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扎根理论在上世纪60年代被提出,引进中国后,被广泛运用到课堂分析等教育领域,作为一种质性研究的方法,它为中国的课堂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讲解扎根理论的内涵,探讨它提出的背景及优缺点,最后将落脚于教育的应用。
简介:扎根理论是对系统搜集的资料进行比较、归纳、浓缩提炼,进而形成暂时验证过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被认为是“今日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研究范式,走在质性研究革命的最前沿”[1]。扎根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的社会学家BARNEYGLASER和ANSELMSTRAUST于1967年提出[2],最初应用于社会学领域。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护理学家将扎根理论引入护理专业,因其特殊的方法论、研究程序和技术,能满足不同的研究目的,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护理研究形式中。在国外,它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精神科护理、护理管理、急诊科护理、疼痛护理以及护理教育等[3-6]。而扎根理论在国内护理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应用实例相对较少。本文从扎根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以及涉及的研究主题等方面对扎根理论在国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扎根理论在国内护理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提高扎根理论的应用水平。
简介:旅游互联网的发展使旅游者在旅游地意象建构中的主体性作用日益凸显。文章以西湖旅游地为研究对象,以西湖网络评论文本为原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旅游者感知和体验到的西湖意象构成要素和情感内容,并提出旅游者体验视角下旅游地意象建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认知和体验下的西湖意象复杂多元且极具包容性,能够使不同旅游需求的旅游者获得满意的情感体验,对西湖产生强烈的情感依附和意象认同;旅游者对旅游地意象的建构伴随着旅游体验过程展开,依次经历游前想象体验,旅游过程中的凝视、互动和审美体验,以及旅游结束后的回味体验三个序时性阶段,最终形成包括认知意象、情感意象、意动意象和意象认同的复杂旅游地意象系统。
简介:旅游目的地意象是入境游客对目的地认知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对外传播中国形象的主要载体.本文以旅华美国游客为研究对象,以旅游目的地意象为研究内容,通过4批次全程客流跟踪的调研方式获取了开放式语句资料.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开放式编码抽取了旅华美国游客对中国意象认知的11个主范畴,主轴编码构建了典范模型,继而开发了入境游客目的地意象认知的故事线.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吸引物、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社会特征是游客目的地意象形成的因果条件;目的地所提供的各项旅游服务以及人际互动成为重要的中介条件;目的地意象形成的主要脉络是情感涉入;游客的目的地城市意象会刺激并促使游客产生行为意图.
简介:目的了解外科护士对术后疼痛管理的认知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对其的影响,为外科护士进行更为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主要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研究,以三角交叉检视法对资料进行收集,包括护士的深度访谈和观察以及护士和患者问卷调查等资料收集,共回收患者问卷98份,护士问卷25份。运用持续比较方式进行资料分析,归纳出影响护士术后疼痛管理的相关因素,并予以干预措施,交叉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水平和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外科护士术后疼痛管理的知识水平和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干预后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亦较干预前有显著的提高。外科护士自我意识提升影响术后疼痛管理水平的理论模型包括概念结构、促进因素和结果3个部分。结论外科护士自我意识的提升可提高术后疼痛管理水平。
简介:在日益复杂动荡的经济环境中,创业活动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普遍存在的经营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对该现象的热烈讨论。虚拟经营的优势已在业界和学术界得到普遍认可,许多创业成功的企业都采用了这种经营模式。那么,创业者为何采取虚拟经营模式进行创业?以虚拟经营模式创业的动因和影响因素有哪些?其决策过程是怎样的?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得到理论阐释。本文运用经典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三家典型企业为案例进行了质性研究,提出了"虚拟创业"的概念,归纳出企业虚拟创业的内部动因来自"创业者有强烈的创业动机"、"创业期企业资源能力有限"、"传统经营模式无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创业者拥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四个方面,同时发现虚拟创业也与外部环境的支持和压力有关,进而得到虚拟创业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为盟主企业虚拟创业的意愿、能力和外部产业环境支持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虚拟创业的一般决策模型,完整描述了企业虚拟创业的内外部动因、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
简介:以苏州市再就业培训机构的教师及培训支持人员为研究对象,借助NVivo11.0软件、利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再就业培训系统的要素、结构及长效特征,分析了当前苏州市再就业培训系统的主要优势与劣势。结果显示:(1)再就业培训系统由"动力""需求""供给""产出""信息"5大子系统构成;(2)在5大子系统中,存在着13个核心要素,这些要素之间存在10条因果关系反馈回路;(3)系统的长效特征主要集中在"项目引力""培训力量""培训效果""就业服务""监督反馈"这5个要素上;(4)当前苏州市再就业培训系统的优势特征主要集中在"培训力量""项目引力""政策保障""经费补贴""培训效果"这5个要素上,而劣势特征主要集中在"项目引力""生源质量""宣传引导""培训力量"这4个要素上。基于上述结果,要建构长效再就业培训系统,根本在于不偏离系统目标,不断完善优化系统结构,积极构建有效的信息管理与反馈机制。
简介:社会创业正日益成为我国创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社会创业企业在资源高度匮乏情境下的资源拼凑行为对丰富与拓展社会创业和资源拼凑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8家社会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探讨中国转型经济情境下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的内涵及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创业企业主要在实物、人力、网络、技能、市场以及制度等六个领域开展资源拼凑活动。此外,社会创业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资源拼凑策略:在创建期,采取“以实物拼凑和人力拼凑为主”的策略;在存活期,采取“技能拼凑是首选”的策略;在成长期,采取“以市场拼凑和制度拼凑为主”的策略。研究结论丰富了资源拼凑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社会创业企业的成长实践也具有重要启示。
简介: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对来自不同专业的22位大班课堂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探索性地构建高校大班课堂学生参与互动驱动模型。该模型包括互动参与意识、互动参与驱动设计、互动参与保障机制3个主范畴。其中,互动参与意识是高校大班课堂学生互动参与的内部驱动因素,包括互动参与需求、互动自我效能感知、互动参与态度、互动效力感知4个子范畴;互动参与驱动设计是高校大班课堂学生互动参与的外部驱动因素,包括互动考核制度、互动激励机制、群体压力约束、互动榜样效应4个子范畴;互动参与保障机制是高校大班课堂学生互动参与的调节因素,包括互动参与平台、互动参与氛围、教师引导能力、师生关系质量4个子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