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上皮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2例原发性淋巴上皮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12例患者平均年龄56.25岁,以女性(66.7%)、不吸烟的患者(83.3%)居多.11例患者接受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另1例因病灶靠近支气管开口需行袖式肺叶切除术.8例患者术后接受了辅助化疗(66.7%).该肿瘤在组织学上表现为癌细胞排列成巢团状,核大呈空泡状,肿瘤间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9例肿瘤标本检测了P63,均为阳性(100%);11例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阳性;而5例行EGFR突变检测,均证实为野生型.本组平均随访时间为43.83个月,11位患者随访期间无生存,而另1位患者在术后25个月诊断骨转移,接受姑息性化疗后,带生存至今.结论原发性淋巴上皮是一种罕见的,预后较好的非小细胞肺癌.该肿瘤好发于年轻、非吸烟的亚洲人群,EB病毒感染与其发病机制存在密切关系.关键词淋巴上皮;非小细胞肺癌;手术;EB病毒;预后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31-02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55岁,农民,因进食梗噎感1年余于2006年7月3日入院。既往有胃溃疡史12年。人院查体无明显异常,鼻咽部及其它部位未发现肿瘤。6月27日电子胃镜示:距门齿26~28cm处可见2个卵圆形隆起病灶,大小0.7cm×0.6cm及2cm×1.5cm,有蒂组织,表面糜烂坏死不明显,组织弹性存在,食管下端未检及明显异常改变,HP(++)。胃镜诊断考虑:食管平滑肌瘤伴异形增生?灶性癌变?超声内镜示侵犯粘膜下层。病理诊断:鳞状细胞可能。

  • 标签:食管淋巴上皮瘤样癌组织病理学淋巴基质EB病毒
  • 简介:淋巴上皮(1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是一种少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好发于鼻咽部,原发于输尿管极为罕见。1998年Chalik等最早报道1例输尿管LELC,到目前为止,仅有9例输尿管LELC病例报道,其中1例为国内报道。

  • 标签:输尿管淋巴上皮瘤样癌病理学临床免疫组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原发性淋巴上皮的病理特征以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纳入的11例原发性淋巴上皮患者临床资料,均通过病理证实,收集其CT资料,分析病理特点。结果:单发,病灶大小2.1-8.9cm,平均(4.8±0.6)cm;6例周围型、5例中央型;CT平扫发现钙化2例、空洞性病变1例、坏死区1例、7例密度均匀;CT加强扫描发现3例轻中度强化、8例显著强化;1边界模糊、10例边界清晰;3例血管与病灶界限分明、5例血管受病灶挤压、3例病灶内血管包埋。肿瘤切除术8例,其中2例淋巴结转移。结论:CT检查可见原发性淋巴上皮癌肿块边界多清晰、均可见强化、体积偏大,以单发为主,周围型常见于胸膜下部位,中央型特征表现为“血管包埋征”。

  • 标签: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CT表现病理特征
  • 简介:淋巴上皮(l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最早于1921年由Regaud等报道,指发生于鼻咽部之外,但在组织病理学上与鼻咽部淋巴上皮相似的肿瘤,其形态学特点是未分化组织中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LELC可发生于胃、、涎腺、膀胱、胸腺、子宫颈、阴道和皮肤等部位,其中以原发于食管的LELC最为罕见。

  • 标签:淋巴上皮瘤样癌食管恶性肿瘤EB病毒
  • 简介:摘要10岁男性患儿,因检查发现纵隔肿物1月余入院。2019年1月在全麻下行胸骨正中开胸前上纵隔肿物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胸腺淋巴上皮。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后规律予TP方案化疗,术后至今复查胸部CT均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膀胱淋巴上皮较少见,近年来国外报道较多,但国内仅见1例报道,考虑可能与认识该病不足有关.现结合近几年的文献,就本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病因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淋巴的CT特征。方法搜集了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淋巴7例,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CT平扫表现为的单发肿块3例,多发结节3例,多发片状影l例,5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周围间质浸润4例,4例行增强扫描,病灶增强明显,。结论原发性淋巴CT表现缺乏特征性误诊率极高,结合临床表现、影像表现、治疗情况,综合分析,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提高早期诊断率。必要时应积极行穿刺病理明确诊断。

  • 标签:原发性肺淋巴瘤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淋巴上皮(LELC)是一种罕见的肝癌亚型,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病理学特征,特点是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可分为淋巴上皮肝细胞(LEL-HCC)和淋巴上皮肝内胆管细胞(LEL-CC),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方法,治疗以手术为主。肝LELC预后良好,可能与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有关。关于LELC的资料非常有限,仅有少量的病例报道和小型回顾性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截至目前,已有67例LEL-HCC和34例LEL-CC在文献中报道。文章总结了肝LELC的流行病学、临床治疗、病理学特点以及研究前景。

  • 标签:肝肿瘤淋巴上皮瘤样癌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上皮(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收集的21例LELC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LELC中,发生于涎腺8例、胃5例、6例、乳腺1例、宫颈1例。HE染色显微镜下形态相似,在丰富的淋巴细胞背景中见散在分布低分化或未分化的癌细胞,呈巢片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癌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p63、p40,间质反应性淋巴细胞表达CD8、CD20。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16/21)阳性。结论LELC是少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大部分与EB病毒感染相关,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 简介:淋巴上皮(1ymphoepithelioma-ikecarcinoma,LELC),由未分化的恶性上皮细胞和密集的淋巴组织间质组成。

  • 标签:淋巴上皮瘤样癌乳腺
  • 简介:目的检测分析PC组织中PD-1和PD-L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原发性淋巴上皮(LELC)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1例原发性LELC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PD-1和PD-L1的蛋白表达情况,对肿瘤组织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中PD-L1和PD-1的表达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1例患者中,原发性LELC肿瘤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21)和57%(12/21),原发性LELC的肿瘤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D-1的阳性表达率(P<0.05)。原发性LELC肿瘤细胞周围免疫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10/21)和42.9%(9/21),免疫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均较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LELC肿瘤组织及肿瘤细胞周围T细胞的PD-1、PD-L1的阳性表达在患者的不同性别、年龄、时期、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在原发性LELC的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中有40%以上的阳性表达率,PD-1在原发性LELC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率较低,但在免疫细胞的阳性表达率>40%。表明PD-1和PD-L1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原发性LEL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PD-1PD-L1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性上皮-肌上皮, 患者女,51岁,以无明显诱因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CT检查显示右肺下叶近内基底段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有轻度分叶,大小2.8 cm×2.2 cm×2.5 cm,相邻支气管及血管受压, 平扫CT值为34 HU;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动脉期可见多发不规则血管影, 动脉期CT值为67 HU,静脉期为99 HU,相邻血管可见贴边征,纵隔及门未见肿大淋巴结影。病理诊断:原发性上皮-肌上皮

  • 标签: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上皮‑肌上皮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淋巴上皮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在2005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3例肝脏淋巴上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男8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45岁(27~68岁)。其中肝内胆管细胞性淋巴上皮8例,肝细胞性淋巴上皮4例,混合肝细胞性和胆管细胞性淋巴上皮1例。所有患者都接受肝部分切除术和术后的综合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7年,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无生存。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上皮为肝脏少见的恶性肿瘤,经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肝肿瘤肝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64岁男性患者,因咳嗽、痰中带血伴右侧背部疼痛就诊。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右肺上叶后段可见一大小5.5 cm×4.9 cm×4.0 cm肿块,临近第3肋骨有骨质破坏征象,全身其他脏器、软组织、皮肤均未发现肿块。手术切除右肺上叶及部分第3、4肋骨。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示:Vimentin(+),CD31(+),CD34(+),Ki67(70%+),EMA(部分+),符合上皮血管肉瘤诊断,侵犯临近第3、4肋骨。患者于术后6.5个月死于转移。血管肉瘤非常少见,多为其他部位血管肉瘤转移至原发性血管肉瘤更为罕见。血管肉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目前尚无标准、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差。

  • 标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