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2000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会议上,由中国和新加坡等国领导人提出来的,2001年3月在中国海南省的博鳌会议上得到各国领导人的正式确认。这就意味着在10年内亚洲将建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覆盖约17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2万亿美元,以贸易额计算,它将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市场。可以说,这是1967年东盟成立以来,亚洲国家在区域合作方面的最重大突破。成立自由贸易区,对于东盟和中国来说是互利的,也可以说是必然的。近二三十年来,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也有较大改善。可是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使各国元气大伤。2000年下半年以
简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我国和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一体化组织,对于彼此经济优势的增强和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和东盟国家产业结构相比既有很大的互补性又有一定的竞争性,目前我国应该把握的战略对策,一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组织有序竞争;二是创设自主性知识产权,提高产业技术含量;三是加强与东盟国家在产业转移与结构调整中的协调,改变我国比较优势不明显的出口竞争现状。
简介:2002年5月15日和16日,中国同东盟在北京首次举行关于缔结自由贸易协议(FTA)的专家会议。它标志着中国同东盟朝缔结自由贸易协议迈出了第一步。在两天的谈判中,双方一致同意,今后着手拟定包括自由贸易协定的方针和基本原则以及自由化的对象领域等内容在内
简介: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法律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法律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保障,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有法律合作机制为基础,通过法律协调途径来推进双方法律合作。创建透明完备的法律体系,整合相关法律,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简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会创造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将为中国和东盟创造无穷商机和广阔前景。回望过去的十几年,中国与东盟已从建立对话机制发展到开展多领域的密切合作,伴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长存在着有利因素,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文章从这两方面着手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行分析,以期对其产生和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简介: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这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双方经贸关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现状的基础上,展望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增进合作的有关建议。
简介:近年来,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合作领域日益拓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标志着我国在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本文在比较中国与东盟各国税收制度的基础上,借鉴欧盟税收协调的经验,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税收协调的步骤和主要内容,并重点分析了税收协调的效应,最后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简介:[摘要]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这一决策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与经济发展,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乃至世界经济一体化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简介:本文利用引力模型对1990—2009年期间老挝和中国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对老挝和中国之间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CAFTA的建立显著促进了老挝对中国的出口,老挝自中国进口量的增长并不显著。
简介:东盟-中国关系发展的背景自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中国友好的政治与经济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简介:从7月1日起,《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将开始实施,7000多种商品开始削减关税,五年内它们中的大部分产品关税将降至零。由于双方将用20天的时间对彼此的关税减让表进行技术性核查,并调整相关的海关数据系统,所以从7月20日起,正式执行降税后的新税率。除2004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原产于中国和东盟的其他7000多项税目的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以自由贸易区的税率实现彼此货物的通关。
简介:2009年8月15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通过对《投资协议》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以三个目标完成的情况为衡量标准,简单分析《投资协议》的利弊。
简介: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建设需要各种专门人才,广西高职具备为东盟自由贸易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利条件.当然也存在一些困难.文章提出了广西高职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建设的方式是招收培养东南亚留学生,举办各种培训项目,并提出了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