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罹患精神分裂症患者,行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内,接收的精神分裂症病人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操作原则,分入患者进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实施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对照组实施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结果:通过PANSS量表评定,治疗前后组内形成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的应用均可良好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症状的改善中起到有效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注射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注射棕榈酸帕利哌酮,总结分析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本组60例患者治疗依从性与镇静催眠药、普萘洛尔、第3针剂量、PANSS减分值、病程、年龄等有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主要为镇静催眠药、普萘洛尔、PANSS减分值、性别等(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患者,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治疗期间,注重合并用药情况、改善早期症状、选择合适患者是减少治疗中断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末开始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至12周末,过程组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失眠、锥体外系反应、月经紊乱、体质量增加、注射部位疼痛等,但观察组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持续有效的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社会生活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76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利培酮组、棕榈酸帕利哌酮组各38例。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棕榈酸帕利哌酮组则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时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棕榈酸帕利哌酮组患者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和利培酮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相似,治疗后1周利培酮组上述评分未改善,而棕榈酸帕利哌酮组显著改善,在治疗时间达到8周时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棕榈酸帕利哌酮组不良反应出现率比利培酮组低,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均有一定效果,但其中棕榈酸帕利哌酮起效更快,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社会功能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微球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97%)共3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共22例,且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75.76%)共25例,明显高于观察组(30.43%)共10例,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少,社会生活功能得到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利培酮片与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利培酮组(32例)和棕榈酸帕利哌酮组(32)例,疗程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2、4、6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并同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6周的PANSS量表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有效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利培酮组ALT、AST值高于棕榈酸帕利哌酮组,前者肝功能水平例数高于后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利哌酮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对肝功能影响较利培酮小。
简介: 摘要:目的 随机对照研究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于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34例)与对照组( 34例)。给予对照组利培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则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肌肉注射治疗。分析两组用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12 w、 24 w、 36 w及 48 w时观察组 PANSS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安全性高,临床普及价值高。 关键词:棕榈酸帕利哌酮;利培酮;精神分裂症;有效性;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lmitate and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Methods 68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8 to Octo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4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isperidone orall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alipexone palmitate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N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the PANS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12W, 24W, 36W and 48W after treatment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reatment (P > 0.05). Conclusion palmitone palmitate is mo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ental symptoms of patients, accelerate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of patients, with high safety and high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value.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棕榈酸帕利哌酮对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78例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n=39)予帕利哌酮缓释片6mg口服三天,无过敏反应即予肌注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照组(n=39)予利培酮治疗,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12周、24周末分别进行PANSS、TESS、PSP及MARS量表评估。结果最终研究组n=36、对照组n=37完成研究,4周、8周、12周、24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PSP、MARS评分较基线水平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SP评分较基线水平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RS在第4周及第8周较基线水平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及第24周较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剂对照组TESS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酮注射液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于三角肌部位注射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照组口服奥氮平片。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体质量、糖代谢、脂代谢和血清催乳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CGI评分、体质量、糖代谢、脂代谢和血清催乳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PANSS评分、CGI评分分别为(37.25±3.78)分、(2.51±0.36)分,观察组分别为(37.28±4.35)分、(2.63±0.43)分,两组均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t=29.010、11.817,观察组:t=36.257、13.503,均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体质量分别为(68.27±4.35)kg、(62.18±3.56)kg,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7.105,P<0.05);治疗后,对照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5.91±0.27)mmol/L、(8.94±0.78)%,观察组分别为(5.39±0.34)mmol/L、(7.65±0.63)%,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7.854、8.437,均P<0.05);对照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分别为(4.27±0.42)mmol/L、(3.27±0.43)mmol/L、(1.87±0.28)mmol/L,观察组分别为(3.54±0.48)mmol/L、(2.56±0.54)mmol/L、(1.35±0.36)mmol/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05、6.745、7.477,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催乳素为(84.35±12.41)μg/L,观察组为(59.87±9.53)μg/L,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10.259,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与奥氮平相当,但其对体质量、糖代谢、脂代谢和催乳素影响小。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神经症状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在随机分组后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方案,实验组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方案,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精神症状评分(PANSS)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治疗后的PANSS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可有效促进神经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神经症状的改善,并能够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有助于患者的健康保障,应用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配伍丹参酮注射液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I组与II组各82例,I组为联合用药加常规组,II组为常规治疗组,对比两组中病人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与血液流变指数变化状况。结果本次治疗I组患者共76例有效,有效率92.68%,II组共55例有效,有效率67.07%,I组疗效高于II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比黏度均有所下降,I组比II组的下降现象更为明显,P<0.05。结论医师联合采用参麦注射液与丹参酮注射液为冠心病施治,可有效减轻病患症状,促进患者血液流变指标转归,使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