孵育时间为15分钟。本方法帮助鉴别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类白血病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 标签: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白血病类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孕妇妊娠晚期(37周-39周)血清碱性磷酸(ALP)增高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正常晚期妊娠孕妇(37周-39周),对照组为未孕女性(血糖、血脂、肝功能等生化指标均正常,无既往肝肾疾病、无高血压及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碱性磷酸检测采用动力学比色法。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采用SPSSV19.0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孕妇组(168.93±51.423U/L)的血清ALP明显高于对照组(73.42±16.485U/L),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孕妇妊娠晚期(37周-39周)血清碱性磷酸(ALP)明显升高,并高于正常参考范围(35-100U/L);检测并确定不同周期孕妇的参考区间,为规避医疗风险,尤其对优生优育起到良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孕妇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7年8月-2008年11月,大杨树地区小儿佝偻病进行骨性磷酸检测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地区2007年8月-2008年11月大杨树小儿佝偻病26例,应用GLAMOUR2000RandomAccessClinicalAnalyzer对患儿进行骨性磷酸检测,并对所有病例进行手腕关节X线检查。结果26例中小儿碱性磷酸阳性率占69%,其中0—1岁阳性率最高。结论碱性磷酸(BALP)方法简单对小儿佝偻病有早期诊断及预防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小儿骨性磷酸酶佝偻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