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格尔木市金峰路小学 青海 格尔木 816099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师的教学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教师在课堂上所落实的教学方法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语文教师,针对古诗词教学而言,不妨就利用情境教学法授课,引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态度体验,为诗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贡献力量。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古诗词;直观情境;问题情境;诵读情境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在大力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环境下,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更是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充分认可。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当了解新时期备受人们认可的情境教学法与古诗词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将两者做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知识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高效率地理解古诗词内容及内涵,达到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目的。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作以下几点研究:
一、应用直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情境在课堂上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的感受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诗情画意,让学生真实地去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可应用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对古诗词充满兴趣的学生高效率地学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实现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的目标。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山行》这首诗时,首先,我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了连绵的群山和山上火红的枫叶,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从而将学生带入到了如梦如诗的境界,进而为学生介绍了诗人杜牧。然后,我在直观情境之下播放了诵读音频,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这首古诗中所渗透的诗情画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我引导学生赏析了诗句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了古诗大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我引导学生收集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段还有古诗词,做了课堂小结,让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应用直观情境授课,在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构建了诗情画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实现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应用问题情境刺激学生探究欲望
问题情境是古诗词教学中不可避免的教学环节,只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问题和答案一代而过,没有使学生带着思考的意识参与课堂。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应用合理的问题情境授课,刺激学生探究古诗词知识的欲望,从而完成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任务。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时,首先,我为学生介绍了宋词的相关文学常识以及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板书了课题,对学生提问道:“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谁能说出这首词的意思?”从而刺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我引导学生熟悉了词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感悟了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体会到了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让学生有了对作者热爱大自然、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的感悟。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了学习这首词的收获。这样,我通过应用问题情境刺激了学生探究古诗词寻找答案的欲望,以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品味到了词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使学生领略了诗歌的优美意境,从而顺利完成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优化。
三、应用诵读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诵读是展现古诗词音韵平仄之美独有的方式,也是刺激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情感的有效策略。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应用诵读情境展开古诗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有声的倾诉之下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求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节时,首先,我对学生说道:“相信大家对杜甫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那么咱们都学习过杜甫的哪些诗篇了呢?”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介绍了新诗的创作背景,播放了诵读音频,让学生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然后,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了这首诗,帮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进而对学生做了有机的指导。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归纳整理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合作诵读了这首诗,安排学生交流理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应用诵读情境授课,展现了古诗词的韵味,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出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高效理解了古诗内容及内涵,从而充分提升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对古诗词教学所带来的帮助,进而保持研究情境教学法的积极态度,为呈现出更加精彩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增添助力。
参考文献:
[1]李娜.融合古诗情境 培养文学素养——谈情境教学观指导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5):213-214.
[2]智婷婷.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