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个结果
  • 简介:了解森林生物量碳分配特征,对于森林碳贮量和碳汇估算、森林碳汇经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选择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青年(约47a生)和老龄(约120a生)常绿阔叶为研究对象,根据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和生物量异速方程,计算乔木层生物量碳贮量,并分析其高度级、径级和树种间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青年碳贮量为115.03t.hm-2,老龄碳贮量为224.43t.hm-2;2)青年最大碳贮量出现在高度级Ⅶ级(15~17m),为23.17t.hm-2,而老年最大碳贮量出现在高度级Ⅷ级(17~19m),为62.96t.hm-2;3)青年林中Ⅵ级(15cm≤DBH〈17cm)的碳贮量最高,为34.25t.hm-2,占总碳贮量的29.77%;在老龄林中最高碳贮量集中在XIX级(DBH≥41cm),为60.03t.hm-2,占总碳贮量的26.78%;4)2个林分绝大部分碳贮量都集中在少数树种,大多数物种对碳贮量的贡献很微小.

  • 标签:乔木碳贮量碳分配常绿阔叶林多度丰富度
  • 简介:用来解释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物种共存机制的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已经引起了生态学家广泛的关注,而对亚热带常绿阔叶物种共存机制及物种多样性维持的研究很少。笔者采用卡方检验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古田山典型常绿阔叶24hm^2样地中胸径不小于10mm、个体数大于18的106种木本植物与平均海拔、坡度和凸度3个小地形生境指标进行生境关联分析。卡方检验结果表明,106种木本植物中,84种(79%)至少与一种生境显著相关(P〈0.05);CCA及随机化排列测验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物种的分布受生境因子限制;因此,古田山24hm^2样地木本植物的分布与生境显著相关,生境特化是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在局域尺度上木本植物多样性维持的主要机制。

  • 标签:生物多样性物种共存生态位理论中性理论常绿阔叶林
  • 简介:通过对闽北地区天然常绿阔叶中的栲树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闽北地区天然常绿阔叶中的栲树群落植物物种繁多,多样性丰富。调查统计共有79种植物,其中乔木层20种,灌木层38种,草本层及层间植物21种。物种多样性指数(H)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J)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优势度指数(C)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综合分析表明该区的栲树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高,栲树在闽北地区适生性较好。

  • 标签:栲树群落植物多样性闽北地区天然常绿阔叶林
  • 简介: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日本冲绳岛北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的林分结构,树种组成以及土壤特性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亚热带具有林冠低矮、小径木多等特点。林分的平均林冠高度仅10m,平均立木密度达5400株·hm2(≥3.0cmDBH),其中胸径小于10cm的立木占64%。林分胸高断面积为54.4m2·hm-2。30个调查样地共出现树种数(≥3.0cmDBH)达80种,分属31个科。根据树种的重要值,Castanopsissieboldii和Schimawallichii分别为优势树种和亚优势树种。树种多样性指数(H’)平均达3.63,均衡度指数(J’)为0.71,丰富度指数(S’)为4.72。这些多样性指数都随着优势树种重要值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该森林的土壤肥力低,异质性大,并可能存在Al毒害。由相关分析知,林分密度和优势树高均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多样性指数则与土壤交换性K+,Ca2+以及Ca2+/Al3+比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磷呈显著的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土壤性质是影响冲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图3表4参38。更多还原

  • 标签:多样性指数常绿阔叶林树种组成土壤养分土壤-植被相互关系亚热带
  • 简介:对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天然常绿阔叶及其转变后的杉木林表层(0~10cm)和底层(40~60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总氮(D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呼吸(BR)及呼吸商(qCO2)进行研究,来分析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土壤碳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同一林分中,表层土壤的DOC、DN、MBC、MBN含量和BR均高于底层土壤,而土壤表层的qCO2却低于底层土壤。同一土层中,天然转变为杉木林导致土壤DOC、DN、MBC、MBN含量和BR均降低,而qCO2却升高了。综上所述,底层土壤的土壤有机碳质量低于表层土壤,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较低;天然转变为人工则导致土壤有机碳质量降低,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降低。

  • 标签:天然林杉木林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总氮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呼吸
  • 简介:运用PTM400氧气分析仪和气象测定仪对福州旗山森林公园中常绿阔叶混交和停车场进行24小时连续同步观测,据此分析出2类观测点内空气含氧量的日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常绿阔叶混交林中空气含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2类观测点内空气含氧量一天24小时的变化规律相似,呈抛物线形曲线变化,峰值都出现在下午15∶00,呈现出"昼高夜低"的变化规律;但在常绿阔叶混交林中,其各时段空气含氧量都比停车场高,且差异显著。2)常绿阔叶混交空气氧气含量与空气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光照强度呈显著相关,与空气湿度呈及显著负相关,与平均风速的相关性不显著。空气含氧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排序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风速。

  • 标签:空气含氧量动态变化气象因子阔叶混交林森林公园森林浴
  • 简介:摘要通过对常绿阔叶树种枇杷的栽培管理、抗寒试验、播种繁殖、物候观测等一系列的试验研究,掌握了枇杷在北方地区的物候期、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为在北方地区大量繁育,进一步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 标签:常绿阔叶树种观赏性枇杷推广应用
  • 简介:为了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抗病防灾能力,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台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百万亩阔叶发展工程,规划自2003年至2010年,以低效松林改造为主,结合退耕还、迹地更新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等,发展阔叶105万亩,使全市阔叶和针叶的比例由1:10提高到1:3。通过两年来的实施,全市新发展阔叶17万亩,并且在探索阔叶高效营建模式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 标签:阔叶林森林生态功能林分质量生态安全台州市林业建设
  • 简介:天然更新的阔叶树幼林,生长速度快,而且密度大,与人工林相比每公顷可节省资金约900元,一些人工造林难以成功的阔叶树种可以通过天然更新得到恢复。阔叶采伐迹地采用天然更新来培育新一代阔叶资源,是一种可取的更新办法。但由于林分中混生有非目的树种,必须采取人为措施加以促进,如对老林分选择适宜的采伐时间、选择适当的更新地点并实行严格的封山育林、适时适量地进行抚育间伐、林中空地应进行挖穴补植等。

  • 标签:阔叶林采伐迹地天然更新抚育间伐
  • 简介:为全面掌握龙王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的林分结构特征,设置了3个100m×100m样地,对其中的6个30m×30m样方,进行群落和林分调查。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龙王山落叶阔叶中树种种类多,优势树种为小叶白辛树和锐齿槲栎,林分树种组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林分株数密度平均为1511株/hm2,林分样地间差异不明显。胸径分布呈典型的倒“J”型;树高主要集中在4-9m的树高级,分布则呈偏左的正态分布。林分结构总体上具有多树种复层异龄的基本特征,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作用。

  • 标签:落叶阔叶林林分结构龙王山
  • 简介:为了丰富北京冬季植物景观,于2003年从山西省垣曲县引进常绿阔叶树种小果卫矛,并以大叶黄杨、北海道黄杨、胶东卫矛、小叶黄杨和女贞为对照,采用形态观测法与电导法对其进行抗寒力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小果卫矛有较稳定的电导率,其叶片半致死温度低于于大叶黄杨、胶东卫矛和女贞,枝条半致死温度低于大叶黄杨和女贞,在北京可露地引种种植;利用电导法测定的抗寒性与越冬形态表现的观察结果一致。

  • 标签:小果卫矛抗寒性电导法半致死温度
  • 简介:通过对阔叶3种不同采育综合作业的定量研究,得到初步结论:采用皆伐后不炼山,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好。这为今后溪口林业采育场的阔叶采伐更新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南方集体林区类似条件的经营单位提供了参考。

  • 标签:阔叶林采育结合经济效益
  • 简介:森林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生产、生活需要的木材及林副产品,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主要屏障。森林具有美化环境,保护自然,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灾害等多种功能。森林火灾是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不仅在短时间内吞噬大量的森...

  • 标签:阔叶林森林火灾针叶林树冠火有效途针阔混交林
  • 简介:金佛山方竹笋用混交常绿落叶阔叶树,能够提高光能和营养空间的利用率,有效改善林地的生境,相互之间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增加方竹出笋力,提高林分质量,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是方竹笋用比较理想的经营模式。建议在营造方竹笋用林中混交常绿落叶阔叶树,以短养长、管竹育木,增加经济收益,提高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

  • 标签:金佛山方竹混交常绿落叶阔叶树效果
  • 简介:一、红松的生物学特性红松是长白山植物区系的主要树种,阔叶红松林是长白山植被演替中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红松的生物学特性是幼龄时期有较强的耐阴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适应性,这是次生培育诱导冠下红松造林的重要依据。另外,红松较其它一般树种寿命长,具有长期、持续稳定的生长期,尤其在幼龄时期生长较缓慢,且有比较突出的耐阴性,能在次生林冠下生长发育,所以红松在次生碰下成活率及保存率相对较高,这是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的前提。

  • 标签:阔叶红松林造林技术林冠下生物学特性相对稳定次生林
  • 简介:通过Preston对数常态分布理论对硬阔叶各树种生态价值和地位的研究,讨论硬阔叶内树种之间的相关性和生态多样性,对探究其生态结构及演替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硬阔叶林生态价值
  • 简介:通过对低产阔叶丛植改造技术试验,设置临时样地和固定样地的调查,分析低产林丛植改造的林分生长,经过10年后调查表明,丛植比单株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20%~30%.

  • 标签:低产阔叶林丛植改造
  • 简介:依据福建省天然阔叶主要分布区的林分标准地资料,对天然阔叶建群树种的树高与胸径、枝下高与胸径、冠幅与胸径、树高与枝下高、冠幅与树高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其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天然阔叶建群树种几个测树因子的生长规律,为天然阔叶经营、林地生产力评价、森林收获预估等提供依据.

  • 标签:天然阔叶林建群树种测树因子相关关系
  • 简介:以红石林业局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长白山林区阔叶高产大径木收获量和净收益优化模型,其中包括矩阵生长子模型,采伐成本和林木价格子模型.通过大量的省级固定样地资料,对林分生长转移概率模型和进界生长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并对模型进行了比较和修正.林分结构优化模拟时综合考虑了林木最大保留直径(LDT),相邻径级立木株数之比(q),林分保留断面积(RBA)和择伐采伐周期4个因素.模拟结果表明,高产大径木的林分结构参数为:q=1.2、LDT=46cm、RBA≥26m^2,采伐周期(C)为10-20年.

  • 标签:大径木林分结构优化阔叶林模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