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试验掌握罗红霉素的稳定性特点。方法:通过对罗红霉素分散片在不同湿度、温度和光线的条件下稳定性进行试验和研究,了解其随着时间等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与药物质量相关联的指标变化规律,为罗红霉素分散片上市后的生产、储存和确定有效期的提供重要依据。结果:三批罗红霉素分散片用于上市前模拟试验的包装,将0月、6月试验进行加速,与加速试验相比较,各项指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未见显著变化。经12个月的长期试验考察,与0月相比较,试验要求的相关指标都没有显著变化。结论:通过反复对比试验,试验考察的各项结果均没有体现明显的变化及趋势,药品稳定性良好,可将有效期暂时确定为2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5年8月20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00例患者采用罗红霉素进行治疗,1000例患者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做好统计分析。结果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的发生率虽然未出现明显差异性(P>0.05),但是用药不良反应均以胃肠道反应最为显著,分别为85.9%和85.0%;同时,罗红霉素组64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年龄>59岁占比最多,而阿奇霉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则集中在15-59岁,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对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时,应将用药不良反应作为重点关注内容,尤其是胃肠道反应。同时,加强对用药过程的监测,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并进行对症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择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我院发生罗红霉素不良反应的患者 23例作为 A组,另选取同期发生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 23例患者作为 B组。对比 2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及分级情况。结果: 1级、 2级不良反应 2组无明显差异( P> 0.05), B组 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 A组,两者差异明显( P< 0.05)。 A组与 B组皮疹、肠胃不适、肝胆反应及中枢神经受损等不良反应症状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药物不良反应,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级程度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应加以重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红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并研究其带来的不良反应并进行总结。 方法:从我院病案室抽取应用罗红霉素口服治疗的 90 例感染性疾病患者, 对其治疗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总结。结果:90 例患者的痊愈率为 95.56% ,其中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以及五官感染患者的痊愈率分别为 94.44% 、 93.10% 、 100% 以及 96.30% ,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44% ,包括过敏性紫癜症状、药物性皮炎症状、药疹症状分别为 1 例、 2 例以及 1 例。 结论:感染性疾病患者应用罗红霉素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借鉴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主要用药不良反应,为安全用药提供一定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5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服药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罗红霉素组与阿奇霉素组,每组1500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罗红霉素组与阿奇霉素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多见,但罗红霉素组71例不良反应中,年龄>59岁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多,而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患者年龄段则主要发生在15~59岁,两组年龄段之间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合并感染需要进行用药治疗的患者而言,采用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均可能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要根据患者年龄及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治疗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这三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状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到2013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使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这三类药物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366例。对其不良反应情况、年龄分布、过敏史以及药物停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者三类药物后,最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肠道反应。60岁以上的病人,其使用罗红霉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大于其它年龄阶段病人;15到59岁间病人,其使用克林霉素及阿奇霉素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大于其它年龄阶段病人。不同年龄阶段使用这三类药物后,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克林霉素后,有的病人会出现一定不良反应。因此,药物不良反应问题应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