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查明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建设区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地质环境条件、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现状、类型、规模、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预测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是否会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以及灾害的范围、危害并预测评估其危险性及工程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针对评估区地质灾害现状、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工程建设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肌肉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的疗效,以便于积累该方面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肌肉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每个相应肌肉部位(表一)收治60例,共19组,共1140例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每组分为2两组,其中19组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分别接受相应部位肌肉的负重训练治疗,19组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则对相应部位肌肉的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通过对比相应部位肌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肌肉力量等级比率及一类、二类肌肉纤维电压状况和肌肉疲劳率判断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肉等级中四级、五级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肌肉疲劳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相应部位肌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肌肉电压情况都有显著提高,以上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肌肉疲劳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肌肉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肌肉等级状况,提高患者一二类肌肉纤维电压,为患者带来较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相关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临床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首次行射频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94例。术后24~48 h行头颅弥散加权磁共振(DWMRI)检查,明确有无SCI,同时记录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监测术中活化凝血时间(ACT),对SCI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15例(15/94,15.96%)患者术后DWMRI显示17处新发SCI病灶,10处(10/17,58.82%)位于右侧半脑。SCI组术中平均ACT显著低于无SCI组[ 240(235,258) s对262(245,280) s,P=0.001]。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平均ACT水平是SCI发生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OR=0.965,95%CI 0.940~0.991,P=0.008)。结论房颤射频导管消融围术期SCI发生率较高,术中ACT水平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差不多都是由个体户、夫妻店和家庭作坊演变而来。由于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总会有大量下岗和失业人员寻求创业的途径和机会,因此个人和家庭创业然后形成小企业将是中国长期而普遍的现象,研究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模式,以及政府需要为之提供的政策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岗和失业人员本身处于弱势地位,我们不可能对其专业素质期望太高,也不能指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通过培训使其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家。因此,小企业成长需要政策和体制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