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讨纳米对HepG2细胞DNA损伤、染色体畸变等遗传毒性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纳米体外遗传毒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采用2种纳米材料(20nm-PVP包被纳米、20nm-无包被纳米),分别以20μg·mL^-1、40μg·mL^-1、80μg·mL^-1、160μg·mL^-1的剂量对HepG2细胞染毒24h,用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法检测染色体畸变。结果表明,20nmAgNPs组在160μg·mL^-1时引起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多(P〈0.05);20nmPVP-AgNPs组在80μg·mL^-1和160μg·mL^-1剂量组中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多(P〈0.01)。2种纳米引起HepG2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彗星试验结果表明,20nmAgNPs和20nmPVP-AgNPs在40μg·mL^-1、80μg·mL^-1、160μg·mL^-1剂量组中,Olive尾矩、尾长和尾部DNA百分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2种纳米对HepG2细胞DNA损伤程度为:20nmAgNPs〉20nmPVP-AgNPs。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结果表明,2种纳米均不会引起核质桥数发生明显改变(P〉0.05),20nmAgNPs在高染毒剂量下引起微核总数、I型微核、II型微核、核芽数明显升高(P〈0.05);20nmPVP-AgNPs在各染毒剂量下均会引起微核总数及I型微核数量升高(P〈0.01),II型微核数在160μg·mL^-1剂量下升高明显(P〈0.01),剂量大于20μg·mL^-1时核芽数升高(P〈0.01)。20nmPVP-AgNPs对细胞核的影响大于20nmAgNPs(P〈0.05)。总之,2种纳米材料均会引起HepG2细胞DNA损伤及染色体畸变等遗传毒性效应的改变,无包被纳米比PVP包被纳米更容易引起DNA损伤,PVP包被纳米比无包被纳米更容易引起细胞染色体畸变相关效应;2种材料对HepG2细胞的损伤存在浓度-效应关系,浓度越高遗传毒性损伤越严重。

  • 标签:纳米银HepG2细胞彗星实验微核剂量-效应关系
  • 简介: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稳定剂,硼氢化钠和柠檬酸三钠为还原剂,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和粒径的纳米。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改变反应温度可以调控纳米颗粒的形貌,改变反应时间可以调控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控制反应温度140℃以下,得到多种形貌共存的纳米,140℃以上得到单一的球形纳米;固定反应温度130℃,得到三角形的纳米,延长反应时间,形貌无明显变化,粒径增加。

  • 标签:水热合成纳米银形貌控制
  • 简介:采用静电纺丝和紫外光还原的方法制备了含纳米颗粒的明胶纳米纤维.研究了明胶质量分数、硝酸加入量及光照时间对颗粒平均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明胶质量分数的减小及AgNO3加入量的增多.颗粒的平均直径增大;紫外光照初期颗粒的平均直径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3h后基本不变。颗粒呈类球形分布在纤维的表面.平均直径为9~20nm。

  • 标签:纳米复合物静电纺丝明胶纳米纤维银纳米颗粒形态
  • 简介:为了可控制备超细银粉,采用水热法,以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和分散剂,制备出了尺寸均匀分布、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了扫描电镜(SEM)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测试.结果表明:在高的硝酸浓度下,容易得到粒径较大的纳米颗粒,而一直增大PVP与硝酸的比例并不能使纳米颗粒的尺寸持续减小.PVP在该反应体系中不仅起到分散剂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乙二醇还原银离子.

  • 标签:纳米银水热法聚乙烯吡咯烷酮
  • 简介:最近印制电子技术发展日益完善,这项技术在传统印制电路板行业中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介绍了应用于印制电子的纳米材料的发展现状,从与传统PCB导线制备工艺的比较中说明打印法制备导线及材料的优势。文中还讨论了用于印制电子的纳米材料的制备、墨水的配制、打印工艺、应用前景。

  • 标签:纳米银材料纳米银墨水印制电子电子材料
  • 简介:纳米是一种粉末状单质,能对抗数十种致病微生物。依托纳米的特性,西南大学学生谢彪和同伴创办科技公司,研发纳米医疗产品和生物环保产品,计划推向市场。谢彪是西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研二学生。在本科时的一次实验中,他在硝酸中添加成分,意外发现纳米,“生产纳米的方法很多,但物理方法成本太高,化学方法污染严重,我们的方法弥补了这些不足”。

  • 标签:纳米银大学生研发致病微生物创业生物技术专业
  • 简介:纳米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抗菌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商业化产品中.广泛的应用增加了它进入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机率,从而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产生潜在毒性效应.因此,近年来陆续开展了关于纳米对鱼类的毒理学研究.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查阅及分析,综述了纳米的制备、特性、应用、释放情况以及近几年来纳米对鱼类的毒理学研究进展,对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纳米银鱼类毒理学
  • 简介:微生物气单胞杆菌(SH10)干粉在60℃、碱性条件下,可以快速还原氨溶液得到稳定的溶胶。采用水溶性的有机溶剂乙醇可沉淀溶胶。真空干燥后可制得水溶性纳米粉。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银粉中的含量;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仪、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低倍透射电镜(TEM)对SH10干菌粉还原氨溶液的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银粉的平均粒径为6.69nIn,其水溶性、分散性较好。通过SH10干菌粉还原氨溶液前后红外光谱(FTIR)图的变化,对SH10干菌粉还原氨溶液的机理进行探讨。

  • 标签:微生物还原银氨溶液纳米银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修复II度烧伤创面过程中纳米敷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II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凡士林油纱作为创面敷料,观察组患者在创面敷料上选择纳米敷料;对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创面感染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创面感染3例,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创面感染17例,发生率为2833%;观察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纳米辅料作为II度烧伤患者创面修复过程中的敷料具有显著价值作用,能够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并且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因此,值得广泛采纳及应用。

  • 标签:纳米银敷料II度烧死创面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97-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纳米敷料与磺胺嘧啶软膏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磺胺嘧啶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纳米敷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烧伤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感染率较对照组低,烧伤创面愈合的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表现为局部的刺激症状;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3例表现为局部刺激症状及皮疹﹑皮炎,2例表现为粒细胞或及血小板的减少,2例表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表现为肝功能减退,1例表现为胃肠道症状。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敷料保留了磺胺嘧啶强大的杀菌特点,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对于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肯定,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感染率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纳米银敷料磺胺嘧啶银软膏烧伤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米创伤贴外敷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产妇200例,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以纳米创伤贴外敷促进切口愈合;对照组常规应用5%碘伏消毒切口纱布换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发生脂肪液化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米创伤贴外敷切口能有效降低切口脂肪液化。

  • 标签: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纳米银创伤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猪小肠黏膜下层(NS-PSIS)治疗肛瘘动物模型的愈合机制。方法建立新西兰兔肛瘘动物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使用NS-PSIS填塞治疗肛瘘,对照组使用猪小肠黏膜下层(PSIS),并在术后12、24、48 h及14 d获取肛瘘组织标本(每组3只)。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查肛瘘组织的愈合情况。行Masson染色评估肛瘘边缘组织中胶原沉积情况,并定量分析。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肛瘘边缘组织中CD34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COLⅠ和COLⅢ的蛋白表达,并定量分析。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肛瘘边缘组织中TGF-β1/Smad2/COLⅠ/COLⅢ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GF-β1、Smad2、COLⅠ和COLⅢ的mRNA表达。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否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成功构建NS-PSIS,并建立新西兰兔肛瘘模型。NS-PSIS和PSIS填塞治疗肛瘘早期(术后12~48 h),两组的瘘道周围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和新生血管形成。Masson染色显示,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胶原合成明显多于PSIS组[(29.40±2.80)%比(20.97±1.68)%,t=-7.752,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MVD明显高于PSIS组[6.8(5.2,7.8)比5(4,6.8),Z=-2.969,P<0.01];在术后24 h,NS-PSIS组COLⅠ[(22.06±2.83)%比(13.5±2.88)%,t=-6.342,P<0.01]和COLⅢ[(25.70±3.44)%比(20.02±2.45)%,t=-4.038,P<0.0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COLⅠ[(28.71±3.81)%比(20.09±3.07)%,t=-5.284,P<0.01]和COLⅢ[(30.59±1.41)%比(24.01±1.77)%,t=-8.710,P<0.0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此外,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TGF-β1[19.71(18.56,20.90)%比13.50(11.34,14.71)%,Z=-3.621,P<0.01]和Smad2[(18.56±2.57)%比(12.22±2.55)%,t=-5.249,P<0.0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SIS组。RT-qPCR显示,在术后48 h,NS-PSIS组的TGF-β1[8.62(8.57,9.05)比6.87(6.51,7.14),Z=-3.621,P<0.01]、Smad2[13.44(11.25,13.59)比10.05(9.05,10.37),Z=-3.616,P<0.01]、COLⅠ[4.02(3.84,5.82)比2.58(2.08,4.08),Z=-2.012,P<0.01]和COLⅢ[12.12(11.60,14.60)比9.24(7.25、9.52),Z=-3.604,P<0.0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SIS组。结论肛瘘填塞治疗早期(术后48 h) NS-PSIS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胶原合成的能力可能优于PSIS,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1/Smad2/COLⅠ/COLⅢ信号通路相关。

  • 标签:肛瘘猪小肠黏膜下层纳米银动物模型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米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肉眼所见宫颈糜烂,通过TCT/宫颈刮片及阴道镜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慢性宫颈炎的患者。用纳米治疗三个疗程,每疗程10天,用药后阴道镜复查效果并与用微波治疗的患者对比。结果,纳米治愈率达80%且复发率少,无副作用。微波治愈率较低且易复发,治疗期间有较多的阴道排液等。结论纳米是治疗宫颈糜烂疗效好,治愈率高,副作用少,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纳米银微波宫颈糜烂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医疗、化工、生物等许多领域,增加了与人类接触的可能性,因此关注其生物安全性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近年来纳米的抗菌性和生物安全性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纳米的皮肤毒性、呼吸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性和其他组织毒性,其次分析了体外细胞毒性和细胞内纳米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最后对纳米材料的人群暴露生物安全性及纳米与银离子毒性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旨在为纳米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建立标准的纳米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 标签:纳米银抗菌性生物安全性
  • 简介:文章对纳米抗菌医用敷料的抗菌机理、分类和制备方法以及生物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纳米银医用敷料研究进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