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肾间变性肉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上海市儿童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8至2022年肾间变性肉瘤5例,根据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检测结果对其进行分析并行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儿年龄3~15岁,平均年龄7.2岁,中位年龄5岁。2例为女性,3例为男性。4例表现为腹部膨隆,其中2例伴腹痛;1例表现为肉眼血尿伴腹痛。影像学检查:右侧肾脏囊实性占位4例,左侧肾脏囊实性占位1例。镜下观察,5例均可见成片状、束状或弥漫分布的肿瘤细胞,呈梭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大、深染,异型性明显,可见间变性及奇异多形性肿瘤细胞,非典型核分裂象易见,伴部分区坏死。其中2例可见多灶软骨岛,1例可见软骨黏液样基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例表达波形蛋白,3例表达结蛋白,2例表达p53。1例行高通量测序示DICER1、TP53基因发生体细胞变异。5例患儿均行病变侧肾脏及肿瘤手术切除,术后行辅助化疗,随访5~57个月。结论肾间变性肉瘤是罕见的肾脏恶性肿瘤,明确肾间变性肉瘤的病理诊断对患儿治疗及预后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建议行DICER1基因检测,并对诊断肾间变性肉瘤以及DICER1基因突变者密切随访。
简介:摘要:在新时期积极推进企业后备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准确针对时代背景和当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建设的需求和建设的方向,积极探索制定完善的企业后备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措施和建设方案,能够提高建设效果,使政工干部队伍更加完备和系统,能支持政工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新时代背景下,还要继续针对企业后备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制定合理化的建设方案,探索高素质政工队伍的建设发展,支持我国基层政工事业的稳定推进。
简介:摘要:目的: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质控管理,探讨其对管理质量以及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接收诊治的患者当中,选择12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12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管理)和研究组(全程质控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感染的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明显,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全程质控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去,能提高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的质量,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丰富环境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selective nerve injury,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焦虑、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n=12):假手术组+标准环境组(假手术组) 、SNI+标准环境组(标准环境组)、SNI+丰富环境组(丰富环境组)。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构建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丰富环境从术前7 d开始,持续至术后21 d。测定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 threshold,PWT)及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 latency,PWL)以评估痛觉超敏及痛觉过敏行为,测试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以及强迫游泳实验以评估焦虑、抑郁样行为。采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及前扣带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突触可塑性相关分子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及其磷酸化形式(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突触后致密物-95(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以及神经连接蛋白2(neuroligin 2,NLGN2)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测定CREB、BDNF在ACC中表达含量的改变。采用GraphPad prism 8.0和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WT、PWL结果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PWT、PWL实验中,各组大鼠PWT的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组别主效应与时间主效应均显著(F=13.4,39.6,369.6,均P<0.05),PWL的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组别主效应与时间主效应均显著(F=3.8,10.3,58.8,均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标准环境组PWT[(8.0±3.5) g,(2.4±1.4) g,(2.3±1.1) g,(2.2±1.6) g,(1.6±0.5) g]与PWL[(8.6±1.3) s,(7.3±1.5) s,(7.9±1.0) s,(6.6±1.1) s,( 7.7±1.4) s]各个时间点均较低(均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标准环境组旷场实验中进入中央区次数[(1.3±1.7)次]及停留时间[(1.6±1.3) s]显著减少(t=4.585,5.423,均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开放臂次数的比率[(8.0±7.8) %]及停留时间的比率[(1.3±1.2) %]也明显减少(t=4.682,5.202,均P<0.05),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中进食潜伏期[(365.2±94.4) s]及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127.6±24.3) s]显著增长(t=6.008,14.290,均P<0.05)。丰富环境组大鼠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开放臂停留时间均高于标准环境组(均P<0.05),进食潜伏期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低于标准环境组(均P<0.05)。(3)与假手术组相比[CREB:(1.6±0.2),(0.8±0.5);BNDF:(0.8±0.5),(1.0±0.4)],标准环境组脊髓和ACC中CREB[(1.8±0.1),(1.5±0.2)],BDNF[(0.9±0.6),(1.4±0.3)]表达增多(脊髓:t=3.283,4.989;ACC: t=5.502,4.257,均P<0.05),ACC中突触标志物PSD-95[(1.6±0.2),(1.0±0.2)]以及NLGN2[(1.5±0.5),(1.1±0.2)]表达增多(t=4.257,2.214,均P<0.05)。与标准环境组相比,丰富环境组脊髓中CREB(1.3±0.3)、BDNF(0.7±0.4)、PSD-95(1.0±0.3)以及NLGN2(1.1±0.4)表达降低(t=5.007,2.166,2.358,2.322,均P<0.05)。与标准环境组相比,丰富环境组ACC中PSD-95(1.2±0.3)和NLGN2(1.1±0.2)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t=2.674,2.944,均P<0.05),而ACC中p-CREB(1.7±0.6),BDNF(2.4±0.2)表达水平却显著升高(t=4.180,7.610,均P<0.05)。结论丰富环境可以改善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所致焦虑、抑郁样行为,这可能与干预脊髓及ACC中突触可塑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