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教育作为由人来实施、以人为对象、为了人生命完善之活动,应回归人性、彰显人性、完善人性,应是最富人性光辉之事业。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关注人性研究,探究人性内涵特征及其教育学意蕴对深化教育理论研究,推动教育实践进展,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对教育进行人性反思,让教育回归人性是教育学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诉求。人性化教育是舒展个性之教育,尊重生命之教育,净化灵魂之教育,追求幸福之教育,求真、趋善、臻美之教育。人性化教育离不开人性化教育研究的深化,人性化教育理论的指导,对教育研究成果的人性化评价,对教育研究者的人文关怀及其自身的人性省思。教育学应坚守人学立场,深化教育人学研究,探索构建教育人学理论,以人性化教育研究,推动人性化教育,以人性化教育培养人性完善、智慧圆满之人才,进而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人性视阈下的教育学应加强人性化教育研究;构建人性化教育理论;推进人性化教育实践;提升人性化教育管理;实施人性化教育评价。
简介:"精神扶贫"作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中的应然命题和战略重点,包括"扶志"和"扶智"两方面。扶"志"目的是树立贫困群众的脱贫自信,扶"智"目的是增强贫困群众的致富能力,两者互为基础,互为促进,"智"随"志"走,"志"以"智"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扶贫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习近平基于自身长期的基层工作经验及对扶贫工作深入思考的创新;既是对党的历代领导人扶贫开发思想的丰富与拓展,也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与运用。习近平精神扶贫思想既丰富了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理论体系,又拓展了扶贫攻坚的视野与思路,还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深厚的时代意蕴。
简介:摘 要 孝文化源起于氏族社会的敬老意识,随着社会发展演变为以“敬祖”“侍亲”为基本义、以“悌”“仁”为延申义、以“忠”为终极义的社会伦理。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承担着凝聚社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新时代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源泉之一,是弘扬爱国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民族认同的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