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湿地公园是指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它环境优美,可以作为人们娱乐、休闲、观赏或者举行文化、教育活动,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我国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建设湿地公园是对《湿地公约》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原则的充分体现,它不但能够让社会参与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当中,还可以使湿地的多种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当前,我国湿地公园的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在此过程中,牵涉的方面较广,需要注意的政策也较多。为了使其积极有序的发展,需要我们大胆实践,稳步的开展各项工作。
简介:近年来,国家湿地公园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效进行科学、客观和全面的评价对保障其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国家湿地公园的特点,提出并建立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保护成效、社会成效、经济成效、基本建设成效和可持续性成效5个方面25个指标。以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建设成效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评价结果为(0.0807,0.3516,0.4233,0.1321,0.0124),处于"中"的状态;其生态保护成效、社会成效、经济成效、基本建设成效和可持续性成效的评价结果分别为"中"、"良"、"中"、"差"和"良";地表水水质、旅游人数、科普宣教、科研监测、保护管理设施设备和收入支出比值是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主要影响因素。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其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评价提供参考。
简介:作者自2004年8月作为建设者进驻西溪湿地后,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国家湿地公园为目标定位,围绕西溪湿地作为城市之肾“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六大保护原则”,以民俗文化二工区(五标段)为工作重心,致力于西溪湿地的保护性建设。期间运用现代生态学、生物学、地质学、气候学等科学研究成果,对西溪湿地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的城市湿地风貌、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对湿地公园的树种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与园林布局,对将来如何进行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作了前瞻性的对策思考。
简介: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注重湿地保护、宣传和教育、湿地合理利用,是缓解湿地资源保护与城市化进程矛盾的可行举措,也是《湿地公约》所提倡的发展方向。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有国家湿地公园898处,有效缓解了湿地保护的压力。但是,国家湿地公园发展速度过快,也出现了"重申报、轻建设"、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尽合理、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在分析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出发,提出在湿地生态保护提升、科普及宣传和教育能力建设、生态旅游竞争力提高、科研监测和成果转化4方面挖掘国家湿地公园的供给潜力;提出总体布局结构优化、培育投资参与新主体及推动管理改革、提高民众参与度等对策措施,以期为"十三五"期间科学、合理地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