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各行各业对可持续性发展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化工工程作为工业生产建設中的重要一环,以工艺措施应用过程所产生的污染,严重影响着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此,研究人员应在明确化工工程工艺措施应用现状的情况下,找出绿色化工技术作用控制的方法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评估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早期流量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的血液透析患者327例,并将其分为导管低流量组(43例)和导管正常流量组(28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血压),并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相关测量参数(导管尖端位置、左室射血分数、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导管尖端距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距离)是否对患者早期导管流量不足产生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导管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导管尖端接近和触及右心房壁(OR=5.393,95%CI=2.039~14.263,P=0.001)、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增大(OR=0.321,95%CI=0.124~0.827,P=0.019)、左室射血分数处于临界范围(OR=2.953,95%CI=1.113~7.835,P=0.030)和减低(OR=5.828,95%CI=1.869~18.174,P=0.002)是术后早期导管流量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早期导管流量不足与导管位置、左房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相关,超声可以作为评估透析患者术后导管尖端位置和诊断术后早期流量不足的主要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俯卧位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收治的40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俯卧位方法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干预组采用改良俯卧位方法对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差异情况及压伤的发生情况。结果俯卧位前后,2组患者间SaO2、PaO2、PaCO2、PaO2/FiO2等氧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俯卧位前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俯卧位后氧合指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患者的压伤发生率(17.64%)明显低于对照组(4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7,P<0.05),患者胸部是俯卧位通气时压伤的高发部位。结论改良俯卧位方法可有效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情况,且能减少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中压伤的发生率,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与探讨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因素,并根据相关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医院静脉输液质量,减少因静脉输液引起的医患矛盾。方法:收集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4 月来我院风湿免疫科进行就诊且静脉输液治疗的部分患者资料进行在院直接调查分析。结果: 8 个月内住院患者因静脉输液引起医患矛盾共 27 例,主要因素有:呼叫处理慢、输液时间迟、护患沟通问题、医嘱输入与执行不及时、患者自身等。结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的安全意识较前有很大的提高,静脉输液的人数越来越多且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因此作为护士要重视静脉治疗的安全问题,提升安全意识,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从而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简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始终把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教是为了最终不需要教”放在首位。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并且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数学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0例,将2016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按时服药、规律饮食、体育锻炼及戒断不良嗜好方面遵医行为均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其遵医行为,改善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