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常见类型及病原谱分布,为临床预防和经验性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对2016至2019年期间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出生72 h内的新生儿送检细菌培养的标本与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母亲围生期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结果共纳入351例新生儿,分离出的373株病原菌,分别来自血培养(202株,54.2%)、痰液(63株、16.9%)、胃内容物(58株、15.5%)、中段尿(27株、7.2%)、眼分泌物(11株、2.9%)、气管导管(10株、2.7%)和腹水(2株、0.6%)。共分离出41种病原菌,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97株、26.0%),其次是无乳链球菌(76株、20.4%)、表皮葡萄球菌(39株、10.5%)、溶血葡萄球菌(23株、6.2%)、肺炎克雷伯菌(22株、5.9%)。有43名母亲发生过围生期感染,且病原菌与其新生儿一致,包括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产单核李斯特菌、解没食子酸菌链球菌、热带念珠菌及粪肠球菌,分离自宫颈、胎膜、血培养和羊水。结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产单核李斯特菌、念珠菌等是引起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们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肺炎、泌尿道感染、结膜炎等疾病,建议孕产妇在围生期及临产前送检宫颈分泌物病原学检查,妊娠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应及时排除产单核李斯特菌感染,孕产妇的病原学结果将对新生儿经验性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出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16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9月21日(中国Betway体育网页登陆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