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中的电磁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作者 梁建
    机构地区 引言:但凡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都在无时无刻在向外界辐射着或强或弱的电磁能量,这些能量对于附近的其他电子设备而言就可能是一种环境干扰,影响其正常的运行状态或者降低其工作性能,为解决这些问题,电磁兼容的概念和实现方式作为一门专门的课题得到了学界广泛关注。一、电磁兼容基本含义当前,电子产品系统间电磁干扰的日趋严重化,电磁兼容这一研究课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通常定义为一个电子设备的各个功能部分在同一工作环境下,可以做到不受其他部分的电磁波动影响,而正常运行的一种安全模式[1]。电磁兼容对于如今的电子技术学科发展而言有着诸多的现实意义。电子设备的制造中,产品的集成化、超高频率化导致了电子设备中电磁扰动影响逐渐加剧,对于一些高精度的电子产品而言,过量的电磁干扰会使得整个系统失灵。比如在宇宙空间站中,无数高精度、高科技化的电子设备集中在一个大的舱体内,并且空间站运行在几万里的高空之上,暴露在复杂的宇宙电磁环境中,空间站内不同系统间的电子设备之间会产生电磁辐射的干扰,同时整个空间站还收到外界宇宙中电磁波的干扰,这种状况下,要使空间站安全地运行、完成航天任务,不采取相应的电磁兼容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二、电磁兼容发展历程电磁波自十九世纪被先后预言并通过实验证明其存在后,电磁波技术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和应用,而伴随着电磁波技术的进步发展,电磁干扰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在人们面前,为解决电子设备间的电磁干扰问题,电磁兼容的概念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形成。在电磁兼容概念的牵引下,科学家开始对电磁干扰形成的缘由、影响电磁干扰程度的因素、降低干扰的方法以及有效实现电磁兼容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索,进而逐步形成了电磁兼容这门学科。在大量的研究下,制定出了电磁兼容的标准和规定,完善了电磁兼容的检测评估技术,将电磁兼容的相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为后来的电磁兼容在电子设备中的有效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当前,电磁兼容已经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理论学科,为应对日趋恶化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到了电磁兼容的研究当中,丰富和补充了电磁兼容理论。尤其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出现,电磁兼容可以实现在计算机中的仿真模拟,将电子设备中可能出现的电磁干扰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预测,并且精准地找出其出现的缘由,借此在电子设备结构设计环节实现对电磁干扰的有效抑制。我国虽然
    出处 《红地产》 2017年8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17年08月18日(中国Betway体育网页登陆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