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根据敦煌文书与晚唐五代、辽代的石刻材料,以及后出的僧传和禅宗灯史,全面考察了中晚唐幽州地域禅宗的发展轨迹及其与当地社会的关系。通过考察揭示出:安史之乱后,幽州地域的云居寺流行北宗禅。幽州地区的盘山系北方重要的禅宗基地,有著名禅僧在此活动。尽管后出的禅宗典籍将它描绘为马祖道的天下’但t~-Y-的石刻和敦煌文书所描述的盘山佛教却不是这幅景象。显然,中唐时期马祖道已经渗入盘山的说法是被后出的禅籍建构出来的。敦煌文书与晚唐五代、辽代的石刻材料在叙述中侧重人物生平事迹、时间、地理空间,与当地世俗社会和历史背景紧密相连,重在写实。而后来传世的禅籍却意在突出马祖禅的观念、修行及传导方式,编造一套看似清晰的师承谱系,凸显马祖一系特有的语言系统,在表述中虚实相问。
简介:提要有“国之西门”之称的凤翔,由于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易守难攻,故驻有重兵,是京西北的主力大镇。从宝应元年起,凤翔兼有陇右节度之称,永泰元年,陈郑泽路军移镇凤翔,凤翔开始成为京西重镇。泾原地势平坦,易攻难守,“泾原兵变”后军力曾一度有所减弱,到贞元后期,农业经济得到恢复,粮食自给有余。分队邠宁不但在地理上处于京西北中心,而且因屯驻着朔方军而实力雄厚,成为京西北的中心大镇。灵盐素有“国之北门”称号,既承担着防御吐蕃的任务,又支撑着北线防御回纥的天德、振武两镇。天德、振武是京北沿边的镇,主要任务是防御回纥。郎坊、夏绥都是不临边的小镇,因其地处京西北防御圈里面,所以多用作屯驻军队和作为后方基地。
简介:中晚唐文人完成了由盛唐纯粹文辞之士到知识型、学者型学士的转换,文史兼擅并融的主体丈化特征使史学精神对史论体咏史诗产生影响成为可能。具体而言,传统史鉴致用精神在中晚唐形成风气。受此精神影响,史论体咏史诗多以垂鉴致用为目的,以君主为主要讽谏对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针对性。《春秋》学派中的疑经新变、委曲发明的史学精神使士子在涉足经史内容时,往往对传统的经史之义进行大胆怀疑,对史实进行细致辨析,倡扬新说,促成了翻案体的产生。适应思想重建的要求,中晚唐史学开启义理之途,提倡以史治心,转变入史观念。这使史论体咏史诗多注意阐发史实背后的道德义理,具有儒学道德化、义理化的特点;从心性角度思考问题;导致了赞扬奇节义士、高隐大德诗风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