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创面修复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共162例202眼,在翼状胬肉切除的基础上,分别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A组)82例101眼,生物羊膜移植(B组)80例101眼。比较两组的手术前后视力变化、创面愈合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屈光度均显著改善(P〈0.05),而术后两组视力、屈光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A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随访6个月,A组复发率为4.0%,显著低于B组11.9%(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创面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生物羊膜移植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创面修复及复发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6月-2018年6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0例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研究;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人数均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在接受翼状胬肉切术的同时,对照组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参考组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状况、复发状况以及床面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与屈光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各时点两组患者的视力与屈光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并发症率以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有利于患者创片上皮修复,并能够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角膜上皮损伤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上皮功能与完整性被破坏,导致角膜上皮细胞层部分或全层缺失。干眼是角膜上皮损伤的常见原因,也是角膜上皮损伤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主要原因。我国研究者强调泪膜稳定性的改变是干眼发病的核心机制,这也提示我们改善泪膜稳定性在干眼及其相关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中的重要性。目前临床上应用眼表润滑剂补充泪液中水液、黏蛋白、脂质等成分,同时应用抗炎药物以提高泪膜稳定性。当眼表微环境存在异常或损伤时,其角膜上皮损伤位点积聚的生长因子满足不了损伤快速修复的需要,需要及时局部补充外源性生长因子,促进损伤愈合。本文从眼表润滑剂、抗炎治疗、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几个方面就干眼相关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进行综述。

  • 标签:干眼角膜上皮损伤泪膜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角膜上皮厚度变化与角膜像差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接受SMILE或FS-LASIK的近视眼散光患者59例(118只眼),其中男性27例,女性32例,年龄(25.64±5.57)岁。根据接受的手术分为两组,SMILE组34例(68只眼),FS-LASIK组25例(50只眼)。各组患者按等效球镜度数是否≥-6.00 D分为中低度及高度患者。傅立叶域相干光层析成像仪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角膜上皮厚度。将角膜中央直径5 mm范围分为9个区域测量上皮厚度,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上皮厚度变化值与中央角膜厚度减少量、切削比及角膜像差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组间数据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中的中低度和高度患者年龄以及屈光状态、9个区域角膜上皮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FS-LASIK组中低度患者9个区域角膜上皮增厚量与SMIL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组高度患者在上方(t=2.670)、鼻上(t=2.506)和鼻侧(t=2.831)区角膜上皮厚度增加量[(4.2±3.2)、(3.4±2.7)、(3.7±2.5)μm]较SMILE组[(2.2±2.2)、(1.6±2.5)、(1.7±2.6)μm]大(P<0.05)。术后3个月时,FS-LASIK组中低度患者在上方区角膜上皮为厚度增加量(2.4±2.9)μm,较SMILE组(0.7±2.1)μm大(t=2.703,P=0.009),FS-LASIK组高度患者在中央(t=2.660)、上方(t=3.229)、鼻侧(t=2.420)、鼻下(t=2.651)、颞下(t=2.153)及颞上(t=2.281)区角膜上皮厚度增加量[(6.7±2.6)、(5.0±2.1)、(3.9±1.9)、(4.8±1.8)、(7.5±2.5)、(6.4±2.7)μm]较SMILE组[(4.7±2.9)、(2.9±2.5)、(2.4±2.4)、(3.3±2.2)、(6.0±2.4)、(4.8±2.4)μm]大(P<0.05)。术后6个月时,FS-LASIK组中低度患者在上方(t=3.340)及鼻侧(t=1.952)区角膜上皮厚度增加量[(1.9±2.6)、(1.2±1.8)μm]较SMILE[(0.1±2.3)、(0.1±2.3)μm]大(P<0.05),FS-LASIK组高度患者在上方(t=2.332)及鼻下(t=2.172)区角膜上皮厚度增加量[(4.1±1.9)、(4.5±1.7)μm]较SMILE[(2.6±2.7)、(3.1±2.8)μm]大(P<0.05)。SMILE组中低度和高度患者透镜中央厚度[(101.53±17.17)、(134.13±11.34)μm]均明显大于FS-LASIK激光切削深度[(71.19±12.54)、(116.96±10.39)μm](P<0.05)。SMILE组与FS-LASIK组术后1、3、6个月时平均角膜上皮厚度增加量均与中央角膜厚度减少量及切削比呈正相关(P<0.01)。术后1、3、6个月时SMILE组总高阶像差(0.81±0.26、0.79±0.28、0.81±0.31)、球差(0.50±0.21、0.48±0.20、0.52±0.23)均低于FS-LASIK组总高阶像差(0.97±0.34、0.97±0.33、0.93±0.32)、球差(0.72±0.25、0.66±0.30、0.71±0.25),SMILE组与FS-LASIK组角膜像差增加量与平均角膜上皮厚度增加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SMILE术后角膜上皮厚度增加小于FS-LASIK,且各区域角膜上皮厚度增加的均一性好于FS-LASIK。SMILE术后球差小于FS-LASIK可能与之相关。(中华眼科杂志,2020,56:93-102)

  • 标签:角膜外科手术,激光激光,飞秒角膜上皮厚度角膜像差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背景:研究发现甲壳素是一种比较好的生物材料,但关于甲壳素载角膜上皮细胞混合膜修复角膜上皮损伤的研究不多。目的:观察载角膜上皮细胞甲壳素曲率混合膜对兔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取1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左眼角膜上皮损伤模型,随机分2组,实验组于角膜上皮损伤处植入载角膜上皮细胞甲壳素曲率混合膜,对照组植入甲壳素曲率混合膜。植入后1,3,7d,观察角膜上皮损伤面积、眼角膜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结果与结论:①角膜上皮损伤面积:实验组植入后1,3d的角膜损伤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植入后7d的角膜损伤均全完愈合;②眼角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植入后7d,实验组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层连接紧密,有6层左右上皮细胞层,修复完整,结构整齐,最外层平整光滑;对照组角膜上皮层也和基质层连接紧密,有6层左右上皮细胞层,修复完整,但上皮层层次紊乱,最外层表面不平整;③眼角膜超微结构:植入后7d,实验组角膜上皮细胞细胞为六边形,排列较紧密,细胞表面平整;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也为六边形,表面不平整,细胞之间有间隙;④结果表明:载角膜上皮细胞甲壳素曲率混合膜可促进大白兔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

  • 标签:上皮.角膜多糖类组织工程生物材料材料相容性甲壳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角膜穿通伤早期兔眼角膜上皮基底膜(EBM)的修复和再生过程。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建模后1、3、5、7、14、21和30 d组,每组6只,均取右眼建模作为实验眼。另取6只未经任何处理的新西兰白兔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2.0 mm环钻建立兔角膜环钻穿通伤模型。建模后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Image J软件测定角膜荧光素着色面积评估上皮愈合情况,Fantes分级量表评估角膜混浊程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角膜上皮和基质修复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EBM再生情况。结果兔角膜穿通伤后各组角膜荧光素染色面积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 398.88,P<0.01),其中建模后1、3、5、7和14 d组角膜上皮荧光素着色面积分别为(4.00±0.10)、(3.11±0.10)、(2.00±0.06)、(0.90±0.04)和(0.67±0.03)mm2,角膜上皮荧光素着色面积逐渐缩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建模后21 d和30 d组均未见角膜上皮荧光素着色。建模后1、3、5、7、14、21和30 d组角膜混浊程度评分分别为3.44±0.53、0.67±0.25、1.33±0.50、2.11±0.60、2.44±0.53、3.22±0.44和3.78±0.44,建模后1~5 d角膜混浊评分下降,建模后5~30 d角膜混浊评分逐渐升高,各组角膜混浊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182,P<0.01)。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角膜伤口区开始由纤维斑块填充,建模后3 d组单层上皮覆盖,建模后5 d组大量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填充,建模后21 d及30 d组前部基质中胶原纤维排列紧密。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伤口区由肌成纤维细胞及不规则胶原纤维填充,建模后21 d角膜基质开始重塑,EBM于建模后21 d和30 d开始不完全再生。结论兔角膜穿通伤后角膜纤维化启动并逐渐加重,EBM不完全再生。

  • 标签:上皮基底膜角膜损伤修复穿通伤
  • 简介:摘要基底膜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外基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组织中。自19世纪基底膜被发现以来,人们逐渐认识了其结构和功能。角膜上皮基底膜(EBM)通过限制活化的纤维化因子,参与调控角膜瘢痕形成。角膜损伤后,角膜瘢痕的形成和持续时间由角膜EBM的损伤程度及再生速度决定。角膜上皮及基质共同参与了角膜EBM的再生。角膜上皮的迅速再生有利于初始基底膜的组装。正常的角膜基质细胞为初始基底膜提供其余组装成分。规则的角膜基质表面有利于基底膜连续再生和基质细胞定位提供EBM成分。本文从对基底膜的认识发展、角膜EBM的成分与功能、角膜EBM再生与角膜基质重塑的关系、EBM再生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治疗方法几个方面就角膜上皮和基质对角膜EBM再生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基底膜角膜上皮角膜基质上皮基底膜损伤修复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泡沫辅料联合芝麻油膏在下肢静脉溃疡创面生长中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90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各30例,对照组1使用泡沫辅料进行干预,对照组2使用芝麻油膏涂加油纱外敷料纱布固定,观察组使用泡沫辅料联合芝麻油膏进行干预,分析创面生长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面积更小,不良反应更低,P<0.05。结论:下肢静脉溃疡使用泡沫辅料联合芝麻油膏治疗后,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以及创面的生长,值得推广。

  • 标签:泡沫敷料芝麻油膏下肢静脉溃疡创面愈合率
  • 简介:2012—2013年,我科利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23例角膜上皮病变的患者,改善了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1一般资料收集一年来角膜上皮病变的患者共23例27眼,男9例,女13例;年龄45~89岁,平均年龄67岁。右眼16例,左眼11例。其中大疱性角膜病变18例,发生于抗青光眼术后8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7例,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后3例:化学性眼外伤2例;无菌性角膜溃疡3例。视力:无光感2例,光感2例,眼前手动3例,眼前指数5例,0.01~0.17例,0.1~0.86例。全部患者的角膜上皮病变均经过1~2周积极的药物治疗,包括多种促进角膜上皮生长、修复,抗生素、抗病毒滴眼液或眼膏,症状均未缓解,伴有不同程度的角膜刺激症状,例如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眼睑痉挛等。经过治疗后仍不缓解者,为持续性角膜上皮病变,纳入本组临床观察研究。经过详细的检查,所以患者的眼压都在正常范围,除角膜上皮病变外,均不存存需要同时治疗的其枘眼病。

  • 标签: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角膜上皮病变药物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角膜刺激症状抗青光眼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负压吸引技术在烧伤创面的运用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选取烧伤患者64例,烧伤面积在15%以下的有57例,烧伤面积在15-30%的有6人,烧伤面积在30%以上的有1人。对所有患者采取负压吸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和渗液,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64例患者中有59例患者在9d的引流之后,进行植皮或者是皮瓣移植手术成功;另外5例患者经过两次引流之后长出新鲜肉芽,后经植皮术后创面愈合。结论负压吸引技术在烧伤创面中应用能有效将创面坏死组织清除,促进创面愈合,是目前烧伤创面处理中较为先进的技术。

  • 标签:负压吸引烧伤创面愈合
  • 简介:目的:观察角膜接触镜对大范围角膜上皮脱落的疗效。方法:收集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眼科201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大范围角膜上皮脱落的患者(36例)数据,对佩戴角膜接触镜后的患者上皮愈合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结果:佩戴角膜接触镜后患者眼痛、异物感症状立即缓解,连续配戴角膜接触镜5~7d后,其中28例患者角膜上皮完全修复,8例摘镜后继续使用1~2d眼液、眼膏后角膜上皮完全修复;对36例患者随访3~6月均未出现角膜上皮再次脱落。结论:在使用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上皮脱落时,患者所受痛苦少、治疗操作方便、费用低,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角膜接触镜角膜上皮脱落疗效
  • 简介:清创是把一个污染的创口转化为“无菌”的创口,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步骤,及时正确的闭合创面是预防手和前臂开放性损伤感染的有效措施。如创面不及时闭合,必将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渗出、水肿、粘连直至僵硬而影响手及前臂功能,所以把早期闭合创面作为治疗手和前臂开放性损伤的原则之一。

  • 标签:手部创面开放性损伤修复防止感染前臂功能不同程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面修复具有其内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呈现复杂的网络调控性,但这些内容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中未能详尽或不系统。因此,不从事创面修复研究的临床医师难以全面理解创面修复机制及其与临床进程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创面修复相关机制的理解,归纳了与临床实践相关的创面修复的序贯性、局域性、时限性特征,为创面修复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伤口愈合机制规律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膊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瓣成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Lasek治疗的24例(46眼)手术后1,4,7天,1,2,4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角膜上皮瓣观察。结果22例(44眼)角膜上皮瓣成活,视力恢复达术前最佳矫正水平,成活率占95.65%。未成活两例(2例)其中1例(1眼)为上皮瓣破裂,1例(1跟)为上皮瓣丢失,占未成活率4.4%。结论Lasek术后角膜上皮瓣成活与否,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也决定了Lasek的临床疗效,其中术前麻醉剂使用不当,角膜瓣制作时阔过长,粗暴,使上皮瓣边缘不整.瓣破碎,对位不良。角膜瓣制作过大,术中术后患者不合作等是其主要原因。

  • 标签:Lased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成活率
  • 作者:闫春晓亓晓琳王妙霖张立军
  • 学科:医药卫生>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2022年第10期
  • 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大连市眼科医院,大连 11603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济南250021
  • 简介:摘要1例24岁双眼夜间视力下降2年男性患者,5年前行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治疗双眼近视眼,过敏性结膜炎病史3年,临床经检查诊断为双眼圆锥角膜。行双眼经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术后随访6个月,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显示核黄素与纤维氨基交联成功,圆锥角膜无进展。针对角膜屈光手术候选患者群体,临床应高度重视圆锥角膜的早期全面筛查,以提高角膜屈光手术的长期安全性。

  • 标签:圆锥角膜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激光,准分子胶原交联试剂上皮,角膜显微镜检查,共焦
  • 简介:干细胞治疗作为生物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近10余年来在烧伤领域的应用已显示出诱人的前景。国内将干细胞治疗作为进一步提高烧伤创面修复质量的重要方法,已经在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和减少瘢痕发生率、促进汗腺与毛囊再生及组织工程皮肤构建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 标签:烧伤干细胞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微小RNA(microRNA)在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角膜伤口愈合涉及复杂的级联反应,伴随着细胞死亡、增生、迁移、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分布在角膜不同层次的microRNA异常表达调节细胞/生长因子及下游通路,多种microRNA同时调控多条信号通路形成复杂而精确的微调基因调控网络参与角膜损伤愈合的各个级联过程,同时,因为其表达的改变导致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以及血管生成,也提示microRNA对角膜病理性修复的重要作用。(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46-250)

  • 标签:微小RNA角膜损伤损伤修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