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上部手术路径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64-2004年经手术治疗的803例上部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手术341例,经胸或胸腹联合路径462例.结果经腹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170min,术中平均输血量200ml;经胸或胸腹联合入路组则分别为220min和65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经腹入路组切缘残留发生率5.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而经胸或胸腹联合入路组则分别为6.7%和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住院时间经腹入路组(平均21.0d)明显短于经胸或胸腹联合入路组(平均26.6d,P<0.05).结论上部切除术手术路径的选择应依据肿瘤的具体情况而定,经腹路径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

  • 标签:胃肿瘤上部外科手术手术路径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上部的根治性手术路径的选择。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上部患者45例采用不同的手术路径进行根治性手术,并比较分析不同路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经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60min、220mL、20.5d,与胸腹组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1例吻合口瘘。结论在选择手术路径时,要在术前对患者肿瘤作出正确的判断。在情况允许时,可优先考虑经腹入路。

  • 标签:胃上部癌手术路径根治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切除与近端切除治疗上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上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生存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6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年后,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切除和近端切除两种术式的远期生存状况、安全性无差异,但采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在临床上,采用全胃切除术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近端胃切除胃上部癌全胃切除
  • 简介:摘要随着上部发病率的上升和早期病例的增加,选择合适的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逐渐被大家重视。目前,手术的安全性问题已不再是外科医生们担忧的主要问题,手术关注点逐渐转变为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上部手术方式包括全胃切除术(TG)和近端胃切除术(PG)。TG推荐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为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经典PG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远端残与食管吻合,但为了解决其引起的食管反流,多年来进行了大量探索,出现了食管管状吻合、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术)、间置空肠以及双通道吻合等重建方式。而目前何为最佳消化道重建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文结合文献和自身临床经验,就PG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手术难点与技巧等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胃上部肿瘤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近端切除和全切除对上部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8例上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行近端胃切除术,观察组行全胃切除术,比较采用两种术式治疗后患者的体质量、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体质量下降和远期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的营养状况明显好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上部总体疗效相当,采用近端胃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营养状况较好,采用全切除治疗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 标签:胃上部癌近端胃切除全胃切除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部根治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上部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肠内营养(EN)组,另一组为肠外营养(PN)组。对两组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EN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优于PN组。术后第7天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6.67%,PN组并发症发生率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部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安全、有效、术后恢复时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胃上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方式切除治疗上部的临床近期与远期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上部患者共169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近端切除治疗,观察组接受全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年生存率及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及血清清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2年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切除治疗上部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可提高生存率并降低转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全胃切除近端胃切除胃上部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部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食管吻合与双通道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72例上部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7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5~81岁。172例病人均行消化道重建,其中83例行食管吻合,设为食管吻合组;89例行双通道吻合,设为双通道吻合组。病人均由胃部肿瘤科主诊医师行根治性近端切除联合D1+淋巴结清扫术。消化道重建由主刀医师决定行食管吻合或双通道吻合。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或线上App等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个月进行第1次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2~5年每6个月随访1次。采用反流性食管炎问卷调查、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判断病人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2月1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食管吻合组病人手术方式(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淋巴结转移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4例、9例、0,2枚(0~15枚),(12±4)d;双通道吻合组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65例、15例、9例,3枚(0~28枚),(11±3)d,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0.887,Z=-1.058,t=3.284,P<0.05)。(2)随访情况:172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食管吻合组和双通道吻合组病人随访期间食管反流、吻合口狭窄分别为58例和14例、10例和1例,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51.743,7.219,P<0.05)。结论上部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吻合更适用于大弯侧Siewert Ⅱ型食管结合部腺癌或位置偏下肿瘤;双通道吻合与食管吻合比较,不增加并发症,且术后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降低。

  • 标签:胃肿瘤胃上部癌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双通道吻合食管胃吻合
  • 简介:摘要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手术达到D2根治的关键,更与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从开腹联合脾切除到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No.10组淋巴结清扫始终是进展期上部根治术的难点所在。虽然有研究证实上部根治术清扫脾门淋巴结可取得好的短期疗效但目前仍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而且脾门区域淋巴结解剖复杂,盲目的清扫,常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上部根治术中脾门淋巴结清扫不同学者对手术安全性、手术入路、是否联合脾切除、脾血管后方淋巴结是否常规清扫,仍有较多争议。本文将从脾门淋巴结清扫的现状、腹腔镜下不同手术入路、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争议等方面综述目前对上部根治术中脾门淋巴结的研究情况。

  • 标签:胃肿瘤淋巴结胃切除术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部根治性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不同术式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间我院收治的63例上部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近端根治性切除 (试验组);31例行常规全切除 (对照组)。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6.9%和96.8%,59.4%和54.8% (P>0.05)。结论:保留远端,行残与空肠双通道吻合治疗上部手术难度无明显增加,可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端切除联合双通道吻合技术治疗上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上部行近端切除联合双通道吻合技术(PG-DT)和全切除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TG-RY)的中英文文献。文献纳入标准:(1)公开发表的关于上部行PG-DT及TG-RY的前瞻性或回顾性对照研究;(2)研究对象为上部;(3)纳入文献必须至少包含以下一项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白蛋白、术后1年血红蛋白、术后1、3及5年生存率。排除综述、病例报告、会议摘要和其他非对照研究的文献资料和重复发表的研究以及数据提取不完整或无法提取的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21年2月。采用卡斯尔-渥太华(NOS)、Jadad改良文献质量评价量表分别对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对照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制作森林图进行Meta分析,采用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采用Egger检测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共检索385篇文献,最终纳入18篇文献,其中2篇为随机对照研究,16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计纳入1 521例患者,其中PG-DT组692例,TG-RY组829例。对纳入指标进行Meta分析,疗效指标比较显示:与TG-RY组比较,PG-DT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OR=-54.58,95%CI:-57.77~-51.38)、术后排气时间早(OR=-0.21,95%CI:-0.29~-0.13)、住院时间短(OR=-0.98,95%CI:-1.31~-0.64)、清扫淋巴结数少(OR=-6.07,95%CI:-7.14~-4.9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OR= 0.32,95%CI:0.24~0.43)、术后1年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高(分别:OR=1.90,95%CI:1.08~2.77;OR=5.07,95%CI:2.83~7.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手术时间(OR=0.08,95%CI:-4.24~4.39,P=0.97)、术后进食时间(OR=-0.05,95%CI:-0.15~0.06,P=0.39)、术后1年生存率(OR=1.61,95%CI:0.69~3.75,P=0.27)、术后3年生存率(OR=1.31,95%CI:0.81~2.10,P=0.27)及术后5年生存率(OR=1.50,95%CI:0.86~2.63,P=0.15)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G-DT治疗上部安全可行。相比TG-RY,PG-DT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营养指标上具有优势。

  • 标签:胃肿瘤,近端双通道胃上部癌Meta分析
  • 简介:随着上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不断成熟,该术式已逐渐被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接受.不同于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中已经规范化、程序化的D2淋巴结清扫,上部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的指征和方式尚存争议,阻碍其推广的问题涉及是否联合脏器切除、手术路径选择以及对脾门区血管多变的解剖结构的认识等.同时,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也有待更多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进一步证实.随着手术理念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上部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将会不断成熟.

  • 标签:胃肿瘤腹腔镜检查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部脾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上部根治性手术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清扫脾门淋巴结167枚,单病例清扫脾门淋巴结数为0~6枚,平均1.5枚。其中10例(9.1%)脾门淋巴结转移。结论脾门淋巴结在上部有较高的转移率和一定的转移规律,有清扫的必要性,术中应根据其临床病理特征选择合理的清扫术式。

  • 标签:胃肿瘤胃切除术脾门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全Roux-Y切除术)、近侧胃切除术治疗上部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外科腹腔镜治疗的137例上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其中全Roux-Y切除术71例(A组)近侧胃切除术66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但A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多于B组(P〈0.05),两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63.38%vs43.94%,χ2=5.205,P=0.023);A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B组(32个月vs29个月,χ2=5.802,P=0.016)。结论:腹腔镜全Roux-Y切除术治疗上部疗效更佳,患者生存时间更长。

  • 标签:胃肿瘤腹腔镜全胃Roux-Y切除术近侧胃切除术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上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6例上部患者分为两组,以行全胃切除术的30例为对照组,以行近端胃切除术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疗效。结果术后7d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两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上部疗效相当且各有优劣,在临床治疗时,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取适当的手术方式。

  • 标签:胃上部癌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营养状况并发症远期生存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膜血管弓内入路优先离断脾胃韧带的腹腔镜保脾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技术在上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胃肠外一科因上部行腹腔镜下全切除的患者20例,采用网膜血管弓内入路先离断脾胃韧带的技术进行清扫脾门淋巴结。记录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脾门淋巴结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总清扫淋巴结数目及转移性淋巴结数目;脾门淋巴结清扫总数及转移淋巴结数目;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如腹腔感染、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出血及是否中转开腹、脾缺血及脾坏死等脾门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采用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等方法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全切除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总手术时间(240.8±31.7)min,范围200~268min;术中出血量(90.4±43.8)ml,范围50~200 ml;脾门淋巴结清扫时间(18.5±4.0)min;脾门淋巴结清扫出血量(10.2±5.8)ml,范围5~20 ml;清扫总淋巴结数目(37.68±3.89)枚,范围25~58枚,转移性淋巴结数目(4.31±2.54)枚;脾门淋巴结(3.51±1.79)枚,范围2~10枚;转移性脾门淋巴结(0.98±1.19)枚,范围0~4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5±1.9)d,术后进食流质时间(4.5±1.7)d,术后住院时间为(7.5±1.5)d。术后并发症:腹腔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无中转开腹、脾缺血及脾坏死等脾门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未有患者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网膜血管弓内入路优先离断脾胃韧带的腹腔镜保脾的原位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安全有效。

  • 标签:胃癌腹腔镜胃网膜血管弓内入路脾门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1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上部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CochraneLibrary及Webof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1980年1月至2011年10月公开发表的有关上部手术治疗的英文及中文文献。根据所行手术不同将患者分为近端胃切除术组和全胃切除术组。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优势比(OR)合并值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共2622例上部患者,其中全胃切除术组1464例,近端胃切除术组1158例。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3,P〉0.05);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术组(OR=1.74,1.45,P〈0.05);按TNM分期对5年生存率进行分层分析,两组TNMⅠ、Ⅱ、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4,1.31,2.03,P〉0.05);但TNMHI期患者中,全胃切除术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术组(OR=2.29,P〈0.05)。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总体复发率略低于近端胃切除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4,P〉0.05);其中,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低于近端胃切除术组(OR=0.29,P〈0.05);两组患者的远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0,P〉0.05)。结论上部行全胃切除术的中、远期疗效均优于近端胃切除术;应按照肿瘤的分期个体化地评估手术的价值,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 标签:胃肿瘤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通道重建手术对早期上部患者机体应激反应、术后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上部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双通道重建,对照组患者采用食管管状吻合术,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随访调查,比较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恢复流质食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3 d,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血清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两组血清Hb、T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5天,两组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贫血发生率为44.00%(22/50),低于对照组的68.00%(34/50),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出血发生率,及术后1、3年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通道重建手术可有效减少早期上部患者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不会提高术后复发风险。

  • 标签:胃癌胃上部癌双通道重建手术营养状况应激反应预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