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个结果
  • 简介:我国刑法规定,犯罪行为符合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处罚性三个特征,就说明犯罪成立,应当受到刑事制裁。但是,在理论中却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犯罪已经成立,但是却因为某种刑罚阻却事由,而不予处罚。这种所谓的阻却事由就是德日刑法中所说的客观处罚条件。那么,客观处罚条件在我国究竞是否有存在的余地呢,如果有,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的呢、本文想通过对客观处罚条件概念与性质的分析,试论客观处罚条件在我国究竟有没有存在的余地。

  • 标签:刑罚阻却事由构成要素犯罪构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客观处罚条件是决定行为的犯罪性的条件,客观处罚条件属于犯罪可罚性的实体性要件,无论是在犯罪成立的语境中界定客观处罚条件还是在犯罪成立之外的刑罚实现的语境中界定客观处罚条件

  • 标签:中的客观刑法中的处罚条件
  • 简介:在外国刑法中,某些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具备违法性和有责性,并不必然受到刑事处罚,会要求附加一定的客观条件,该客观条件的存在,是特定犯罪行为引发刑事处罚结果所必需的,这就是所谓的客观处罚条件。理论界对于客观处罚条件的概念、特征、范围、分类、体系地位等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而刑法之外的目的优先说比较可取。

  • 标签:外国刑法刑事处罚客观条件法律解释
  • 简介:客观处罚条件原本是德国、日本刑法中的一种立法现象,我国台湾地区刑法是民国时期《中华民国刑法》在台湾地区的延续,在立法上,由于受到德日刑法的强烈影响,在客观处罚条件的规定上与德日刑法一脉相承,甚至将客观处罚条件的立法技术发挥到了极致,含有客观处罚条件的罪名远远超过德日刑法,但有关客观处罚条件的理论定位,台湾学者之间争议特别大。由于我国大陆犯罪论体系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大陆刑法中不存在犯罪成立意义上的客观处罚条件,但存在刑罚权发动意义上的客观处罚条件

  • 标签:客观处罚条件犯罪构成刑罚阻却事由
  • 简介: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的结果犯,被视为传统理论的“真理性”结论,但是这样解释无法解释法定刑的幅度,无法处理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竞合关系、无法解释“因逃逸致死”的规定、无法解释本罪的罪过结构。从解释学上讲,应当引进客观处罚条件,扩大在分则中的具体适用,同时借助于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将交通肇事基本犯解释为故意的具体危险犯。逃逸的加重情节有其特有的规范保护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公共安全,同时兼顾个人安全。单纯逃逸的是情节加重犯,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属于以情节加重犯为基础的结果加重犯,同时包含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与过失。在方法论上,应将教义学规则纳入刑法解释中,从刑法注释学走向刑法教义学。

  • 标签:交通肇事逃逸逃逸致死客观处罚条件加重犯
  • 简介:客观处罚条件是特殊的犯罪成立要素,它与故意和过失无关。从理论发展来看,客观处罚条件经历了由刑罚限制事由向刑法扩张事由的嬗变。从它的体系性地位来讲,真正的客观处罚条件是构成要件、违法和责任之后的第四犯罪范畴,而不纯正的客观处罚条件则应当还原为不法构成要件。中国刑法中也存在类似客观处罚条件的特殊构成要件要素,对此,妥当的做法应当是借鉴故意理论的要素分析模式,客观处罚条件在中国现行立法体系之中没有生存空间。

  • 标签:客观处罚条件附随条件要素分析模式
  • 简介:声带是歌唱的发声体,对歌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嗓音训练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站在客观、辩证角度对声带与歌唱的关系加以论述。通过论证,明确声带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理清声带与歌唱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歌唱过程中该如何科学的利用声带,从而进一步为嗓音训练与歌唱的良好运行打下基础。

  • 标签:声带歌唱关系
  • 简介:围绕着客观处罚条件的理解,德日刑法理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其总体的趋势是告别传统的刑罚阻却说,而将其作为犯罪论考虑的课题。但是无论是"还原说"还是"独立要件说"可能都存在疑问,还原说没有注意到构成要件与客观处罚条件的差异,同时对于"违法"的理解仅仅停留于日常生活层面,并未从规范的角度着眼。作为独立要件说的内在客观处罚条件,可能与构成要件的违法推定机能存在紧张关系,而且也未能处理好与故意理论的衔接。因此,需要将内在客观处罚条件都归入外在的客观处罚条件,从而形成统一性的客观处罚条件,仍然以应罚性与需罚性为基础,作为刑罚阻却要件,并且需要进一步扩大在分则中的适用。刑事政策学需要与刑法教义学保持适当的距离,强调刑法教义学的独立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内在客观处罚条件外在客观处罚条件构成要件刑事政策刑法教义学
  • 简介:鉴于共同正犯与单独正犯之间的结构性与规范性差异、共同正犯与狭义共犯在处罚条件意义上的共同性,为包括共同正犯在内的所有犯罪参与行为寻求统一的实质处罚根据是妥当的。这种统一的参与犯处罚根据观念应当是在"参与犯违法相对性"和"违法二元论"基础上的"功能性实行行为助力"。根据这一观念,我国"主体间"参与犯处罚条件设定缺乏限定参与犯处罚范围的合理机制。

  • 标签:参与犯实质处罚根据功能性助力
  • 简介: <正> 以行为程度(量)区分一般违法与犯罪的社会治安分权治理模式,造就了我国刑法独具特色并成文的"罪量因素"规定,即分则个罪中为数众多的"数额(数量)较大"、"情节严重(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等犯罪成立的罪量要求。这些罪量因素在犯罪构成体系中充当怎样的角色,如何建构包含罪量因素的犯罪构成体系,是当下犯罪构成理论研究不容回避的课题。早有学者注意到罪量因素在犯罪构成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犯罪构成的情节要求"、"区分质的构成要件与量的构成要件"等命题,但缺乏具体而系统的关于罪量因素的犯罪论体系定位,其宣示意义远大于建构意义。而围绕《刑法》第13条但书的犯罪构成体系建构,也没有正面关注罪量因素——作为分则规定的事实要素——在犯罪构成体系中的地位。本文关注的罪量因素是指刑法分则个罪罪状中明确规定的,表明行为的危害程度,并为犯罪成立所必需的事实要素;包含罪量因素的犯

  • 标签:周光权违法性阻却事由犯罪论体系法益侵害陈兴良教授
  • 简介:我国同种数罪处罚方法存在的问题,源于我国刑法制度层面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我国数罪并罚制度与刑法规定的法定刑之间的冲突,数额犯、数量犯的大量存在使这种冲突表现得直观和明显。在现有的刑法规定之下,任何解决方案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把同种数罪处罚问题的解决,放在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整体中予以考虑,以期在我国的刑罚制度改革中加以彻底解决。

  • 标签:同种数罪处罚方法矛盾原因解决
  • 简介:文章从两个方面对转化型抢劫罪的客观条件展开论述:一是转化的行为条件——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分析了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对象、程度及共犯中实行过限的问题。二是转化的时空条件——当场,明确地界定了此类转化型犯罪的时间和空间。文章还对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论证,为转化型抢劫罪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判断依据。

  • 标签:抢劫罪转化型抢劫罪转化条件
  • 简介:行政处罚法第41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法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不能成立。尽管如此,实践中行政处罚成立的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多数人把行政处罚不能成立视为行政处罚的无效或者不合法。例如,有人认为,行政机关不告知当事人有关事项,拒绝

  • 标签:行政处罚成立条件《行政处罚法》行政机关当事人权益
  • 简介:20世纪西方法理学经历了从法律确定性向法律不确定性的转向,以“唯一正确答案”为核心的法律确定性难以成立。然而,这并不会影响法律确定性所追求的限制权力这一政治目标的实现,恰当阐释的法律客观性观念可以作为法治的基石。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适当的法律推理思维方法、成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三者的共同作用将为法律推理的客观性的实现提供保障。

  • 标签:法律推理客观性确定性不确定性
  • 简介:摘要财务会计目标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从财务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会计职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关系看,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会计环境,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范围取决于财务会计的客观职能,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 标签:财务会计目标会计环境财务会计职能财务会计信息
  • 简介: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学习这项活动本身是一种间接兴趣活动。由于年龄特征和经验所限,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结果,还不会产生间接需要的动机。人的认识过程具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特征,决定着学习结果的长期性,学习过程的艰难性,无实效性。作为学生来讲,虽然具有获取知识的潜能,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兴趣诱导(家庭

  • 标签: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条件分析学校教育学生学习家庭教育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学研究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仍然难以宣称形成了独立的法学派别。法学流派的形成,需要有学术领军人物、有核心理论体系、有独特学术风格、有民主开放的宽松环境、有适时适需的学术创新性、有科学严谨的方法论,有信奉并传播某种法学思想的学术共同体等。这些是法学兴盛、学派形成的重要标志。

  • 标签:中国法学思潮法学流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