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个结果
  • 作者:邢强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13
  • 机构:130503198409041214
  • 简介:摘要:煤矿的开采工艺复杂,基本都在地下作业,导致安全事故的不受控因素大大增加,造成矿难事故屡屡发生。矿难的发生不仅直接危害采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影响采矿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影响了整体煤矿业的发展。要想阻止矿难发生,首先就需要分析矿难产生的原因,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达到避免矿难发生的目的。

  • 标签:安全管理煤矿采矿工程实践
  • 简介:摘要:莱新铁矿西回风井为莱新铁矿二期提产的需要施工的第二条回风井。井筒设计深度627.772m,井筒基岩层段含水层岩裂隙岩溶发育,预计井筒最大涌水量109.41m /h,从防治水角度,综合经济技术考虑,采用地面预注浆法对含水层进行堵水治理,实现井筒在含水层段安全快速掘砌施工。

  • 标签:立井涌水量冻结地面预注浆。
  • 作者:邢强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5
  • 机构:新疆红星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哈密 839000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时,会因施工环境、施工条件、施工材料质量等多方面因素干扰导致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受到影响。为此,建筑工程施工需要由专业监理单位全过程监督控制主体结构施工过程,并通过规范的数据标注、严格的施工操作监督,确保施工过程可有效展现设计意图。由于建筑工程主体施工中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均是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因而实际监理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将这两个环节作为监理重点,并在监理工作开展前做好前期准备,以便提升监理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 标签: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在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为了保证这些设备得以较高性能的运作,需将设备进行结构性的改进,保证其能够符合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通过技术革新和实际生产相结合,降低生产造成污染的危害性,保证环境资源和人类生活健康发展。文章主要分析钢铁企业机械设备在环保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推进钢铁企业的节能环保措施落实到位,并实现经济的提升与安全的共存。

  • 标签:钢铁企业机械设备环保改进提升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期(48 h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固定翼释放次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起搏电生理科2021年8月至12月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组(A组)及双腔起搏器组(B组)患者,根据无导线起搏器术中固定翼释放次数将A组分为释放1次(A1组)和释放≥2次(A2组)。收集患者术前24 h至术后0、4、8、12、24、48 h血液样本,分别对比A、B组间及A1、A2组间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及肌钙蛋白(cTnI)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共纳入140例患者,其中无导线起搏器组60例(男41例),年龄(70.75±11.77)岁,年龄范围36~91岁;双腔起搏器组80例(男47例),年龄(70.54±9.90)岁,年龄范围45~87岁。术后A、B组所有患者术前24 h至术后48 h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均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术后48 h,A1组(40例)患者血浆cTnI表达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次,A组患者CK-MB、CK、cTnI术后水平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2组(20例)患者CK-MB、CK、cTnI术后水平高于A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期(48 h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升高程度与无导线起搏器固定翼释放次数相关。

  • 标签:心动过缓无导线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心肌损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5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体循环栓塞(SE)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中降低NVAF患者SE风险提供依据。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75岁NVAF患者,根据NVAF后发生SE情况分为无SE组(1 127例)和SE组(433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NVAF患者SE相关因素及未抗凝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房颤病史≥5年的OR值为2.75(95%CI 1.98~3.82,P<0.01),脂蛋白(a)>300 g/L的SE风险高于脂蛋白(a)≤300 g/L(OR=2.07,95%CI 1.50~2.84,P<0.01),载脂蛋白B>1.2 g/L的OR值为1.91(95%CI 1.25~2.93,P=0.003),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49%的SE风险较高(OR=2.45,95%CI 1.63~3.69,P<0.01),左心房内径>40 mm的OR值为1.54(95%CI 1.16~2.07,P=0.003),CHA2DS2-VASc≥3分的OR值为15.14(95%CI 2.05~112.13,P=0.01)。载脂蛋白AI>1.6 g/L是SE的保护性因素(OR=0.28,95%CI 0.15~0.51,P<0.01)。结论房颤病史≥5年、脂蛋白(a)>300 g/L、载脂蛋白B升高、左心房内径>40 mm、LVEF 30%~49%、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是NVAF患者SE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其中载脂蛋白AI>1.6 g/L与NVAF患者SE风险呈负相关。

  • 标签:老年人心房颤动栓塞
  • 简介:摘要:后浇带施工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有不同的技术要点,施工人员对程序和技术要点的把握差异性,都会影响到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工程项目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的环境因素和现场施工因素,也会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产生影响。项目技术和施工人员要全面掌握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工序要点,了解影响其施工质量的常见因素,合理规划施工程序,确定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以严格执行施工程序、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为目标,落实后浇带施工技术。

  • 标签:后浇带技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术中除颤阈值(DFT)测试对后期放电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S-ICD并至少随访3个月的患者,按照术中有无DFT测试及PRAETORIAN评分分为DFT测试组、DFT未测试组,PRAETORIAN评分≤45分组、>45分组。回顾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放电事件和并发症等。初步探讨DFT测试对后期放电事件的预测价值,以及复律失败风险极低患者的不恰当放电概率是否随PRAETORIAN评分的增高而增大。结果研究纳入41例患者,其中男31例,年龄(54.9±15.0)岁,年龄范围18~85岁。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中位随访4个月内,10例患者发生37次放电事件。DFT测试组与DFT未测试组不恰当放电患者数(1对1,P=1.000)及不恰当放电总次数(10对1,P=0.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AETORIAN评分≤45分组与>45分组不恰当放电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对2,P=0.133),不恰当放电总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对11,P<0.001)。结论S-ICD植入术中DFT测试对患者后期放电事件影响较小。复律失败风险极低患者的PRAETORIAN评分越高,不恰当放电可能性越大,该结论有待扩大样本量加以确认。

  • 标签:除颤器,植入型全皮下除颤阈值不恰当放电PRAETORIAN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比较不同病因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长期生存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首次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患者,收集患者术前临床、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基线资料,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事件,次要终点事件为临床复合事件的发生。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ICM)组及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组。比较ICM组及NICM组患者累积生存曲线(全因死亡率、无临床复合事件生存率),并用运用Cox回归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肌病类型、CRT类型、糖尿病及心房颤动合并症情况,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及主成分回归法探究CRT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选214例患者,年龄(62.04±10.69)岁,其中女50例(23.4%,50/214),ICM组89例(41.6%,89/214),NICM组125例(58.4%,125/214)。中位随访32个月,共有57例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Log-rank检验显示,在ICM组中,植入CRT-D患者的生存率高于CRT-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然而在NICM组患者中,不同CRT类型患者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对所有患者行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高龄(>70岁)及LVEF与全因死亡率相关。采用因子分析法及主成分回归法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CRT类型是患者发生全因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OR=1.486,95%CI 1.06~2.09,P=0.023)。结论ICM心衰患者,CRT-D与其长期生存改善相关,而在NICM心衰患者中不存在或减弱。

  • 标签:心脏再同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非缺血性心肌病全因死亡率远期随访
  • 简介:摘 要:目前,我国已基本进入科技时代,随着大部分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各种新型环保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并广泛应用于各生产行业。近年来,虽然新能源迅速崛起,但仍然无法撼动煤炭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炭开采效率,下面将分析与煤炭开采相关的新兴技术和开采方法。

  • 标签:煤矿采矿新型技术开采方法应用措施
  • 简介:摘要:采矿容易破坏地表,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一旦产生严重的破坏效应,就很难修复原有的地表、空气和水资源。近年来,国外对采矿的生态保护有了新的认识,经过取材和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与国外相比,中国的采矿意识严重不足,最终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更好地促进矿业工程健康持续发展和升级转型,必须积极应用先进的绿色理念,有效推动矿业工程由传统型向资源节约型升级转型。因此,积极调整传统的矿产开采观念,利用先进的科学绿色开采模式,切实建设环境友好型,是我国采矿工程未来发展方向的必由之路。

  • 标签:绿色开采采矿工程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落后的采矿技术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现有的采矿技术应不断改进。加大开采过程的安全管理,避免安全事故,提高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虽然目前的挖掘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这些技术仍然存在不足。随着国内矿业的发展,矿产开采单位有必要提高采矿装备水平,加快采矿设备的更新换代,引进更多高端安全管理技术。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采矿工程的开采技术和施工安全管理。

  • 标签:采矿工程采矿技术施工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改革,相关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和最新故障检测方法,提高电力设备的寿命和质量,继而保障电力系统的持续稳定供应。对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变电一次设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障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在变电一次设备的生产以及实际运行维护中,变电一次设备故障的带电检测和检修技术,能够切实地对电力系统运行故障进行提前预防,在根本上对电力系统加以保障。针对变电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和检修工作的时候,存在多种技术和方法。文章主要对变电一次设备故障检测和检修工作展开全面的研究分析。

  • 标签:变电一次设备故障检测检修的探讨
  • 简介:摘要:随着变电系统长时间的使用,变电系统也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需要经常进行维修,以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在变电设备的生产以及实际运行维护中,变电设备故障检修技术,能够切实地对电力系统运行故障进行提前预防,在根本上对电力系统加以保障。为应对新冠疫情给电力企业正常的变电检修工作带来的影响,基于疫情期间企业制定的各种预案,提出了检修工作管理措施,同时根据当前变电站运检工作智能化的趋势,分析了智能运检技术对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作用和未来改进方向,为疫情背景下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增添技术保障。

  • 标签:新冠疫情变电检修安全管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全身麻醉和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在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围术期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入选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S-ICD的54例患者,将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n=16)及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组(n=38)。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疼痛评分(NRS)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全身麻醉组与肋间神经阻滞组相比,手术时间[(69.75±17.57)min对(47.76±11.81)min]、术后住院时间[(4.13±2.28)d对(2.55±1.33)d]更长,术后6~48 h的NRS评分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全身麻醉方式,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减轻围术期疼痛,在植入S-ICD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除颤器,植入型麻醉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植入磁共振(MRI)兼容起搏器后行1.5 T MRI扫描的安全性及起搏系统的稳定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MRI兼容起搏器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行MRI扫描前、扫描后即刻以及扫描后1、3、12个月的起搏器系统稳定性及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和电池寿命及临床不良事件。结果113例患者接受MRI扫描并按时完成各阶段随访,扫描过程中无心前区不适感、无误感知、无脉冲发生器重置、无起搏器导线脱位,除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扫描中监测到房颤外其余患者未监测到心律失常。患者心房起搏阈值、感知,心室起搏阈值、感知在MRI扫描后各随访时间点与扫描前变化无临床意义。1例患者MRI扫描后12个月发生下壁心肌梗死,心室感知幅度较基线下降50%以上,其余患者随访未发现起搏阈值增加0.5 V以上、感知下降50%以上以及起搏器电池提前耗竭情况。心室导线阻抗MRI扫描后12个月与基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0.10±117.87)Ω对(547.76±122.00)Ω,P=0.001],随访期间无心房导线、心室导线阻抗<200 Ω或>1 500 Ω。结论植入MRI兼容起搏器患者进行1.5 T MRI扫描时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好。

  • 标签:心脏起搏器,人工磁共振兼容起搏器磁共振成像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ICM)对不明原因晕厥、心悸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因不明原因晕厥或心悸患者184例(晕厥144例,心悸40例),其中99例患者(晕厥77例,心悸22例)接受ICM植入,植入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直至出现晕厥或心悸事件,随访时调取ICM记录的心电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85例未植入ICM患者(晕厥67例,心悸18例)行常规随访。结果植入ICM组随访时间为(29.3±9.3)个月,未植入ICM组随访时间为(27.2±10.4)个月,两组晕厥和心悸的总检出率38.4% 比 3.5%(P<0.001),晕厥事件检出率40.3% 比 3.0%(P<0.001),心悸事件检出率31.8% 比 5.6%(P<0.05)。结论ICM可以提高不明原因晕厥、心悸患者的诊断率,对于不明原因晕厥、心悸的患者建议尽早植入ICM。

  • 标签: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晕厥心悸不明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犬大腿肌肉组织行冷冻球囊消融,探讨消融温度、时间及冷冻损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只健康成年比格犬,按照不同消融时间(60、120、150、180 s)对犬大腿肌肉进行冷冻球囊消融,记录并比较球囊最低温度、局部组织温度、病理改变和损伤深度。结果①消融60 s组球囊最低温度、球囊最低温时头端组织温度为(-59.83±1.17)℃和(-63.38±1.35)℃,180 s组为(-71.67±2.80)℃和(-76.15±2.68)℃,60 s组温度最高,180 s组温度最低,但消融120 s、150 s、180 s之间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消融30 s时球囊温度为(-41.96±3.63)℃,使球囊温度降至-40℃以下,且冷冻消融前30 s温度下降速率最快,为(2.57±0.12)℃/s,消融60 s后球囊温度下降速率明显变慢。③消融60 s组复温时间[(19.17±4.02) s]及解冻时间[(75.83±17.42) s]随消融时间增加而增加,复温及解冻速率均由快变慢。④消融150 s组最长损伤深度(6 095.2 μm)最长,>60 s组(2 985.6 μm)、120 s组(5 501.5 μm)和180 s组(5 612.8 μm),但与120 s、180 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冷冻时间、冷冻温度与组织损伤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损伤深度与冷冻时间呈正比,冷冻温度平均下降速率由快变慢,当冷冻时间超过120 s,冷冻造成的损伤深度随消融时间的增加并无明显延长。

  • 标签: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比格犬组织损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