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百多年前兴起的“影印”这种出版形式,由于下真迹一等,保留原书行款,庋藏取阅,都较便利,故成为近百年来古籍整理的一种重要形式。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古籍影印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藉现代印刷技术之便,利用图书馆收藏之富,历代典籍大量获得影印,原来珍秘之本如今变为各图书馆插架流通之物,原来分散各处之书,经过整合取用更便,其中以《四库全书》系列丛书、中华再造善本等丛书最称善本,传世的基本典籍和重要善本也大多有了影印本。近十几年来各地馆藏稿钞本、批校本得以批量影印,影印行世之丛书已不下百种,影印古籍之品种超过两万种。某些古籍的标点、校注本则更是多以影印善本为底本,则影印本影响力更为扩大。
简介: <正> 探讨古人对 古籍的 整理研究,不但可以了解他们对 整理研究 古籍的贡献,而且还可以为今天的 古籍 整理研究提供有益的经验。北宋时期,对 古籍的 整理研究是有成绩的。经过五代十国的长期动乱,使 古籍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北宋王朝建立后,十分重视对 古籍的聚集、审查、删补和 整理研究,产生了《崇文总目》目录著作,编辑了《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鸿篇巨制。在这种风气下,不少学者纷纷从事对 古籍的 整理研究。例如,在文学方面, 整理刻印了韩愈、柳宗元、李白、杜甫的集子,在经学方面,传注家蜂起,仅《易经》一书,有名的注本不下十几种。苏轼就是这些 整理研究 古籍学者中的一个。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有真知卓见的学者。他谈自己的治学时说:凡学之难者,难于无私。无私之难者,难于通万物之理。故不通万物之理,虽欲无私不可得也。己好则好之、己恶则恶之,以是自信则惑矣。是故幽居默处而观万物之变,尽其自然之理而断之于中,其所不然者,虽古之所谓贤人之说,亦有所不取。(《东坡集》卷二十八《上曾丞相书》) 正>
简介: <正> 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中国的 古籍历史悠久. 古籍的 整理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某个历史时期. 古籍当然可从理解为古代的书籍,但比书籍广泛.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先有文字,后有书和其他文献.距今五、六千年前,西方和东方都发明了文字,后来才有书.西方的泥版文书、纸草文书,中国的陶文、甲骨文、金文是否可以称为古代的书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古代语词比较简单,文字也比较少,一字多音多义和多字同音近义的现象比较普遍.故最古老的书其字数一定不多,篇幅也一定很短.如《弹歌》仅四句八个字:“断行.续竹.飞土.逐肉.”可知古代书的篇幅不会太长. 正>
简介: <正> 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纪时方法.所谓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天干顺序的单数与地支顺序的单数、天干顺序的双数与地支顺序的双数,依次排列组合出六十种不同的配置形式,然后再依次循环,周而复始,以至无穷.由于甲子分别为天干、地支之首,所以一般把一周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由于这种排列组合的方式是固定的,所以十天中的每一“干”在一周中可以配置六次;十二地支中的每一“支”在一周中可以配置五次,因而出现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从天干说,有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从地支说,有甲子、戊子、庚子、壬子,却永远不会出现甲丑、乙寅、丙卯、丁辰等等天干单数与地支双数或天干双数与地支单数相互排列组合的配置情况.所以,六十甲子中的每个“甲子”的干支是固定的.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