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中探讨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对其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开展本次实验。调选我院数据库内资料,登记有效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34名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记录为对照组;另外34名患者接受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并将其记录为实验组。本次研究中共计录入68名患者进行对照实验,在护理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两组患者对于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分析差异。结果:本次研究结果中进行对比后发现各项实验组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对于健康教育有较高的需求,本次研究通过实验形式证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得到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中单角子宫并卵巢异位的临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罕见的行IVF-ET的单角子宫合并卵巢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左侧单角子宫合并原发不孕患者阴道超声提示右侧卵巢未探及,进一步行腹部核磁共振和腹部超声提示右侧卵巢腹腔异位。病例1在超促排卵过程中诉右侧腰部胀痛,血清雌激素水平和阴道超声下左侧卵泡数量不一致,继而阴道联合腹部超声同步监测卵泡发育,给予经腹部及阴道联合采卵,经冻胚移植后成功妊娠并于36周分娩。病例2亦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同步监测两侧卵巢卵泡发育,经阴道联合腹部采卵后获得2枚囊胚冻存,解冻单囊胚移植后自然流产。结论卵巢异位多无明显临床表现,极易被漏诊。对于单角子宫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患者,如阴道超声未能探及单/双侧卵巢,应进一步行腹部超声或核磁共振检查有无卵巢异位;如确诊合并卵巢异位,患者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应同步监测双侧卵巢卵泡发育,采用经阴道联合腹部采卵,最大程度增加患者的获卵率和妊娠机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痛健康教育路径表对癌痛患者居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进行抗肿瘤及止痛治疗的14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70例为对照组,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7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根据患者需求进行健康宣教,即患者需要什么宣教,疼痛护士就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宣教,试验组患者由按照癌痛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宣教内容,对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 w、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及疼痛控制情况。结果试验组在功能维度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症状维度的疲倦、疼痛、呼吸困难、腹泻、经济困难等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24 h内最剧烈的疼痛评分、平均疼痛评分、目前疼痛评分、疼痛对行走能力的影响及工作的影响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交通便捷性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痛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应用为居家期间癌痛管理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提高癌痛患者居家期间疼痛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4例儿童AMKL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AMKL患儿中男性5例,女性9例,中位发病年龄19月龄(0.1~109月龄);唐氏综合征相关AMKL 1例,非唐氏综合征相关AMKL 13例。多以发热、贫血或出血症状就诊,少数以关节疼痛为首发表现。部分患儿可伴有肝大、脾大或淋巴结肿大等髓外浸润表现。14例患儿初诊中位白细胞计数10.67×109/L[(6.56~83.62)×109/L],中位血红蛋白浓度84 g/L(55~121 g/L),中位血小板计数37×109/L[(8~1 443)×109/L],中位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0.09(0.00~0.79)。骨髓涂片观察示原始巨核细胞胞体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少数细胞有空泡形成,中位骨髓原始巨核细胞比例0.636(0.332~0.976);胞核类圆形或不规则,可见多个核仁或隐匿的核仁。PAS染色部分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POX、AS-DNCE及α-NBE均阴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示,巨核细胞相关抗原CD41a、CD61阳性各12例,CD42b阳性10例。3例患儿完成化疗,其中1例唐氏综合征相关和1例非唐氏综合征相关患儿均无事件生存,另1例非唐氏综合征相关患儿骨髓复发后死亡。结论儿童AMKL临床表现及生物学特征复杂,预后差。部分患儿可通过单纯化疗达到无病生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后甲氨蝶呤(MTX)排泄延迟的影响因素及MTX排泄延迟、HD-MTX减量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按照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CCCG)-ALL 2015方案诊治的242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低危、中高危患儿分别接受3、5 g/m2 MTX化疗4次,监测血清MTX浓度,以给药44 h血清MTX浓度>1 µmol/L为排泄延迟,并分为轻度(>1 µmol/L且≤5 µmol/L)、中度(>5 µmol/L且≤10 µmol/L)和重度(>10 µmol/L)排泄延迟。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TX排泄延迟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儿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242例ALL患儿共完成962例次HD-MTX化疗,给药44 h血清中位MTX浓度[M(Q1,Q3)]为0.45 µmol/L(0.33 µmol/L,0.72 µmol/L),MTX排泄延迟总发生率为17.7%(170/962),轻、中、重度排泄延迟发生率分别为13.8%(133/962)、2.6%(25/962)、1.2%(12/96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岁(OR=1.68,95% CI 1.17~2.41,P=0.005)、单次MTX剂量>3 g/m2(OR=2.14,95% CI 1.52~3.03,P<0.001)及首次HD-MTX化疗(OR=2.05,95% CI 1.43~2.93,P<0.001)为MTX排泄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中位随访50个月(34个月,68个月),12.8%(31/242)患儿复发,中位复发时间30个月(30个月,39个月)。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免疫表型、危险度、MTX排泄延迟发生次数、HD-MTX化疗完成度(MTX平均剂量与初始计划剂量的比值)患儿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LL患儿发生MTX排泄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7岁、单次MTX剂量>3 g/m2及首次HD-MTX化疗,MTX排泄延迟及HD-MTX减量对疾病复发无明显影响。