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预防性疫苗是控制感染性疾病流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疫苗佐剂可以增强疫苗抗原的免疫原性,提高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佐剂通过与不同种类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或环磷酸鸟苷-腺苷合酶(cyclic-GMP-AMP synthase,cGAS)作用,增强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对抗原的摄取及提呈能力。但是由于不同种类佐剂诱导活化的模式识别受体种类不同,因此在诱导CD4+T细胞分化成不同类型的T细胞反应中具有一定的偏向性。文章总结了佐剂激活免疫细胞的作用及机制,为疫苗佐剂的选择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简介:奶牛流行热病,在广东已往3至4年一次大流行的规律,已随着有效疫苗的研制成功和人们对奶牛使用牛流行热疫苗免疫程式的不断探讨而被打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近几年又研制了不同的法国佐剂和白油佐剂两种牛流行热灭活苗,试验表明目前供应的法国佐剂和白油佐剂灭活苗给奶牛免疫后抗体效价差异不显著。而在临床免疫奶牛试用中,法国佐剂苗免疫奶牛比白油佐剂苗反应小,但疫苗成本相对高。因此使用牛流行热灭活苗免疫奶牛时,成母牛宜选用法国佐剂苗,中犊牛宜选用白油佐剂苗,这样既可降低疫苗成本,又可降低免疫临床反应造成奶产量的影响。在南方,初免牛用牛流行热灭活苗免疫,宜于每年3~4月进行两次的常规免疫,在第二次免疫后3个月应进行第三次加强免疫,这样免疫的牛抗体维持时间较长,且明显高于进行两次常规免疫的初免牛。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犬肾细胞基质四价流感裂解疫苗(MDCK-Va)配伍不同佐剂后的免疫原性。方法将高、中、低剂量的MDCK-Va和鸡胚基质四价流感裂解疫苗(egg-Va)原液分别肌肉免疫BALB/c小鼠2次,间隔3周,小鼠眼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检测抗体效价。不同剂量的MDCK-Va分别配伍QS21、AddVax、PolyI∶C、CpG ODN 1826以及AddVax/PolyI∶C(Add/Poly)联合佐剂,免疫小鼠,初次免疫21 d后,小鼠眼静脉采血,HI和微量中和(microneutralization,MN)试验检测抗体效价,同等剂量加强免疫21 d后,再次采血检测抗体效价。10 μg MDCK-Va配伍上述佐剂,加强免疫5 d后,取小鼠脾脏检测脾指数和脾细胞分型。结果MDCK-Va诱导的各型别(H1N1、H3N2、B/Victoria和B/Yamagate)的血清效价均非劣效egg-Va诱导的血清效价。QS21/Va、AddVax/Va、PolyI∶C/Va、CpG ODN 1826/Va,以及Add/Poly/Va诱导的小鼠血清HI抗体效价均高于MDCK-Va,尤其是QS21/Va和Add/Poly/Va诱导的保护性效价,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H1N1疫苗,血清HI抗体和MN抗体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37~0.910;对于H3N2亚型,HI抗体和MN抗体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39~0.947。QS21/Va组具有明显的脾指数增高,但淋巴细胞占比降低。QS21/Va和Add/Poly/Va对小鼠脾脏中性粒细胞和CD4/CD8细胞的刺激明显强于其他佐剂。结论Add/Poly/Va组对MDCK-Va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可作为MDCK-Va的候选佐剂。HI和MN试验检测的抗体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简介:目的:以角鲨烯、山梨醇、吐温为组分,在琥珀酸缓冲液中混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制备复合佐剂Nano-fla,评价该佐剂对人二倍体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人二倍体细胞制备的狂犬灭活疫苗为抗原,BALB/c小鼠设置PBS对照组、全剂量疫苗组、半剂量疫苗组、低剂量佐剂组(含半剂量抗原+5μg鞭毛蛋白)、中等剂量佐剂组(含半剂量抗原+10μg鞭毛蛋白),免疫程序为在0、3、7d肌肉注射,并在首针免疫后的第7、14d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通过快速免疫荧光灶抑制实验检测中和抗体,通过酶联免疫斑点实验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首针免疫后第7d,中等剂量佐剂组的中和抗体达保护效力水平,显著高于全剂量疫苗组和低剂量佐剂组;第14d时中等剂量佐剂组的IgG抗体浓度显著高于全剂量疫苗对照组;第14d中等剂量佐剂组与全剂量疫苗组相比,分泌IFN-γ和IL-4的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结论:复合佐剂Nano-fla应用到狂犬疫苗中,能有效刺激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更早地产生中和抗体,且能有效降低抗原用量,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脂质体作为疫苗佐剂能够在提高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同时还能使机体的体液得以增强,有利于提升疫苗的效果。脂质体理化性质对免疫原性有很大的影响,主要影响抗原的四个环节,一是抗原的摄取环节;二是抗原的转运环节;三是抗原的处理环节;四是抗原的呈递环节。脂质体不同理化性质会出现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下,人们很难对免疫原性和脂质体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界定。除此之外,因为每一种研究中,研究人员所使用的抗原种类、脂质体组成部分、抗原使用量、实验对象不同。所以无法对免疫原性与脂质体理化性质做出一致的用量标准。参考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了进行了归纳总结,本文对免疫佐剂进行了相关概述,从脂质体的形态和脂质体的制备方式等对脂质体进行了分析,对脂质体作为摧苗佐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究。
简介:目的:为进一步探索LAK细胞疫苗在AA大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近交系SD大鼠以完全弗氏信剂致炎形成佐剂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AA).分离AA大鼠淋巴细胞,经培养扩增后,采用已建立的肿瘤疫苗专利技术制成LAK细胞疫苗.实验动物分别于腋下注射LAK细胞疫苗,每5日一次共3次.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分别采外周血测定T细胞亚群,同时行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经LAK细胞疫苗免疫后,AA实验动物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降低(P<0.01),T细胞亚群CD8+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CD4/CD8比值下降,两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AK细胞疫苗可有效地降低佐剂关节炎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数目并提高CD8+T细胞亚群的数量,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可能是一种有用的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螨变应原Derp2经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载合成的纳米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小鼠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取雄性SPF级BALB/c小鼠30只,4-6周龄。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空白PLGA治疗组、螨抗原纳米疫苗治疗组(PLGA-DP2治疗组)及螨重组蛋白Derp2治疗组,每组6只。按常规方法建立尘螨过敏性鼻炎小鼠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空白PLGA治疗组、PLGA-DP2治疗组和螨重组蛋白Derp2治疗组分别使用空PLGA、PLGA-Derp2纳米疫苗(含50μgDerp2蛋白)和50μg螨重组蛋白Derp2经小鼠腹部皮下注射进行免疫治疗,每隔3d注射1次,共治疗5次。治疗结束后,取螨变应原粗浸液200μg分别滴鼻激发小鼠,激发结束后处死小鼠。在小鼠激发后的30min内,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鼻部症状(喷嚏次数、搔鼻及鼻分泌物量)评分情况;检测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和γ干扰素(INF-γ)]水平;观察鼻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螨抗原纳米疫苗PLGA-DP2载药量13.6%,包封率88.4%;纳米粒直径为200-400nm。治疗后小鼠鼻部症状评分,PLGA-DP2治疗组鼻痒(0.67±0.52)分,喷嚏(1.00±0.63)分,清涕(1.67±0.41)分;螨重组蛋白Derp2治疗组分别为(0.83±0.41)分、(1.50±0.55)分、(0.83±0.75)分。明显低于模型组,且PLGA-DP2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PLGA-DP2治疗组和螨重组蛋白Derp2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特异性IgE及IL-4水平方面均明显降低,PLGADP2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而IL-2、IL-10和INF-γ水平显著增加,PLGA-DP2治疗组增加更显著(P〈0.05)。PLGA-DP2治疗组小鼠鼻黏膜病理表现,上皮细胞基本排列整齐,组织结构清晰,相对模型组黏膜下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减少,鼻黏膜纤毛结构相对比较完整,黏膜基层肿大程度减轻;基本与�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简单混合和融合重组的单纯疱疹病毒2型糖蛋白D(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 glycoprotein D,HSV-2 gD)联合分子佐剂CCL19的DNA疫苗对免疫小鼠的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效果的差异,揭示融合重组疫苗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SV-2 gD和CCL19单独表达及融合表达的DNA疫苗,经测序、Western blot和ELISA验证后,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两次,免疫后定期收集血清和阴道灌洗液,分离免疫后的脾细胞、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及直肠组织。通过终点法ELISA、体外中和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趋化试验、阴道攻毒试验、荧光定量PCR、称量体重及观察疾病严重程度,比较两种形式的疫苗免疫后小鼠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作用的差异。结果融合重组的pgD-IZ-CCL19质粒可在体外正常表达gD蛋白和CCL19蛋白,但pCCL19-IZ-gD质粒的CCL19蛋白表达量比pgD-IZ-CCL19少。免疫pgD-IZ-CCL19的小鼠能产生比pgD+pCCL19组更高水平的血清IgG抗体、阴道灌洗液IgA抗体(P<0.01)和中和能力。与其他组比较,pgD-IZ-CCL19组小鼠免疫后直肠黏膜、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均招募了较多的淋巴细胞,攻毒后该组小鼠未出现体重减少和疾病症状,阴道黏膜HSV-2检出率最低,小鼠死亡率也最低,而pCCL19-IZ-gD组的免疫保护无效。结论pgD-IZ-CCL19融合重组的DNA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作用,免疫保护效果优于简单混合DNA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