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退行尖瓣关闭不全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及并发症率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11日-2020年12月11日收治的退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20例,回顾分析以上20例病例术前以及术后临床资料,分析尖瓣成形术的效果及并发症率。结果:术后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5.00(1/20),延迟心脏压塞1例5.00(1/20),窦性心动过缓1例5.00(1/20),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结论:在退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治疗过程中,尖瓣成形术的效果较好并且并发症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成形术效果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心房功能尖瓣(AF-MR)是功能尖瓣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率高,临床预后差。AF-MR的发病机制与尖瓣环扩张、房源叶牵拉、尖瓣后叶运动障碍、尖瓣环收缩障碍、尖瓣叶适应增生不足或过度增生、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及左房压升高有关。AF-MR患者临床上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长程持续房颤、非尖瓣心脏手术病史、起搏器置入病史等。AF-MR在超声心动图上多表现为中心性尖瓣,常伴有心房扩大、舒张功能不全等继发改变。药物、导管消融、外科修补及经皮介入治疗是AF-MR潜在的治疗方式。目前临床医生对这一特殊的尖瓣认识不足,本文对这类功能尖瓣的流行病学情况、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超声心动图特点、预后、潜在的治疗策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

  • 标签:心房颤动二尖瓣反流导管消融术二尖瓣瓣环成形术经皮导管二尖瓣环成形术
  • 简介:摘要尖瓣(MR)是常见的瓣膜心脏病,其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增加,严重的MR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率。除了优化药物外,传统外科手术是治疗MR的主要手段,近年来,MR的介入治疗技术蓬勃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该文将对经导管尖瓣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 标签:二尖瓣闭锁不全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缺血性尖瓣(IMR)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0例。根据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的尖瓣情况将其分为两组:IMR组(108例)和非IMR组(2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心肌梗死相关指标、血检结果、治疗及院内死亡情况。结果3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IMR共108例,IMR发生率为30%。IMR组患者年龄为(65.37±10.42)岁,大于非IMR组的(56.35±10.2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IMR组比较,IMR组Killip分级≥3级、三支病变、梗死位置在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9.26%比1.98%,39.81%比21.03%,45.37%比25.00%),但行血运重建患者比例较低(60.19%比86.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IMR组比较,IMR组左房内径(LA)、左室舒末内径(LVDD)、室壁运动计分(WMSI评分)、心率、尖瓣流程度(中-重度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偏高,分别为(42.01±5.43)mm比(36.54±3.54)mm,(58.01±5.34)mm比(51.03±4.02)mm,(2.62±0.42)分比(2.13±0.35)分,(75.60±11.24)次/min比(69.30±10.23)次/min,9.26%比1.98%,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B型尿钠肽(BNP)峰值、血红蛋白(HB)最低值分别为(1077.42±103.52)pg/ml比(358.48±57.32)pg/ml,(115.23±12.44)g/L比(123.01±13.51)g/L,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院内死亡所占比例分别为27.78%比57.14%,78.70%比88.10%,63.89%比75.00%,4.63%比1.19%,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梗死位置在前壁、LVDD增大、心率增高、未行PCI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IM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梗死位置、LVDD、心率、PCI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IMR的相关因素,明确急性心肌梗死并发IMR的相关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有效的干预和救治,以期减少重要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心肌梗死二尖瓣反流缺血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尖瓣关闭不全患儿70例,均行尖瓣成形术治疗。回顾总结其手术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70例尖瓣关闭不全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无患儿死亡。术后住院期间院内死亡率为4.3%(3/70)。其余67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5/67),经对症治疗后均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6~60个月,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术后末次随访时尖瓣流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1例因术后1年尖瓣发生重度再次行尖瓣成形术,1例因术后18个月出现机械溶血再次行交界成形术。失访3例。结论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尖瓣关闭不全可改善尖瓣症状,并发症少。

  • 标签:二尖瓣成形术关闭不全
  • 简介:摘要尖瓣环分离(MAD)是一种尖瓣环的结构异常,表现为尖瓣后叶附着点从左心室后侧壁顶部移位至左心房。MAD可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并与室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密切相关。该文就MAD的研究现状做一概述,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二尖瓣脱垂二尖瓣环分离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生物衰败患者采用J-Valve瓣膜行尖瓣手术的经验和早期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采用J-Valve瓣膜行尖瓣手术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0±11.6)岁。既往手术置换HancockⅡ瓣膜17例,Edwards SAV瓣膜7例,Edwards Perimount瓣膜3例,佰仁思瓣膜1例,Mosaic瓣膜1例。瓣膜型号25号8例,27号17例,29号4例。手术于杂交手术室完成,在X线透视和TEE监测下经左侧肋间和心尖,将反向安装的J-Valve瓣膜在导丝的引导下置入尖瓣生物内。结果1例患者因介入瓣膜移位,紧急转正中开胸,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经右心房及房间隔切口复位。28例完成经心尖手术,死亡1例,手术操作成功率96.6%(28/29)。尖瓣平均跨压差(7.6±2.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随访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J-Valve介入瓣膜在生物衰败损毁的患者中行尖瓣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即使患者在前次手术置换的是小号生物,仍可取得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 标签: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行微创胸腔镜辅助下尖瓣成形术的56例尖瓣脱垂患者资料,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45±14)岁。结果显示,所有尖瓣成形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手术中转正中开胸,体外循环时间(207±5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4±59) min,手术时间(374±90) min;术中出血量(690±268) ml,5例(8.9%)患者需要术中输血;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19±9) h,24 h胸腔引流量(460±247) ml,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25±6) h,总住院时间(13±4) d。胸腔镜辅助下尖瓣成形术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围手术期效果满意。

  • 标签:二尖瓣脱垂二尖瓣瓣膜成形术胸腔镜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肺静脉隔离(PVI)联合经皮球囊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尖瓣狭窄伴长程持续心房颤动(LSPAF)的有效及安全。方法入选2012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PVI联合PBMV治疗的风湿尖瓣狭窄伴LSPAF的患者11例,其中男2例,年龄(58.2±10.0)岁,在三维电解剖系统(Carto)指导下完成PVI,以达到全部肺静脉-心房间电隔离为消融终点,然后采用球囊(Inoue)实施PBMV。比较手术前后尖瓣口面积、左心房内径、射血分数等指标,出院后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患者症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PVI+PBMV手术,手术时间(189±29)min和X线曝光时间(30±10)min,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相比,术后早期超声心动图显示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加[(2.13±0.13)cm2对(1.19±0.13)cm2,P<0.001],未发现中重度尖瓣。在15~72个月(中位56个月)随访中,4例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复发,其中2例接受再次消融,1例在次手术后再次复发;2例拒绝再次消融。在1~2次房颤消融术后,11例患者中8例未复发房颤。结论对于风湿尖瓣狭窄伴LSPAF患者,PVI联合PBMV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多数患者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肺静脉隔离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湿尖瓣狭窄患者术后护理策略及疗效。方法:将36例风湿尖瓣狭窄患者。观察护理前后疗效。结果:护理后心功能等级、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肺动脉高压临床分级均显著更优,P<0.05。无并发症产生。结论:风湿尖瓣狭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好。

  • 标签: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护理策略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尖瓣瓣膜成形术(MVP)治疗中重度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确诊中重度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共71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临床研究,患者均在2019年1月~2021年3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尖瓣瓣膜成形术(MVP)治疗。经收集患者临床手术治疗及预后随访资料后,分析MVP术式治疗MR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结果:(1)临床效果:患者MVP术式治疗1年后复查所得心腔内径(LAD、LVEDD)、肺动脉内径(MPA)指标数据均降低,射血分数(FVEF)指标数据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预后:患者术后1年时心功能NYHA分级中Ⅰ级患者占比提升,Ⅳ级患者占比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0.05。(3)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8%。结论:尖瓣瓣膜成形术(MVP)治疗中重度尖瓣关闭不全(MR)效果显著,可在积极改善患者尖瓣流程度后,积极改善心功能,为其临床安全预后的实现提供基础。

  • 标签:二尖瓣瓣膜成形术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疗效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尖瓣置换加三成形术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体外循环下行有尖瓣置换加三成形术或包含尖瓣置换加三成形术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循环、呼吸系统进行密切监测,精细化液体管理、加强引流管护理、注重术后抗凝观察等,观察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ICU积极治疗和护理后,59例患者最后顺利转回病房继续康复治疗。本研究其中一例病情稳定后转至下级医院继续康复治疗。结论:对尖瓣置换加三成形术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护理
  • 简介:【摘要】 目前外科开胸换手术中使用的多为生物,随着时间的流逝,生物衰败不可避免。经导管“”技术已成为治疗外科生物衰败的有效手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再次手术的比例明显升高。次开胸手术通常面临着比第一次手术更大难度和风险,病死率明显上升,而“”技术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创伤面积,病人恢复期缩短。本文针对1 例经心尖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 标签:瓣中瓣生物瓣置换术后经导管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16+单核细胞对中重度慢性缺血性尖瓣关闭不全(IMR)患者尖瓣成形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多中心因中重度IMR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200例,随访3年,根据随访结局分为死亡组(26例)和生存组(174例)。分别于术前(T0)、术后1 d(T1)、3 d(T2)和7 d(T3)检测患者外周血CD16+单核细胞比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CD16+单核细胞比例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D16+单核细胞比例预测患者术后死亡的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CD16+单核细胞高比例组和低比例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和MACE未发生率。结果死亡组患者的年龄、hs-CRP水平、尖瓣环扩张比例和T0~T3时CD16+单核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生存组,而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低于生存组(均为P<0.05);hs-CRP升高、LVEF降低和CD16+单核细胞比例(T0)升高同为患者全因死亡和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CD16+单核细胞比例(T0)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P=0.825,P=0.001),而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P=-0.802,P=0.001);CD16+单核细胞比例(T0)预测患者术后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1.47%,CD16+单核细胞高比例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和MACE未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低比例组(均为P<0.05)。结论术前CD16+单核细胞比例升高是中重度IMR患者全因死亡和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作为其尖瓣成形术后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CD16+单核细胞二尖瓣闭锁不全二尖瓣瓣膜成形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保留全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治疗的患者80名,对照组(40例)传统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优质护理,观察心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恢复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保留全瓣二尖瓣置换术优质护理服务效果
  • 简介:摘要中、重度三(TR)是一常见瓣膜病,以继发性(功能)TR常见,原发性(器质)少见。继发性(功能)TR通常继发于左侧心脏瓣膜病或心肌疾病,合并中、重度TR与病死率增加独立相关。传统观点认为功能TR一般只需以利尿剂为主的药物治疗。然而最近证据显示,长时间慢性TR引起的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可以导致不可逆的右心室心肌损伤,而成功的三修复或置换可减少死亡。然临床实践中由于单纯三手术死亡率高,开展并不普遍。近年来经导管三修复术和置换术问世,尽管仍处于“婴儿”状态,但初步证明可行,近期效果良好,需大样本设计良好的临床试验证明其长期安全及有效。期待经导管治疗为三这个“被遗忘的瓣膜”病变的治疗带来希望。

  • 标签:瓣膜性心脏病三尖瓣三尖瓣闭锁不全经导管三尖瓣修复经导管三尖瓣置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