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导航
期刊检索
论文检索
新闻中心
期刊
期刊
论文
首页
>
《佛教文化(北京)》
>
2006年5期
>
智慧与心性的境界——藏传佛教中的五方佛造像
智慧与心性的境界——藏传佛教中的五方佛造像
打印
分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第一佛土是“色究竟净土”,藏文名称意思是,不在任何之下,亦即无上超越,美得难以想像、难以言说;此一卓越境界名为法界。法界不是具体的境界或单独的处所,法界是因见色蕴本性而获得的证悟。当你得见色蕴本性时,即证得与其相应的佛土法界。你可以用完美之身显现此一证悟,而大日如来本尊便是这种显现的代表。在此过程当中,无明烦恼转成法界体性智,无明的本性。如是,五蕴及五烦恼都变为清净或回归本性了。
DOI
54k2589e4k/488181
作者
创古仁颇且;桑吉扎西(图)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佛教文化(北京)》
2006年5期
关键词
藏传佛教
智慧
造像
心性
本性
烦恼
分类
[哲学宗教][宗教学]
出版日期
2006年05月15日(中国Betway体育网页登陆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1
吕春祥.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过程中的情感特征
.高等教育学,2008-05.
2
才洛太.
论藏传佛教十八罗汉的造像种类
.中国文学,2015-09.
3
刘欣荣.
藏传佛教辩经 智慧的磨砺
.宗教学,2016-02.
4
武真.
宗教·历史·感悟——关于藏传佛教造像锻铜艺术
.美术,2002-03.
5
云也.
何谓藏传佛教
.历史学,1993-04.
6
俄军.
谈藏传佛教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2006-01.
7
李冀诚.
藏传佛教密宗
.历史学,1986-10.
8
李冀诚.
藏传佛教与五台山
.宗教学,1988-04.
9
当增扎西.
藏传佛教千手千眼观音造像的图像学研究
.教育学,2013-03.
10
扎西达杰.
藏传佛教乐谱简述
.宗教学,1993-04.
来源期刊
佛教文化(北京)
2006年5期
相关推荐
藏传佛教密宗述略
杭州飞来峰第91号龛藏传佛教造像考
藏传佛教的身体观
藏传佛教的口头辩论
观修的智慧与欢喜——藏传佛教五大金刚的艺术特征
同分类资源
更多
[宗教学]
上海城隍庙举行厢房使用权交接签约仪式
[宗教学]
赵朴初居士对中国新时期佛教的卓越贡献
[宗教学]
越南主教团委员会开始编纂越南文教会词汇
[宗教学]
文天祥的佛教因缘
[宗教学]
辩证地看待中国历史上民族和宗教问题
相关关键词
藏传佛教
智慧
造像
心性
本性
烦恼
返回顶部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