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为藏族传统的三大历史地理区域之一,康区在地域上介于西藏与内地之间,自唐宋以来,一直是联结西藏与内地政治交往、汉藏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和枢纽地带。尤其是清朝民国时期,在边疆政局日趋危殆之下,康区更被世人视为影响汉藏民族及西藏与中央政府之间政治关系走向的关键性区域。在藏事波折起伏之时,晚清政府以固川为保藏之计,着意强化经营康区,为后世"治藏必先安康"思想之滥觞。
简介:民国时期的康藏研究期刊按编纂者可划分为西康党政军等机构、部分科研单位及民间社团和特殊机构编辑发行三大类。其中,在众多刊物中,《康藏前锋》、《康导月刊》和《康藏研究月刊》三种期刊因发行时间较长,刊发量大和影响力深体现了当时康区和藏事研究的最高水平,对当时康藏地区建设发展、藏汉文化交流、藏学发展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简介:前吐蕃时期是指7世纪吐蕃王朝未建立之前的雅隆赞普王朝时期,始于吐蕃第一代聂赤赞普。这一时期的多康藏区藏系部族人群,从历史记载看,多为氐羌系统族群。这些部落和人群分散居住,分布在几乎整个多康藏区的各个角落,互不统属,各领其地。这些被称为"外族"的部族与藏族先民有或多或少的族源关系,或多为藏系部族,跟藏族先民有种种亲缘关系。
简介:民国时期,随着康藏历史地位的凸显、国内藏学有所发展和学术机构、专家学者西迁等原因,康藏研究期刊得以兴盛发展,以《康藏前锋》、《康导月刊》和《康藏研究月刊》为代表。其发展反映了以康藏研究期刊为代表的中国边疆学术研究完成转型、走向现代学术的趋向。
简介:阐述了康巴藏区传统节日体育的分类,分析了康巴藏区传统节日体育特征和康巴藏区传统节日体育的功能,揭示了康巴藏区传统节日内涵,旨在更好地发展、保护、传承康巴藏区传统节日中的特色体育文化。
简介:从体育学、经济学、民俗学的视角,整理、分析了康巴藏区的主要节日中的体育元素。研究发现:康巴藏区节日取材于生产、生活习俗中,是藏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体育元素贯穿节日的始末,是藏区节日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丰富节日文化内涵,促使经济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同发展。并通过认清节日内涵,促进多方互赢;满足节日需求,提升文化特色;政府搭建平台,提升活动影响等措施来发展和传承康巴藏区节日中的特色体育文化。
简介: <正> 我第一次见到邢肃芝君是在一九四四年的拉萨。当时我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 藏办事处的英文秘书,初到西藏,人地生疏,我们只匆匆一面,再未接触,印象不深。但我记得邢君已在哲蚌寺学经多年,告一段落,正准备返回内地。又记得就在那年,他去过一趟山南的扎里名山。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一部份在缅甸经商的云南商人退入西藏,加上原来在拉萨的内地人,人数不少,但据我所知,去过扎里的 正>
简介:在西藏货币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外币侵淫的事件。清乾隆以前,廓尔喀人从藏区运回银锭,然后掺以铜锡,铸成银币再返回西藏行使,大量榨取铸币利润,引起藏族人民的不满,导致了1788年、1791年的廓尔喀战争。由于当时清王朝国力强盛,在藏族人民的配合下,迅速击退廓尔喀人的进攻,事件平定以后,清朝决定在西藏自行铸造“乾隆宝藏”并禁止廓尔喀币在西藏流通,从此成功地消除了廓尔喀币在西藏的影响。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殖民主义者积极谋图侵略西藏,其经济侵略的手段之一便是用东印度公司发行的卢比逐渐侵淫
简介:茶叶,是藏民生活必需品之一。然而在解放前,川康藏族地区基本上是不种植茶树的,该地区藏民所食之茶全从四川、西康等省贩运而来。因而凸现了藏民生活被动的一面。建国后,人民政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藏民生活中的吃茶问题,除了在四川、西康等省产茶区生产数量更多、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茶叶以供给藏民需要外,还提供藏民独立试验从事茶叶生产和种植,这大大促进了川康藏族地区藏民生活的进步。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的形成、主要特点、传承与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康巴藏区群众对大自然的敬仰、宗教的信仰、美好生活的向往、故人的追思、外来文化的整合等因素形成;具有时代性、多样性、迁移性、整合性等主要特点;在剖析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形成与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建议从成立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探索节庆体育文化的本源与创新;依靠群众对节庆体育的认同,让节庆体育活动成为文化自觉行为;厘清体育文化工作思路,建立活态传承机制;利用现代传媒手段等方面来传承与发展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
简介:清末以来,由于国家力量的介入,近代康区的城镇空间布局发生较大的转变。这主要体现在本土政治力量与国家力量的消长,汉式民间信仰空间被挤占和挪用,以及藏人传统宗教空间的保留。随着城镇空间布局的变化,以社会教育为主要渠道,面向城镇藏汉民众的社会生活改良举措开展起来。在官府、本土力量和各类民间组织之间关系的调和下,近代康区国家与地方社会互动的特色通过公共生活中的汉藏关系充分地展现出来。
简介:研究藏区文化时遇到文化概念上的区域分界含糊的问题,这对藏族区域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阻碍。藏区以方言差异分布为依据,分为卫藏、安多、康巴三大区域,藏语音译为多、卫、康,同时也逐步形成了藏族文化中区域文化差异的分布地域。在藏族传统区域划分中,康区以德格为中心,东至夏嘉瓦绒(今阿坝州以西地区),南至嘉塘(今香格里拉),西至波俄(波密)和薛、达、洛(洛绒县和边坝县境内)三地,北至纳薛(比如县)和尕娃(玉树州)内的区域视为古代康藏文化区域。分清传统的区域划分界说,有助于研究古代康藏文化的全貌。
简介:一个冬日暖阳的周末,我来到康定城阿里布果山南麓的金刚寺参访。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侧旁,我看到凌乱的修缮工地一角有一座白塔,几位老人在虔诚地转经。我转到塔的背后,忽然发现在狭窄的转经道上,另有一座不起眼的石塔,旁边还立有一块石碑。阅读碑记上简短的文字,才知道这原来是著名藏学家刘立千先生的舍利塔。我读过刘先生许多的著译作品,对先生十分敬仰,想不到竟然在这里穿越时空偶遇。一位成就斐然的藏学大师,生前默默无闻地耕耘,
简介:根据2006年以来在国内外发掘的各种图像与文献等原始史料,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的研究基础上,对1846-1919年西方人在康藏活动提出了六点基本认识,即该时期西方人进入康藏地区有三大原因,该时期是西方对康藏地区的“发现”时期,该时期是西方对康藏地区的介绍与重要认知时期,该时期是东、西方文化在康藏相遇、碰撞、交流、交融的时期,该时期是西方现代科技与文教医疗开始引入康藏的时期,该时期引发了康藏地区东、西方文化互为竞争之势态。这对在世界视野下研究近代康藏史与东西方文化的互动具有学术意义。
简介: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对西藏和西康的控制极为微弱.由于缺乏中央政府的统一治理,西康北部地区的政治生态十分复杂,西藏和西康之间则存在着严重的界址纷争,西藏肉部还存在着两大政教集团的尖锐矛盾.此外,因当时英国侵略势力已深入西藏,导致中英之间关系极为微妙.这些因素所构成的边疆政治,西康地区官员处理失策,使白利村肉部的一场细小纷争,最终演变为第三次康藏战争.
简介:“塔布(Taboo)”来源于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中的概念,简单讲是一种对于未知世界探索过程中相对朴素的畏惧感。虽然塔布是一种相对“原始”的人类情感,但是对它的研究,仍有助于引导人们去正确理解人类与社会生活以及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文章从康巴藏区牧民生活中寻找塔布的踪影,呈现塔布的形成及其后对牧民生活产生的影响,试图从更深层的角度认识和了解康巴藏区牧民的生活习俗的形成。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都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富裕起来的人们逐步开始向个性化,时尚化,健康化的新型生活方式转变。于是,人们愈发加大了在旅游等娱乐活动上的消费投入。
简介:摘要藏雪莲是我国西北青藏高原地区特有草本植物,名贵藏药。本介绍了近几年藏雪莲的研究现状,并从药理成分、抗缺氧能力、抗氧化能力、抗炎能力四个方面的介绍藏药雪莲花的研究新进展。
简介:本文在简述了康区近代史上重要人物诺那活佛(1864—1936)的生平后,主要分析了民国时期诺那在内地的活动,尤其是调解大白事件、'诺那事变'与狙击红军等,认为诺那早年曾协助中央政府维护祖国统一,后来逃亡内地从事宣传康区及西藏、呼吁抗日、呼吁解决西藏问题的活动,在传播藏传佛教上取得实效。这些活动虽含有诺那的私人企图,但对于化解川藏纠纷、促进祖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促进康藏民族关系、促进藏汉文化交流等方面,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在当时多种多样矛盾的冲击下,诺那最终成为了中央与地方交错复杂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简介:1930年,西康甘孜县境内发生了大金寺与白利土司之间的土地差民争端。大白事件发生后,西康军政当局、西藏方面以及当时在内地活动的九世班禅势力等有关各方先后介入其中,并在该事件的演变过程中表现出了各自的动机与目的。在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大白事件逐渐升级成为川康军队与藏军之间的正面冲突,从而引发了第三次康藏纠纷。
嘉惠学界的民国康藏研究期刊集成——评《〈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康导月刊〉校勘影印全本》
谈民国时期康藏研究期刊
前吐蕃时期多康藏区藏系部族
民国时期康藏研究期刊与边疆学术
康巴藏区传统节日体育文化研究
康巴藏区节日中的体育元素研究
《康藏密教访求纪行》读后
卢比侵淫康藏及其影响
川康藏区茶叶生产与贸易
康巴藏区节庆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近代康区公共生活中的汉藏关系
藏族传统历史文献中康藏区域概说解读
拓荒:四位大师开启康藏研究之门——甘孜行纪之一
1846—1919年西方人在康藏活动之基本认识
边疆政治与第三次康藏战争的爆发
“塔布”概念在康巴藏区牧民生活中的体现
浅析“岗尖康琼”藏艺阁藏族文化体验馆的构建
藏雪莲研究现状
诺那活佛在内地的活动及对康藏关系的影响
大白事件与第三次康藏纠纷的起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