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个结果
  • 简介:一、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1.思想上不够重视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教练员和运动对预防运动创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麻痹大意有关,没有积极地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 标签:女子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运动创伤教练员预防
  • 简介:举重运动中,运动损伤的多发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膝部、腕部和肩部等部位,发生损伤的原因也相对较集中,如准备活动不当、技术动作掌握不到位、女子特有的身心特点等。本文着重分析了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及预防,以期在理论方面为女子举重运动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贡献一份力量。

  • 标签:女子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
  • 简介:女子举重在选材方面和技术规范方面基本与男子相同,但在心理、生理功能及运动素质上差别较大,突出的是女子青春期后的月经。因此在女子举重运动中,根据女子生理特点科学的安排训练,成绩才能很快得到提高。以月经周期安排训练节奏正常女子月经周期为28~30天,一般持续3~6天,这是个规律性的特点。女子举重训练应根据这个生理特点安排训练节奏。一名优秀的举重运动,在训练中能够承受高强度的大运动量训练,并在比

  • 标签:女子举重运动员训练节奏大运动量训练月经期间月经周期生理特点
  • 简介:业余体校肩负选材的重任,是向上输送合格后备人材的训练基地。业余训练启蒙阶段的基础训练是非常关键的,这个阶段基本功的好坏,将决定今后提高成绩的快慢和运动寿命的长短,也影响输送数量和质量。搞好少年女子举重运动的基础训练,是值得业余体校教练员研究的课题。现结合我队6名少年女子队员的训练实践,对此进行探讨。

  • 标签:女子举重运动员基础训练专项训练身体素质训练训练方法
  • 简介:摘要:女子举重项目出现在20世纪40时代初,并于二零零零年悉尼奥运会上被第一次作为奥运会的官方比赛项目。我国女子举重队于20世纪80时代初期,起步随晚,但发展迅速,是现今世界高水平女子举重队之一。而作为一项需要强大爆发力的项目,女子举重运动往往被视为传统柔弱女性形象的反例。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性别刻板印象和女子举重运动的关系入手,分析我国女子举重运动的媒介形象。

  • 标签:女性运动员举重媒介形象性别刻板印象
  • 简介:本研究采用肌电测试实验方法,对河南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进行测试,从力量素质角度上定量检查分析抓举动作和高抓动作的力量训练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个体之间的比较来发现问题。有助于确定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方案和及时发现运动训练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指导和帮助运动科学训练。

  • 标签:举重肌电特征
  • 简介:1前言在女子举重训练中,抓举与高翻成绩呈比例关系,高翻与下蹲翻成绩呈比例关系,高抓与下蹲抓成绩呈比例关系.实践中还发现,抓举与借力推成绩有着非常近似的现象,关于两者的论述目前未见报道.本文试图通过对部分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借力推在抓举中的运用进行实验对照,同时对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为女子举重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成绩女子举重运动员比例关系训练优秀参考依据
  • 简介:研究以运动左侧末端杠铃加速度、速度和高度等为指标对高丹抓举技术进行分析。采用2台SpeedCamMacroVisEoSens高速相机进行拍摄,通过SIMI-motion三维运动录像分析系统对其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成功时在A点杠铃加速度为0.39m/s^2,失败时为0.12m/s^2,说明成功时在杠铃离地瞬间用力较快,2次抓举A至D杠铃加速度和肩部移动距离的变化,说明在伸膝提铃阶段都有二次发力现象且上体过早后仰;(2)D至E杠铃加速度成功和失败时分别减少了0.07m/s^2和0.03m/s^2,说明在引膝阶段用力不连贯;(3)在F点成功时杠铃加速度最大为0.38m/s^2,失败时为0.41m/s^2,说明成功时用力节奏较差;(4)成功时左侧和右侧支撑点分别向后移动了0.17m和0.22m,而失败时左侧和右侧支撑点分别向后移动了0.13m和0.11m,后跳之后两个支撑点没有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说明后跳之后两个支撑点发生前后偏离;(5)失败时杠铃的最高高度为1.04m,而成功时1.09m,失败时杠铃高度较低,在下蹲支撑阶段没有撑住杠铃导致其失败。把杠铃加速度的变化以折线图的形式来分析运动技术动作,可以直观反映运动的用力节奏,发现其技术动作的精细化程度不够,用力节奏较差,还需对其技术动作进行改进。

  • 标签:女子抓举技术运动学分析
  • 简介:在采用挺举系列类的场合,按照所设定的重点是收推还是挺举,其计划顺序,等级分类以及训练方法是不同的。[以收推为中心的场合](参看表6)在以前的分割法计划A中,应该加进新的挺举。在这种情况下,以前的卧推,作为计划的最重要点的主要的强化项目而保留。而挺举则作为辅助强化项目,以培养爆发力及肩部的三角肌的补充为目的,在坐推哑铃之前进行。[以挺举为中心的场合](参看表6)把重要强化项目的挺举,置于计划A中。由于组数和重量都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因此卧

  • 标签:训练方法分割法等级分类臂三头肌肩部胸大肌
  • 简介:举重成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体力方面有:肌力、速度、柔韧性、协调性和耐力;技术方面有:高效率的正确动作,心理方面有:精力集中,勇气和决心;战术方面有:最佳体重制定、体重控制、体重调节等。举重运动发展到今天,单凭力气成不了一流运动,还必须掌握正确动作,以便把具有的最大肌肉高效率地运用于杠铃上。以最小的体重举起最大重量已成为优秀运动所必备的条件。

  • 标签:举重运动员体重调节最大重量体重控制立定跳远地运
  • 简介:摘要为了教练员和更多的体育工作者对发展力量方法的机制理解得更加清晰,为了使运动在训练中避免更多的运动损伤,要采取较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发展力量的显著效果。

  • 标签:训练理论训练基石训练方法
  • 简介:举重运动的临场按摩孙宝魁,范旭山(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1前言举重是一项同场直接对抗的竞技项目,它不仅是运动肌肉力量和技巧的较量,也是心理上的交战。比赛过程中,运动之间的竞争情绪表现得特别明显,它直接面对对手和裁判,而由于比赛的规模及运动...

  • 标签:举重运动员按摩手法心理疗法手法刺激紧张状态准备活动
  • 简介:摘要:在运动训练领域我们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运动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举重项目是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不可缺少的重要项目;它对人的各方面身体素质以及意志品质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所以,在选材阶段就必须做好充分考虑,从各个方面出发去选择优秀、合适的举重人才;因为举重运动如果没有先天性的优势,仅仅想要通过后期的训练而取得优异的成绩是非常困难的[2]。显而易见,举重运动的选材直接决定了运动日后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本文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总结法等方法对举重运动选材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举重项目竞技能力的特征,以此来确定我国优秀运动的选材指标。其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身体形态分析、身体机能分析、运动素质分析、心理素质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举重运动员选材研究
  • 简介:摘要:专项技术练习是举重专项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正确技术是发挥训练水平的重要前提,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相似,能使运动在身体形态以及机能方面对技术的特殊要求产生适应,有利于专项成绩提高。青少年举重技术训练尤为重要,深入分析青少年举重训练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并对运动损伤进行有效预防,对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对举重技术实训特点展开研究,并针对青少年女子举重运动抓举技术训练主要环节问题提出改进提升建议。

  • 标签:青少年女子举重专项技术实训技术概念动作结构身体素质抓举技术提升策略
  • 简介:采用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提高女子举重运动上拉力量的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的选手,应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对水平较好的选手采用绝对力量与速度力量相结合的训练方法,效果较好。

  • 标签:女子举重上拉力量绝对力量速度力量
  • 简介:目的比较同级别不同运动等级女子举重运动骨密度(BMD)的差异,探讨相同训练方案不同力量负荷强度对运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测试48kg级别健将组(n=15)和一级组(n=16)下肢链等速蹬伸肌力,腰椎L2-4和下肢主要部位BMD,分析下肢等速肌力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健将组的腰椎L2-4、股骨远端、髌骨BMD和下肢链收缩力峰力矩、拉长力峰力矩均显著大于一级组(P〈0.05);下肢收缩力矩和拉长力矩与腰椎L2-4(r=0.507,r=0.519)、髌骨(r=0.482,r=0.456)和胫骨近端(r=0.613,r=0.580)BMD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长期"奥林匹克举重运动"对女子运动BMD有促进作用,随着力量负荷强度增加,BMD也呈增加趋势。

  • 标签:举重训练负荷肌力骨密度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以伦敦奥运会女子举重7个级别比赛成绩前8名共计56名运动的竞技表现为研究对象,对其竞技表现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前8名运动的平均年龄为24.2±1.27,并认为女子举重运动最佳年龄为23~25岁;随着级别的升高,男女克托莱指数值也在增大。女运动平均成绩的稳定性一般,不过发挥率较高;运动的平均成功率普遍不高,介于52~80%之间,抓举高于挺举,每轮次的成功率呈递减趋势;63kg级是接下来我国女子举重寻求突破的重点项目。

  • 标签:奥运会女子举重竞技表现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多运动采取大强度、大运动度的训练模式进行训练,尤其是举重运动,一方面需要承担相当于自身几倍的重量,另一方面则需要控制体重,甚至不惜借助药物的功效提高成绩。致使运动损伤的概率远远大于从前。本文通过分析举重运动比较常见的运动损伤,进一步明确了举重运动运动损伤的预防方式及措施。

  • 标签:举重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预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