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急诊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优质护理在急诊的实践与探索

    王海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075000

    【摘要】目的:探索优质护理在急诊手术中的开展成效。方法:选择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300例,都积极给予了优质护理干预。结果:急诊后患者生命体征明显改善,评分为(14.02±2.22)分,明显高于急诊前的(6.56±1.88)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例患者对于护理非常满意259例,满意37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98.7%。结论:优质护理在急诊手术中的开展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并且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手术优质护理护理质量

    急诊科是集危、重、急等特点为一体的高风险科室,急诊手术又是接诊比较危重的患者,患者瞬息万变的病情,患者与家属的心情都比较急迫,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危及患者生命,还容易增加医患纠纷,容易造成护理风险[1],损害医院形象。因此,为提高急诊病房患者的护理质量,最大可能地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除了实施有效的救治措施外,应予以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此具体探索了优质护理在急诊手术中的开展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6年5月~2018年5月选择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300例。入选标准:突发疾病而入院;年龄>20岁,意识清楚,自愿参加本研究;预计生存期>3个月;既往无精神类疾病。其中男155例,女145例;年龄25~73岁,平均(49.53±3.52)岁;疾病类型:突发性心脏病、中风70例,车祸外伤197例,消化类疾病23例,其他10例。入院急诊前时间2~24h,平均(7.15±0.45)h。

    1.2干预方法:着重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手段。

    1.2.1健全组织机构,督导检查落实。科内成立护理质控组,护士长每月月初根据月工作计划提出本月质控重点,寻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就共性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对个别现象进行个别指导。并实行优质护理明星评比,每月评服务明星,予以奖励,并与晋升、晋级、评优评先、聘用挂钩。

    1.2.2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对患者实施分组管理,每组设立专科护理组长(由高级责任护士担任)、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护理小组对本组患者实行全程、无缝隙护理,每人分管6-8个病人。治疗护理全部由本组护士完成,初级责任护士负责本组病情相对轻的患者,高级责任护士则负责本组危重病人及对全组病人的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要求责任护士除完成常规的检查治疗护理外,至少每2小时巡视全区域1次,及时对病情变化及病情加重的患者进行合理急诊。由内、中、外三区责任护士在床旁交班时直接加以说明,加深接班者对急诊患者的印象,提高工作效率。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根据急诊科特色,简化护理书写,缩短护士书写时间,让护士有更多时间服务于病人。

    1.2.3深化细节服务,提供满意服务。对所有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积极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开设并实施急救绿色生命通道,对可能危及生命的各类危急重症患者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原则。进一步细化就诊告知,急诊患者进行各种急诊辅助检查、急诊住院、急诊手术等均由护理人员护送,必要时要由急诊科医师一起护送。

    1.2.4加强经验积累,不断整改提高。注重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能力,不再墨守陈规,而是大胆放手,在高年资护士的严格把关中、在临床抢救实战中,快速提高抢救能力,累积抢救经验。设计急诊满意度反馈表,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反馈,搭建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予以及时整改。

    1.3观察指标:观察急诊患者的预后情况,在急诊前后进行生命体征综合评分。同时对患者在急诊后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级别,所有患者都纳入了调查。

    1.4统计学方法:经SPSS17.5软件统计分析,症状评分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预后情况:所有患者急诊后生命体征明显改善。评分为(14.02±2.22)分,明显高于急诊前的(6.56±1.88)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急诊后经过调查,300例患者对于护理非常满意259例,满意37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98.7%。

    3讨论

    由于当前各种因素,我国医院急诊手术越来越多,急诊科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改善,使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也使得每位责任护士能够更熟知所管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要点、护理要点和自立能力等具体情况,从日常护理到抢救治疗,全方位地关心患者,切实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做为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率先积极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急诊科根据急诊患者就诊特点,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为切入点,从而改变护理工作的模式,完善护理管理的机制。

    本组资料中所有患者急诊后生命体征明显改善,评分为(14.02±2.22)分,明显高于急诊前的(6.56±1.88)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急诊的抢救之地,也是医院矛盾及风险聚集的地方,护士随时可能面对各种突发事件,这也给护士带来诸如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等问题。而优质护理模式适时安排心理指导和压力释放的课程,可以让护理人员得到学习的机会,使护士们业务技术得到提高的同时压力也得到了释放,从而改善护患关系[3]。300例患者满意度为98.7%。总之,优质护理在急诊手术中的开展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微.急诊科新进护士培训体会[J].内科,2013,8(4):436.

    [2]梁欣,胡广华,李会川,等.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J].中医正骨,2010,13(3):62.

    [3]郭晓英.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24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